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产品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策略研究

2020-11-25 18:11娄一平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0年4期
关键词:生产者农产品消费者

马 英,娄一平

(1.锦州医科大学,辽宁 锦州 121000;2辽宁大学 经济学院,沈阳 110136)

0 引 言

随着我国“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人们越来越关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虽然国家实施了一系列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措施,但是质量安全事件仍时有发生,“毒豆芽”“硫黄土豆”“瘦肉精”等有毒农产品严重威胁消费者的健康安全,更不利于农产品市场的可持续发展。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农产品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消费者不能根据有限的市场信息决策自己的购买行为,而生产者也会造成对种子、农资等生产资料的误判,从而影响生产行为,进而影响整个农产品市场。

1 我国农产品市场信息不对称的现状

农产品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突出体现在农产品质量信息上,农产品同其他商品一样具有搜寻品、经验品和信任品的特征。搜寻品特征指消费者购买之前就可以获得的、生产者无法隐藏的信息,比如农产品的外观、色泽、气味等;经验品特征指消费者在消费之后才能获得的,比如味道、口感等;信任品特征指消费者即使在消费之后也很难获得的,比如激素、抗生素、农药的使用等。农产品质量安全形成于“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在整个过程中每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整个食品安全体系。特别是信任品特征,是造成农产品质量信息不对称的根本原因。

1.1 农资经销商与生产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作为农户的生产者,受自身技术和文化的限制,对种子的质量、是否转基因等情况并不十分清楚,对农业技术知识的使用也是被动使用,并不清楚种子和农资的内在品质,这就造成了农资经销商掌握信息优势,而生产者处于信息劣势的信息不对称现象。

1.2 生产者、收购商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首先,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存在严重不对称。主要表现在农产品的经验品和信任品特征,农产品的品质主要为内在品质,消费者只有消费之后才能感知,有时甚至消费之后也很难感知。这就使生产者更愿意注重搜寻品特征,通过在生产中使用高残留农药、激素等危害消费者安全的东西保证农产品的外观性状,进而获得丰厚利润。其次,生产者和收购商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由于劳动分工越来越细化,生产者出于成本考虑,更愿意通过收购商出售他们的农产品。收购商关注的是如何把商品更快地卖出去,赚取更多的差价,于是他更愿意收购外观性状好、价格低的产品,而不去关心生产过程中是否使用激素、农药,是否存在环境污染等,使生产者违规操作甚至非法生产有机可乘。最后,收购商与消费者之间同样存在信息不对称。收购商受利益驱动,在运输途中,为了保持农产品外面的新鲜而使用违禁药物,而消费者却无从得知。

1.3 生产者与政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为了从源头上确保农产品的质量,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实施农产品认证工作,生产者在申请认证时,必须按照认证标准组织生产,从而保证产品质量,而认证获批之后,由于农产品的信任品特征,一些非法农户则会产生投机心理,把生产标准大打折扣,而政府的后续监管也很难执行。另外,还有一些未经农产品认证的生产者,政府对其监管的难度比较大,这些都造成了生产者与政府间的信息不对称。

1.4 收购商与政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政府对收购商的监管只能存在于市场准入环节,而我国各种市场处于多而杂的局面,非常不利于市场准入检测,这就给了作为生产和消费中间环节的收购商很多可乘之机。

1.5 消费者与政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由于我国认证体系发展有待于进一步完善,认证机构较庞杂,对于通过认证的农产品,消费者也很难判断诸多认证的差别,从而给他们的消费选择带来一定障碍。这还需要政府在消费信息披露方面做出更多努力,保证我国广大消费者尽可能地更全面了解农产品各方面的信息,帮助他们做出更加适合的选择。

2 我国农产品市场信息不对称的原因

由于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的特殊性,造成农产品市场信息不对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政府储备信息不公开性和生产者储备信息的封闭性

一方面,国家农产品储备的信息基于国家安全角度考虑是不公开的,只有政府单方面掌握,农民无从知晓;另一方面,由于农民生产的封闭性和分散性,国家对农产品的库存信息也很难掌握。这就使我国农产品市场中的储备信息产生严重的不对称性,削弱了政府对市场的整体调控功能,导致市场时常会出现“蒜你狠”“姜你军”“豆你玩”等农产品价格失衡现象。而由于农产品市场的生产周期长、进入和退出较困难,农产品生产缺乏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致使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出现一哄而上、盲目生产现象,这些都是信息不对称的结果,进而影响老百姓的“菜篮子”和“米袋子”。

