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霞
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对学生现阶段的学习有着影响,还对于学生未来的成长有着推动作用。但是,学生受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更关注成绩的提高,这样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尤为不利。所以,教师要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可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小学生在认识方面有着其特有的规律。例如,在图形教学方面,教师可以从视觉角度强化学生对图形方面内容的理解,因此,在小学数学过程中,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进行教学,引导学生结合图形将知识讲解,提高学生图形知识的理解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实际物品或是多媒体,使学生直观的感受数学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数形结合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1]。
小学生的好奇心强,对于未知的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采取的教学手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教师要将传统的教学方法创新,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知识的学习中,学生的思维能力自然会获得发展。其中,情境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轻松的理解知识,帮助学生放松紧张的心情,使学生亲身的体会知识,在真实的感受中强化学生数学知识的理解。创设情境教学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2]。
在《有余数除法的认识》这节知识的学习中,教师通过游戏为学生导入本课知识的学习,使学生产生学习本课知识的强烈兴趣,主动的加入到数学知识的探究中。教师向学生介绍游戏规则,伸出左手,从大拇指开始数1、食指2、中指3、无名指4、小指5,再回到大拇指按顺序数6、7、8、9、10,这样反复数下去。教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向学生挑战,大家随便说出一个数,我都可以将这个数对应的手指名字说出。通过生动活泼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力求使枯燥的计算课焕发灵动和生机,学生会在生动趣味性课堂中主动的探究知识,发展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重教材中的重难点知识。教师要深入的研究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知识,合理的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要关注重难点知识对学生讲授,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采取多样化教学手段,使学生在不断的思考与探究中实现对知识的掌握。学生在思考和探究的过程中实现思维能力的提高[3]。
在学生的小学阶段,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要促进学生数学知识实际运用的能力,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且,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向。教师要认真的钻研教材,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帮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中理解知识,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将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锻炼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
在学习《人民币的认识》这节课时,教师通过模拟购物,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本课知识后,组织学生开展综合练习,模拟购物。教师指导,这里有4样商品和10元人民币,10元钱除了能买5块肥皂,还能买什么?学习组长扮演售货员,小组其他成员扮演顾客,每人拿10元钱去买一次商品,边买边汇报10元钱可以买到什么,看哪个小组想到的购物方案多。买文具时要注意文明礼貌,轮流购买,当别人购物时认真倾听。教师将练习与教材情境串成情境串,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加深了对人民币的认识,巩固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向学生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教师还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教学任务,需要教师具有足够的耐心,精心的为学生设计教学,依据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不断的调整教学方案,使学生的思维能力获得显著提高。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通过数形结合训练学生的思维,结合教材内容创设情境,把握教学中的重难点,而且,还要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不断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的未来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