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浩宇,罗晓雅,王静,戴安妮,凌一梅
江西省属于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中部地区,在全国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的战略地位,其中上饶市位于江西东北部,位于闽浙皖赣四省交界的中心,自古就有“豫章第一门户”之称。
近几年,随着乡村深化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江西上饶市的乡村经济也得到了普遍的提升,据江西省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农村居民的生活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稳步提高,但是基于农村基础设施的薄弱、农业产业化发展滞后等因素,乡村居民的收入差异也是比较大。而且随着农民基数的不断增大,农民人均收入的增速有所下降。
1.家庭主题教育缺失
据江西省上饶市的暑期支教调查结果,江西上饶的一些乡村地区,例如铅山县葛仙山镇、鄱阳县等地区的教育存在明显的漏洞,尤其是在家庭教育方面。因为乡村经济的缓慢发展,诸多家长不得不外出打工以谋求生存,而无暇顾及孩子教育问题,这也在另一方面影响着乡村贫困地区学生的教育成果,留守儿童问题将是乡村教育、乡村支教的最大问题之一。
2.学校主题教育不足
虽然近几年国家对乡村教育的重视力度逐渐加大,但是由于乡村经济发展缓慢,学校的一些基础设备质量比较差,使教学成果未达到预期。此外乡村教育环境的影响,以及当地师资力量的限制,进一步扩大了城市教育与乡村教育之间的差距,而且乡村师资问题也引发出一系列的问题,例如学校教学课程设计、学校教学效果等。
1.志愿人数与支持资金的不匹配
随着高校对价值观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诸多在校生、社会人士都对乡村支教项目展示出理解和支持的观点。据调研组估计,每年有超过10万名在校大学生参与暑期支教,同时社会上支持的人也有很多,但是尽管拥有较大的志愿者基数,乡村支教的效果却并不明显,其中资金支持是制约乡村支教体系发展的最重要问题,一方面,由于支持资金的不足,不得不淘汰多支支教队伍,降低了志愿支教带来的效益;另一方面,目前参与乡村支教的绝大多数是在校大学生,其中绝大多数经济能力有限,所以对于经济欠发达的偏远山区来说,支持资金是制约当地支教体系建立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2.教学设计与环境条件不匹配
基于改变乡村传统教学弊端这一目的而开展的志愿活动更多的是要通过志愿支教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所以志愿者队伍会对支教的课程进行多方面的创意设计,例如引进VR等,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体验和培养创新意识,但是志愿者队伍的设想是一个浩大的工程,缺乏很多支持和促进的因素,例如当地政府、学校、教师的支持和配合,社会人士的资助等,所以针对乡村支教而言,存在着教学设计与社会帮助、当地支持配合等环境条件之间的巨大差距。
3.预期成果与志愿体系不匹配
暑期支教的出现是为了弥补乡村教育出现的弊端,所以很多在校大学生或者社会人士大多希望通过支教的成果来缩小乡村教育与城市教育给学生带来的差距。但是根据不完全统计,绝大多数的支教队伍为高校小团体或者大学生自愿组织,两者都不具有很高的支教素养,这就产生支教成果与预期成果的巨大落差。此外据不完全数据显示,大学生支教活动的体系尚未建成,普遍采用“年年推进,人走茶凉”的运行机制,然而这种机制对改变现有的乡村教育弊端并不会产生多大的效果。综上而言,支教体系的不完善造成了预期成果与现实成果的巨大落差。
通过对回收的调查问卷及实地走访所得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我们发现现今大多数支教活动在前、中、后期普遍存在一定问题,使得支教活动无法产生其应发挥的最大效果。
支教前期准备不足。首先,组织者未能对支教志愿者进行科学系统的培训,对后续支教活动的顺利展开有一定的影响。其次,组织者事先未向支教人员详尽介绍支教地的真实情况,只是笼统地说明“支教条件艰苦”,使得支教人员的预期过高,较大的心理落差容易引发支教人员的抵触情绪,从而在支教过程中出现不热心、不积极的情况,对当期及后续支教活动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支教教学效率普遍较低。一方面,考虑到支教时间短,以及学生对新知识接受能力各有不同,多数志愿者选择对当地任课老师所教授的内容进行复习巩固,新知识所占比重比较少;另一方面,由于各个支教团队未形成协调系统,历届志愿者所支教的内容未形成前后衔接,导致每届志愿者所教授的内容产生重复。学生一再重复学习旧知识,容易产生厌倦情绪,导致教学效率低下。