2.2 农产品市场体制需进一步改革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农业大国,对农产品市场的安全性有着更深的考虑,这就使我国农产品市场体制改革滞后于其他流通体制改革,农产品生产和流通的计划经济特征依然存在,而这种计划经济体制的障碍致使我国农产品市场很难做到信息对称。一方面,生产者难以掌握真实的市场信息;另一方面,政府作为计划的总指挥,也难以应对纷繁复杂的市场信息,做出正确选择。因此,进一步深化农产品市场体制改革,还需要把生产的决定权交给市场,以保证我国农产品市场信息的充分高效,促进农产品市场发展。

2.3 生产者无力负担获取信息的成本

信息作为一种市场资源,其获得必定要付出一定成本。而在中国的农产品市场,政府虽然尽力提供越来越多的免费信息,但这些免费信息相对我国广大的农产品生产者来说非常有限。利用市场经济原理,信息获得需要成本,而作为生产者的农民却无力负担这种成本,这更加剧了我国农产品信息的不对称,从而影响市场安全。

3 我国农产品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的解决策略

由于农产品市场信息的不对称,使农产品的价格、产量和种植面积剧烈波动,使个别农产品市场萎缩,同时还会加大食品安全风险、道德风险,降低人民对政府的信任度。这个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农产品市场发展的重大障碍,解决这一问题,已成为我国农业改革的当务之急。

3.1 完善农产品认证体系,加强市场准入监管

要想解决农产品信息不对称问题,必须建立良好的信息系统。首先,作为农产品质量信号的标签、品牌、质量认证和质量等级,是消费者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相关认证机构及政府监管机构应该加大宣传力度,使农民了解各种认证的要求和重要性,树立良好的品牌理念,以质量打造品牌,以品牌开拓市场,增强市场的竞争力和知名度。同时,完善农产品的认证体系,不仅能够帮助生产者宣传产品,使消费者掌握产品质量的好坏,同时对生产者更起到监督作用,保持产品质量安全。其次,加强农产品市场准入监管,禁止“三无”农产品进入市场流通,可以大大降低农产品的安全隐患。通过质量认证、市场准入等建立良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系统,提高农产品的可追溯性和信息透明度,增强消费者的信任程度,进一步规范农产品市场。

3.2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教育,完善市场诚信体系建设

基于农产品的信任品特征,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形成农产品诚信经营的社会效应,可以大大降低信息不对称的影响。针对不同的市场主体进行不同内容形式的培训。对生产者进行生产技能培训以及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培训,从生产源头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确保产品的质量安全;对消费者进行食品安全培训,使他们能够辨别农产品质量好坏,没有了销路,违规操作也就没有了生存空间;对流通环节的商家和企业要培训其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并对不法商家给予严厉制裁和处罚;对政府监管机构要加大检测人员的培训力度,加大检测设备的投入来完善市场监管体系,提高监管效率;加强整个农产品市场的诚信体系建设,从而解决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

3.3 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针对传统农业中分散经营、分散种植形成的高成本、低效益情况,大力发展跨县域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集中土地和劳动力资源进行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生产。与经销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保障农产品的销路和可持续发展,实现集约化经营、品牌化销售,逐渐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农产品市场信息将更加公开透明,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3.4 加强监管体系建设,保障农产品市场信息公开透明

政府监管具有权威性,是保障农产品市场规范有序的最有力手段。首先,政府应完善农产品市场信息披露政策,完善农产品供求网站、监测网站及各种交易平台建设,使农产品交易数据尽可能公开、透明。其次,提倡生产者、收购商进行自我监督和相互监督,保障市场信息畅通。最后,加强对政府官员的监管,保障政府官员积极作为,信息披露及时有效,农产品市场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生产者农产品消费者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1月巴西生产者价格指数上涨3.92%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消费者网上购物六注意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2019德国IF设计大奖
家禽福利的未来:生产者能期待什么?
知识付费消费者
悄悄偷走消费者的创意
悄悄偷走消费者的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