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建琴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概念教学是非常关键的组成部分。对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应该重视概念教学。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并未完全形成,他们对于抽象性的概念理解能力有限。而为了帮助学生提升概念学习效率,教师则需要注重对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同时引导学生对学习经验进行有效总结。
在组织概念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为了降低知识点的理解难度,教师可以引入一些感性的材料,帮助学生快速理解抽象性的内容。具体而言,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从生活中寻找类似的案例,并且将之引入课堂,以此促使学生通过分析观察的方式,对生活中的抽象概念进行归纳总结。
例如,在“平行线”这一概念的教学中,一位教师设计了如下教学活动:
师:同学们,你们坐过火车吗?有没有同学知道两条铁轨之间的关系?它们有何特征?
生A:铁轨是用铁做成的。
生B:两条铁轨有一定的间距。
生C:两条铁轨延长之后不会相交。
生D:两条铁轨都是直线。
……
师:同学们表现真棒!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平行线”相关知识吧!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相交的线,就被称之为平行线。我们看到的两条铁轨,就属于平行线。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借助生活化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从而加深对平行线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应该基于教学内容,合理引入生活实例,帮助学生借助生活中的感性材料,培养理性思维能力,强化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言:“儿童的思维始于动作,当思维与动作相脱节时,意味着思维难以发展。”可见,思维对于小学生而言,至关重要。在组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概念”进行深入探究,帮助学生形成对概念的深入理解,并且强化感性认知。
例如,在“面积单位”的过程中,一位教师没有直接将“一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等知识点告诉学生,而是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实践的方式,了解平方米与平方厘米之间的关系。在此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若干个一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然后说一说多少个一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能够摆出一个一平方米的正方形。之后,教师又引导学生对课桌面、书本封面的面积进行估算。
以上案例中,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探究,能让学生对“面积单位平方米”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有效把握,从而在这个过程中形成数学概念。
抽象性的知识点通常比较枯燥无味,很多学生对这部分内容都不感兴趣。鉴于此,为了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进行有效调动,教师就需要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帮助学生高效掌握课堂知识点。
例如,在“循环小数”的教学活动中,一位教师为学生讲了一个山中有庙的循环故事,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此时,教师借机引出了“循环”的概念。又比如,在“锐角、直角、钝角”这部分知识点的教学活动中,一位教师将课堂内容融入到一首儿歌中:“锐角小于直角;锐角、直角小于钝角”,让学生在唱歌的过程中,了解“锐角、直角、钝角”相关知识点。通过这种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有效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将抽象性的知识点转化为了形象的内容,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使得学生能够快速掌握这些知识点。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数学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采取理论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数学概念进行内化,从而强化学习效果。
例如,在“百分数”这一数学概念的教学活动中,一位教师为学生准备了两杯苹果饮料,然后让学生猜一猜这两杯饮料中果汁糖的含量。在此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展示了下表,用于提示学生进行自主观察,促使他们把我糖含量的两项决定因素:糖的质量和糖水的质量。借助这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点。
学生在计算出了每一杯饮料中的糖份之后,再对这些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最初,学生经过计算得出了两个不同的分数,之后将分数进行转化,使之全部转变为百分数,方便比较。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围绕得出的三个百分数展开交流和讨论,对比它们的大小。经一番讨论之后,教师又引入了衣服标签上关于棉含量的百分数,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含义。借助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全面把握百分数的概念。
总而言之,教师应该基于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注重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学习兴趣的有效调动,以此促进概念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