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健新
(江苏省启东市近海小学,江苏启东 226200)
发展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已成为当下体育教学的显性话题。体育核心素养涵盖了学生体育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技巧、运动体能、活动规则、情意态度等各方面。从根本上来说,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是上述诸要素的“合晶”。以“体”育人,能拓展体育学科的育人价值,彰显体育学科的魅力。在提升学生体育学力、发展学生体育核心素养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享学”,从而让学生保持一种积极、主动、快乐的体育学习新样态。
体育学习要提高学生的体育认知能力。这种体育认知,不仅包括对体育运动技能、技巧的认知,而且包括对体育运动、活动规则等的认知[1]。体育认知,对学生了解体育知识、掌握体育运动方法等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例如,二年级体育教学“跑与游戏”单元中的《老狼,老狼几点了》,是为了训练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教学中,笔者首先给学生讲解活动规则:老狼走在前面,小羊走在后面。小羊集体对老狼提问“老狼,老狼几点了”,老狼随意回答,然后小羊再问,老狼再随意回答。等到老狼回答十二点的时候,老狼返身抓小羊,被抓住的小羊蜕变成老狼,和老狼一起完成新的抓捕,由于游戏规则是固定的,而且是由教师讲解出来的,又由于游戏规则本身比较简单,因此,学生在几轮游戏之后就没了兴趣。为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笔者让学生对游戏规则进行改编、创造,以便唤醒、激活学生对游戏的兴趣。为此,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有的改变老狼、小羊位置,让小羊围成一圈,老狼在中间;有的改变老狼抓小羊的口令;还有的改变口诀,等等。其中,有一个小组将游戏创编为“猫捉老鼠”,并且取名为“猫捉老鼠几更天”;有的小组将游戏创编为“桃花开”“荷花开”,取名为“桃花,桃花几时开”“荷花,荷花几时开”,等等。以“猫捉老鼠几更天”创编为例,其话语表达是这样的:“猫捉老鼠几更天?”“三更天。”“天亮了吗?”“亮了。”“雨下了吗?”“下了。”“我的花花伞呢?”“被老鼠偷了。”“老鼠在哪里?”“在这里。”然后,猫飞快地去捉老鼠,老鼠则四周逃散。这样,体育游戏规则由学生自己来创造,而不是由教师来“钦定”,能有效发展学生的体育认知、创造能力。
体育教学应当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这种认知能力不仅在于让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能、方法,更在于发展学生的体育智能,提升学生的体育认知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体育认知教学中,对于学生不到位的体育认知,教师不能粗暴地呵斥、责罚,而应呵护、激励,不断发展、提升学生的体育认知。
体育科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学科。发展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体育活动关键能力(包括体技等)是体育教学的应有之义。可以这样说,体育实践能力是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内核,决定着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质效。教学中,教师要把握、拓展、生成学生体育实践能力的发展空间,通过对学生体育实践能力的培育,不断提升学生的体育学练水平。
例如,解读《义务教育体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可以发现水平二运动技能领域有这样一项目标:能做出多项球类运动中的简单组合动作。笔者清楚地记得,在教学“篮球运球”“篮球传球”和“投篮”等单个体育运动动作后,学生对孤立的单个传球、运球和投篮学练渐渐失去兴趣,主要是因为长时间的单调重复训练,导致学生兴趣骤减。因此,学生主动将这一系列篮球运动动作串接起来,自发地进行完整的小组投篮比赛。为了顺应学生内心强烈的学习需求,笔者改变教学预设,提前让学生进行小组半场比赛,引导学生的篮球技术专项学习走向综合的实践运用。由于学生有积极的学习心态,因此他们都非常投入。课后,学生还主动观看网络上的篮球比赛,学习篮球明星的传球、运球和投篮技术。他们不断地追求技术上的完善、寻求超越自我实践能力的机会。显然,学生在综合性的体育实践过程中,已经由被动的“要我学”转向了积极能动的“我要学”。
学生体育实践能力是学生今后体育运动、体育健康生活的根基。在学生的体育实践中,教师要积极地点拨、启发、引领,关注学生实践运动负荷,让学生体育实践促进而不是阻碍学生体能、体技的发展。教师如果发现学生运动负荷偏大,或者动作技术偏难,就应果断采取措施来进行调节、控制,促进学生体育学练的正常开展。
学生的体育必备品格包括遵守体育规则的品质、团结协作的品质、相互尊重的品质、公平竞争的品质以及意志力、情感力等。培养学生的体育必备品格,是实现体育教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2]。
很多学生在体育运动、体育活动中遭遇挫折后常常垂头丧气、容易气馁。为此,笔者会有意识地鼓励学生,让其重振雄风、重整旗鼓;发展学生的意志品质,增强学生的抗挫能力,提升学生体育运动的意志力;让学生不断排除干扰、克服困难,完成体育学习任务。如参加“中长跑”比赛,在比赛过程中,有的学生总是难以突破“高原”“极点”,而有的学生总是能依靠顽强的意志力,积极超越自我。笔者在对学生进行中长跑训练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在体育中长跑比赛中的自我调控能力、抗干扰能力、疲劳恢复能力及发掘自身潜质能力。为了增强学生体育中长跑的调节能力,笔者引导学生展开长跑节奏能力的训练,固定的节奏和速度,合理分配体能,提高学生对中长跑节奏的感应;根据中长跑的技术特点,引导学生协调呼吸与跑的节奏;为了让学生适应、习惯中长跑,笔者在学生每一次正式开跑前,都引导学生做热身运动,以免学生由于低血糖出现脸色发青、呕吐等身体不适情况;为关照学生的个体差异,笔者实施分层教学,因人而异,合理分配运动量;在学生中长跑过程中出现“极点现象”(如胸闷、呼吸困难、心率急增、动作迟缓等)时,通常都会陪着学生一起跑,为学生不断摇旗、呐喊、助威,从而助推学生克服中长跑中难以突破的“极点现象”,等等。
必备品格是学生体育运动的基石,决定着学生体育学习的效能。学生体育学习中的这种必备品格不仅包括学生的体育运动品格、运动适应力,而且包括学生的心理品质。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体育必备品格的培养是体育德育与体育心育的交融统一。它们共同组成了学生体育学习的核心素养。
以“体”育人,就是要充分发挥体育学科的育人功能。教师要不断地以多元视角,从多个维度、多个层面来引导学生的体育学习,让学生享受体育学习的快乐,获得核心素养的提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体育学习的认知、实践能力,而且要关注学生的体育学习的必备品格。关注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就会呈现出优质、高效、蓬勃、幸福的享学样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