言语重构促表达

2020-11-25 19:44罗吉祥
名师在线 2020年4期
关键词:林海音巨人天鹅

罗吉祥

(福建省清流县实验小学,福建三明 365300)

引 言

小学语文的言语重构,是在教师创设语用情境的引导下,学生从写作的视角进行揣摩,运用文本阅读过程中习得的语言材料进行内化,重构符合文本语境、儿童语境的言语实践。

一、课前重构,促进感悟表达

学生阅读某篇文章或某个片段时,对其产生了情感共鸣,会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对文章或片段的理解。这种言语重构方式常常在预习环节使用,我们把它称为“预习性写作”。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往往以读、思、议、品、划、圈、批的学习方式,获取对字、词、句、段、篇等语文知识的理解、积累、发现、感悟。但对这种做法,学生的收获往往是零散无序的。引导学生撰写预习性写作,有利于较好地将零散的语文知识通过个性语言、丰富的情感态度重构形成整体,让学生的预习感悟与收获得到较好的展现[1]。

例如,在预习《窃读记》一课时,有学生这样重构:“打开课本,翻到第一课,我跟随着跳跃的文字精灵,在散发着墨香的第1段文字中,似乎闻到了饭店里传出喷香的味儿,难道林海音要去饭店饱餐一顿?无怪乎林海音会看招牌,闻饭香,听勺声。没想到,她并没有去饭店,而是去邻街的一家书店,真是饭香不如书香呀!看来林海音是一个爱看书的孩子。佩服、惊讶打开了我阅读的心扉。我继续阅读,一口气看完了第2~8段,原来,林海音是一个常常光顾但从不购买的顾客,老板不喜欢她,常常问她你到底买不买?林海音也很机智,她知趣地放下书,去另一家看;还有的时候,林海音会贴着一个大人,仿佛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儿。林海音最喜欢下雨天了,这样她就可以假装躲雨看书。串店游读、贴身藏读、趁雨乐读,一幅幅画面呈现出林海音窃读的智慧,呈现出她对读书的痴迷与读书的辛酸。我不禁在想,现在有的人,有书却不看,而林海音虽然经济上是贫穷的,但她一定要让自己精神富有,因为她永远不会忘记国文老师说的‘人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向林海音学习。”

透过这样的一段话,我们对学生的学习情感、学习收获、学习能力可以管窥一二。不难看出,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逐段阅读的态度、边读边思考的预习方法、对课文“窃读”画面的概括以及对林海音窃读精神的认可,都展现了其良好的语言重构能力。

二、课中重构,促进迁移表达

迁移是指学习者对文本学习中获取的语用知识、方法、技能运用到与另一新的语境中,形成与之相似的表达文本。言语重构式“语用”教学的迁移式重构强调,不管是新的语境,还是新的知识、方法、技能都应基于文本,就地取材,而不是越出文本,舍近求远,造成学习内化与迁移表达“两张皮”的现象[2]。

例如,《天鹅的故事》的第5、6自然段,既描写了“点”——老天鹅,又描写了“面”——天鹅群的破冰场面。在指导学生理解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之后,教师往往以“运动会的比赛场面”让学生进行迁移,运用内化写法。殊不知,从一个感人的学习情境(课文情境)到紧张的表达情境(运动会情境),这样的情感转化会让学生很不适应,况且还需要对运动会场面进行观察审视,从储备的言语库里提取语言符号,在点面结合中思考表达形式。在有限的阅读课堂时间里,这样的实效性值得思考。那么,如果我们用课文中被浓缩的场景“互相呼唤”“捕食鱼虾”来创设情境:“在冰封的湖面上,天鹅们在互相呼唤着。你看________”;“一只天鹅纵身跳入水中,只见__________”,让学生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写出天鹅生活中的情趣。这样的表达训练,从《天鹅的故事》走进另一个“天鹅的故事”,实现从“教课文”到“教语文”,从“学教材”到“用教材”的转变。学生认识的不仅是“此天鹅”,更是“彼天鹅”,对天鹅的品质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与感悟,表达出自己心中的“天鹅故事”,这样远比“另起炉灶”的迁移训练来得有实效、有价值。

三、课后重构,促进拓展表达

语文课堂对于词句、段落的品析欣赏,是落实核心素养中“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的前提和保障。面对教材选文,我们不难发现,有些词句、段篇基于学生阅读的适应性或文本单元表达主题的需要,编者或作者往往在某一表达内容上进行简化。例如,《桂花雨》中“摇花乐”的事件——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啊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作者对“对桂花的挚爱”、对“桂花”独有的情怀写得如此简略?不应仅仅是不足百字的叙述呀?然而,综观全文,作者将这种情感置于“小时候”与“念中学时”两个时空,在时空的穿越中磨砺滋长,使之变得更加浓烈。面对文段“纷纷落下”“满头满身”等如此平淡、高度浓缩的语言表现形式,对于语言敏感不太强烈的学生来说,很难品出作者深至透明的淡淡纯情与淡淡忧伤。这时就需要教师在语言的单薄之处进行拓展,引导学生想象,形成厚重的语言色彩,滋长事件的情趣:“我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啊摇,摇啊摇,仿佛看到桂花像春天小雨点似的,像夏天那翩然起舞的蝴蝶,像秋天漫天飘飞的落叶,像冬天的雪花精灵似的,从空中纷纷扬扬地飘落。桂花落到我的头上,像给我戴上了一顶金色的帽子;桂花落到我的脖子里,像一个个调皮的小精灵,在给我挠痒痒;桂花落到我的身上,就像给我披上一件金色的披风;桂花落到脚下的席子上,就像给席子铺上一条厚厚的金丝毯。”通过“纷纷落下”的形态与“满头满脸”的位置拓展,言语得到积累与构建,摇花之乐尽显情趣,浓浓的思念之情获得生长。

拓展式重构不仅可以着眼于段落的拓展,还可以进行词语或篇章的拓展。例如,《巨人的花园》一课,课文将标题从原文“自私的巨人”改编为“巨人的花园”,重点从指向“巨人”转向“花园”,加之全文叙述中花园、巨人的反复“变化”进行交替叙述,构成课文的两大板块——“神奇的花园”与“善变的巨人”,让处在以具象思维为主的学生感到有些“文不对题”。这既影响学生阅读童话,又影响阅读童话时“受到真善美浸润”的课程目标的达成。因此,在引导学生重构“巨人的花园”文本时,应实现文题一致,有效地利用课文的第1自然段描写漂亮花园的语段:“从前,一个小村子里有座漂亮的花园。那里,春天_____,夏天_____,秋天_____,冬天_____。村里的孩子_____”进行引导拓展表达,可以更好地进行言语重构实践。

结 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对文本进行巧妙重构,并让学生试着用自己的理解,运用新的思维,表达新的观点,进而构建属于他们的个性文本,并在此基础上促进学生言语表达能力的提升。

猜你喜欢
林海音巨人天鹅
一张图看天鹅奖
国内
“热跑”天鹅
林海音:这个世界有太多选择
林海音:这个世界有太多选择
林海音:这个世界有太多选择
直立的石巨人
天鹅
优雅的天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