支教结束缺少反馈及回访。仅有少数支教者会选择对支教地进行回访,这种没有后续交流的情况会使受支教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短时间内回到原点。支教活动的意义不仅在于支教过程本身,更重要的是支教结束后对支教地学生的一系列后续影响。此外,只有建立起支教长效反馈机制,才能保障支教工作的质量,同时推进支教教学质量的长期研究。
自改革开放以来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化发展一直是我国政府工作的重点,2018年政府报告明确指出: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教育投入继续向困难地区和薄弱环节倾斜。且近年来教育建设出现明显的城乡差距,乡村教师、学生的流失量巨大,师资短缺,教育方式古板传统,亟须新的教育力量去激活乡村教育的生命力,需要新的教育力量去提升乡村教育的教学质量。但目前由于就业压力、社会舆论等客观环境的变化,学生参与支教活动的心理动机也日趋复杂,且仍有许多乡村学校无处寻找支教老师、许多高校无处寻找支教资源……对支教活动的持续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互联网+”与校企支教合作模式通过互联网创建高校社团、贫困地区的学校与爱心企业之间联系的可能性,使贫困地区的学校有处可寻求支教,使高校有资源可支教,爱心企业有地方可投资,使乡村学校、高校、企业都可以通过简单的操作更有效地使支教活动长期、积极地进行下去。
在近年来的支教热潮中高校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但监管力度不够,支教缺乏资金等问题仍旧困扰支教队伍与被支教地区。“互联网+”与校企支教合作模式从越来越多的企业投身公益切入,与高校社团共同构建校企支教合作模式,使社会资本有效流入支教公益活动中,创造社会效益。
“互联网+”背景下校企合作模式主要通过校园社团与企业进驻平台,形成支教活动项目对接,支教团队以企业名义进行支教活动,企业进行知名度与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宣传收益。通过对南昌六校大学生支教活动调查,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处于想要进行支教活动但没有合适资源导致无法进行志愿活动状态,同时经过对部分中小企业的调查走访,部分中小企业也对于支教抱有想要提供资源帮助但缺少合作方的状态。中小企业相对于大型企业来说,对支教等公益活动的组织能力较差,且资源也与大型企业有所差距,故如果中小企业与高校社团对接,形成高校社团提供支教人员与支教活动相关准备,企业提供支教所需主要资源的校企支教合作新模式,将能使支教活动形成对企业产生回报与支教团队稳定性的闭环,为被支教地区提供稳定的教育资源支持。综上,“互联网+”背景下校企支教合作新模式有助于各方社会效益最大化。
随着网络技术与通信技术的不断迭代升级,校企支教合作新模式应该首先在平台搭建的基础上建立稳定联系的“高校社团—平台—企业”多方合作关系,形成分批、分层、分级的结构关系。
1.依托网络直播针对贫困地区进行网络教学
网络直播兴起的今天,依靠高覆盖的数字化信息网络可以招募高校学生进行面对面直播或录播教学,减少支教成本的同时提升教学效率,为乡村落后地区带来高质量教学内容。
2.依托5G 网络引入VR等设备进行课堂教学
随着第五代通信技术的逐步普及与新型科技产品价格逐渐下降,智能设备教学不仅能提高教学灵活程度,启发落后地区儿童探索心理,也能让更多的群体体会到科技带来的便利与乐趣。
3.率先针对落后地区打造数字化支教合作平台
校企支教合作新模式的广泛推广离不开互联网线上平台的搭建,而校企支教合作新模式的方向便是建立全国性质的校企对接支教平台,以将支教活动稳定规范化,打造高质量、高社会效益的支教活动。
近年来,随着乡村文化深化改革进一步推进,乡村支教形成一股热潮。但是我们在调研中发现江西上饶市的许多地区缺少团队支教,也发现了许多问题。
目前调研的小学大部分家长教育观念不强,他们对于支教的看法仅限于有人可以看管孩子,对于孩子的安全问题并不关注,即使支教团队采用录音、签合同等方式来确定该问题。其次是学校提供的住宿环境较差,招生人数与提供的教室不能匹配,导致支教团队前期准备被打乱。
支教团队前期准备不足。 很多支教团队的经费与实际消费不匹配,支教团队到达后需要购买大量日用品。授课内容也有所欠缺,队员准备不足,没有平台或者组织对支教内容进行审核,并且因为无法预计招生情况,导致授课内容不能均衡。
所以应当建立一个平台成为连接高校社团与乡村小学的桥梁,通过让校园社团与企业进驻平台,形成特色支教活动项目,支教团队引入企业资金进行支教活动,企业获得知名度与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宣传收益。综上,“互联网+”背景下校企支教合作新模式有助于各方社会效益最大化,以将支教活动稳定规范化,打造高质量、高社会效益的支教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