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梅
表演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几乎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在音乐课堂中开展表演训练,尤其是创编表演,不仅可以使学生在创、编、演中提升学习音乐的能力,而且还可以极大的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当前的表演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有的教师表演设计不当,有的教师盲目的实施表演方案,不但不能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发展,还使学生对表演环节失去兴趣,而离开了学生的主体参与,课堂也会失去活力。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展开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表演实践训练,是本文探究的主题。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的指出:要保护和鼓励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表演可以使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得到发展,所以这样的表演不应该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指导步骤,而应该鼓励学生自主创新,重视学生的自主能力的发展,如果在安排中束缚住学生的手脚,就会让他们的表演失去意义,这就背离了小学音乐教学课程标准的要求。
例如:在《野蜂飞舞》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去进行自主创新式的表演,给予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使他们感受到自我沉醉音乐中的成就感,这是我这节课设置的初衷。带着这样的教学理念,我首先为学生播放乐曲,让学生感受,再次播放乐曲,让学生主动进行创编性的表演,自愿的去结成小组,自愿的去在表演中创编舞蹈动作。学生在这样的表演中融入了更多的个人因素,情感融入得更多。
教师要在表演中给予学生自主的空间,放开他们的手脚,使其展翅高飞。教师不能对学生的创新表演加以干预,立意越新颖,鼓励就应越多,使学生能够获得创新能力的发展,使他们在这种肯定中获得自信心。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表演内容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包括着学生对于音乐的深层次的探索,在学生的即兴歌舞表演中学生的创造能力才能得到发挥,而在表演实践中,学生根据音乐背景、音乐节奏以及音乐内容等充分的展示出自己的表演天赋。表演是一个主观性的环节,教师不能过分的看重音乐技能传授,而应该立足学生的实际,让他们在其中培养出创新精神,使其创造意识日趋强烈。
例如:在《美丽的村庄》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就引导学生以审美为核心,把实践作为载体,在学生的律动、创编舞蹈、为歌词伴奏等艺术形式来丰富自己的课堂教学。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可以正确的理解美、创造美,增强学生艺术感染力。这首意大利的民歌中融合着对于家乡和自然的热爱,于是我让学生去进行舞蹈创编,挖掘音乐背后的深层内涵,让学生感受到那种情感氛围,借此来开展表演活动。学生们有的随着音乐翩翩起舞,还有的同学自己制作了乐器和道具,进行情感式的音乐表演,让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作为小学音乐教师,处理好技能与潜能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让学生感受到轻松愉悦的感受,让他们在音乐表演中感受到真心的喜悦和自信。当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的时候,这节课的有效性就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的指出了,“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探究过程”。作为小学生,知识能力是有限的,如果让他们真正的在表演中获得教师期望的那种技能水平,这是很难的。作为教师,应该更看重的是学生在这个表演的过程中获得能力的发展,而不是看重表演的结果,要学会以一种过程性的评价方式去评价学生,一节成功的课,不是学生掌握了教师教授的什么技能,而应该是在主体参与的过程中获得了情感和能力上的发展。
例如:在《新疆之春》一课的教学过程中,虽然四年级的小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还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我充分给予了学生想象的空间,融入了新疆舞的技能。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学生对于新疆舞蹈的技能学习不那么容易,于是我没有过多的去关注技能的训练,而是让学生感受这个表演的过程。在组织形式上,我也给予他们自主选择的机会,可以小组集体表演,也可以全体同学一起,还可以自己独自表演。表演形式的多样化,不仅使学生发挥的空间更为广阔了,还使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了集体的力量,获得了对于团队精神的深刻理解。
尊重学生的表演过程,看重他们在过程中收获的成长,这才是教学的意义。当学生对于知识技能的学习存在问题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却不能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应该以鼓励为主,以过程性评价来为学生培养表演的勇气。
总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表演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在实施表演的时候,音乐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心理实际,以发展的观点来看待问题,重视学生的潜能发展,不要一味的看重技能获得,要注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尊重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的情感表现和能力发展。站在一个起点,观望学生的成长,这才是教师应该去做的,这样才能使表演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