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敬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 工商管理学院,郑州 450000)
近年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驱动着中国企业的转型与发展,传统经济模式下,需求管理是我国政府开展经济管理的重要模式。然而在新经济常态背景下,单一化的需求管理模式并不能很好地拉动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从而导致企业面临严峻的发展形势。基于此,我国开始逐步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该主张明确指出,需要改变传统以需求管理为主的经济管理方式,将宏观管理转移至供给侧。由此可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升供给质量,借助改革措施促使结构得到优化和调整,矫正资源和要素较为扭曲的配置状态,进一步增加有效供给,使得企业供给结构能够随着需求变化得到适时优化。具体而言,借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得到四大目的:即去产能、减库存、降成本以及防风险,通过对各种生产资源的科学调配和配置,例如劳动力、资源以及技术等,实现对资源的持续性地有效供给。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直接引发了企业外部生产环境的变化,对于企业而言,需要结合新的政策环境以及市场变化,积极推动战略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以及附加值,才能让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能力。
我国消费能力的显著增强,促使企业数量激增,由于常年处于买方市场,导致同质化产品比重明显提升,由此产生了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在传统经济模式下,企业发展主要存在两大问题。首先,我国企业缺乏核心竞争优势。缺乏核心竞争力直接导致我国企业失去了市场话语权和号召力。核心竞争力指能够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能力,主要涵盖核心产品、核心技术以及整合能力三大内容。在粗放式经济发展过程中,企业为了快速占领市场,往往会通过模仿的方式快速复制其他企业的成功经验,使得产品严重缺乏创新,由此带来了严重的产品同质化以及产品过剩问题。另外,由于企业并未掌握和研发先进技术,其产品会被高科技产品所取代,使得企业自身的生存周期缩短,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并且部分企业对市场需求的研究不足,缺乏对资源的利用和整合能力,使得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一致处于不利地位,一旦不及时调整经营管理战略则会被市场淘汰。其次,存在明显的市场供需错位问题。供需错位严重限制了我国企业的发展。由于我国企业不注重科技创新,市场敏锐度和产品的附加值较低,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目前,消费者对高科技产品具有较大的需求,这是我国强大消费能力的重要体现,然而目前我国企业的产品大多以低端产品为主,投放市场后并未得到市场的有效反馈,明显增加了企业的库存压力和折旧风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了企业活力,政府为企业搭建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平台,同时,为了有效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府会持续加大政策投入和资源倾斜,例如打破垄断、简政放权等,极力营造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为企业发展提供相应的制度支持,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市场交易成本,最大限度地激发了企业的活跃度。在传统供给学派看来,持续进行需求调控还让经济陷入“供给约束”中。相对于供给侧改革而言,其关键目的在于放松供给约束,避免抑制供给,一般而言,可借助降低税收比例以及简化办事程序等方式来实现上述目标。另外,鼓励自由竞争以及不断完善知识产品保护制度也能激发广大企业的创造力,而对于大型企业而言,其战略目标逐渐由低廉产品生产转移至高品质产品研发,能够极大地改善供需错配状况。另外,严峻的供需问题一旦有所缓解,则意味着政府财政政策以及货币政策将趋于更加稳定,降低了国家对股票市场的干预,给企业融资带来诸多利好。
需要注意的是,供给侧改革带来的机遇和风险并存,具体而言,供给侧改革强调“去产能”,而目前产能过剩的企业大多以重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一旦“去产能”就意味着这些企业将会被重组或者淘汰,而这类企业贷款规模较大,如果被市场淘汰出局,就会造成严重的债务风险以及金融风险。其次,企业为了控制产能,则会引发大规划裁员,而裁员会在企业内部造成人心不稳的氛围,而由失业带来的社会风险更加不可预测,这给社会的安定带来不可控因素。同时,在去产能过程中,地方政府还会采取一系列变异措施,使得部分过剩产能以及“僵尸企业”的经济波动更加显著,甚至还会影响当地甚至全国范围内的融资环境。由此可见,企业必须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加强战略创新,才能更好地抵御市场风险。
长期以来,企业竞争领域聚焦于需求端,在需求端的竞争以及营销中投入大量企业资源,从而造成了人财物资源的严重浪费,还导致企业陷入竞争死循环。所以,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企业战略创新必须转移需求端创新的焦点,推动在竞争领域战略创新。
竞争战略理论是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由波特提出,波特在其著作《竞争战略》中将企业竞争战略划分为三大类型,即低成本战略、差异化战略以及集中战略。以上竞争战略都基于需求侧进行思考,以较高的竞争优势获得相应的经济收益。以品质相似的产品为例,一旦某家企业的价格具有明显优势,那么该企业胜出的概率将会提高,这一现象直接导致大量企业开始进行重复生产,不断突破价格“天花板”,谋求以更低价格来占领市场,部分企业甚至还发动了价格战,严重扰乱了正常的市场交易秩序。而差异化竞争战略指从消费者需求出发,通过全面评估和分析消费者的消费偏好和习惯来把握生产的侧重点,然而在互联网模式下,消费者需求是快速变化的,如果长期依赖差异化竞争战略则会增加企业的生产风险。集中战略指部分企业在细分领域谋求突破,以增强在该领域或者细分市场的竞争优势。由此说明,上述竞争战略都是围绕用户需求进行的,而在新经济常态下,企业应该反思和审视传统竞争战略的局限性和有效性,需要果断摒弃传统竞争战略思想,借助归核化竞争战略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力,在业务发展上应优先突破主营业务,通过充分调配内部资源不断提升业务竞争力,增强企业战略管理的针对性。
2.2.1 对营销战略进行创新
营销战略是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传统营销战略下,企业在营销上的投入巨大但是收效甚微,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消费者的需求具有明显的不确定,导致企业的广告宣传以及媒体公关并未将资源投放在特定领域。而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企业应该加大产品研发力度,从而降低在营销宣传上的投入,需要注意的是,降低营销宣传并非指不进行宣传营销,而是需要将营销宣传资源投放至精准领域、精准受众,真正实现“以小打大”的局面。具体而言,结合互联网发展趋势,营销战略创新可从精准营销、粉丝社群以及品牌打造3个维度进行。精准营销指围绕特定用户群体、特定圈层,基于对消费群体特征的研究从而开展深度沟通和互动,这是保持与精准用户黏性的重要举措。粉丝社群指利用新媒体,如微博以及微信等,以培养种子用户为目的,引导粉丝参与产品开发以及口碑宣传,通过不断扩大种子用户规模来达到营销目的。在粉丝社群打开营销局面的品牌商中,以小米手机最具代表性。品牌打造指在营销规划以及产品研发过程中都必须加强品牌理念和文化渗透,以品牌驱动整个商业价值的升级,品牌打造是加强用户黏性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降低营销推广支出的有效方式。
2.2.2 对人力资源战略进行创新
人力资源战略是影响企业管理能效以及企业发展潜力的重要因素,在传统企业管理战略中,企业更加关注消费者的需求变化,将业绩以及经济效益作为企业的有效考虑内容,而在企业内部,却严重忽视员工,特别是一线员工的福利待遇等个体需求,一旦企业发展面临困境首先采取降薪或者裁员的方式来应对危机。同时,部分企业还存在忽视人力资源作用的现象,以某个管理层意志为转移,严重干涉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以个人喜好制定人力资源战略,对企业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不可逆的消极影响。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企业的目的在于依托科技创新来提升经济效益,由此可见,企业必须关注基层员工的个人需求,在整个企业管理中培育创新文化,不仅要为员工提供极具竞争力的薪酬水平以及工作环境,还需要鼓励员工加强工作创新。在企业内部形成以创新就业为价值导向的环境,对于培养高精尖人才、解决人才后顾之忧以及吸引本领域的优秀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需要进一步创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使其更加符合员工期待,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创造必要条件。
2.2.3 对运营战略进行创新
以机械化、规模化为代表的传统生产经营方式虽然能够带来一定的经济收益,但是从长远而言,容易造成产品积压,进而增加企业的库存压力。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先需要去库存,让企业从库存压力中解脱出来,进而释放市场活力。所以企业必须积极调整和创新运营战略,将精准运营理念融入企业的生产以及运营活动中,彻底摒弃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对于企业而言,应该对现有生产线以及生产流程进行重塑,快速定位优化生产流程的关键点和切入点,这是保证企业具有较强生产能力的基础。另外,需要对精准化市场需求进行监控,了解市场的变化需求,以便及时对生产线以及生产流程进行调整和优化。另外,需要打通运营模块以及营销模块,促使信息的能够快速传递,当社群用户提出产品新需求时,应该立即展开调研和分析,在明确可信性的基础上,迅速组织生产以获得产品在市场中的先发优势。
2.2.4 对产品研发战略进行创新
目前,企业都将刺激消费者需求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因此在执行层面缺乏对企业整体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部分企业因为资金以及人才短缺,不愿意在产品研发投入更多资源,在小微企业管理者看来,创新与自身业务以及管理关联不强。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自主创新是驱动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升级的重要切入点,并且也只有创新能力才能更加高效地利用现有资源,并且在未来,企业的员工将以“90后”“00后”为主,这部分群体的突出特点在于不愿被条框束缚,敢于创新、用于创新,所以为了让企业产品更具科技含量,必须及时创新产品研发战略。具体而言,可以通过同行或者异业合作的形式建立R&D联盟,让产品研发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多资源支持。而对于小微企业而言,应该积极利用供给侧改革的相关政策优势,进一步拓展融资渠道,并将资金投放至产品研发以及人才培养上,为消费者提供更具附加值以及含金量的高端产品。
近年来,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而各个行业都在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缔和淘汰了大量过剩产能,同时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的驱动下,我国企业发展面临着极其有利的外部环境,因此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战略管理模式,是引导企业经营管理模式转型升级的重要切入点,同时能更好地抵御财务风险以及市场风险。因此对中国企业而言,必须对供给侧改革的内涵以及提出背景进行充分把握和研究,企业管理者必须及时了解行业变化,科学评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给本企业带来的机遇和风险,基于多个维度统筹企业战略管理的创新事宜,如战略目标、战略制定以及战略评价等。企业必须重视在竞争战略、营销战略、人力资源战略以及产品研发战略等方面的创新和突破,从而依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把握改革创新的关键点以及关键环节,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