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翠
(宿州学院商学院,安徽宿州234000 )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区域物流对区域经济增长和地区间产业转移的促进作用越来越明显。 安徽省沿江通海,经济繁荣,实行区域物流一体化的经济发展战略,可以推动安徽省内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对于安徽省整体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具有协调、支撑和辅助作用。
近年来,安徽省经济发展形势良好,国内生产总值不断提高。 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物流相关产业的较快发展,2019 年安徽省社会物流总额67725.3 亿元,同比增长4.5%,物流相关行业收入为4852.3 亿元,同比增长17.9%,社会物流总费用5530 亿元,同比增长3.5%,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 的比率为14.9%,较上年下降0.8 个百分点,区域物流总体运作良好。
在基础设施和物流通道建设方面,目前安徽省已经形成“两纵五横三联”的交通综合网络,促进了多种交通运输方式之间的灵活转换和完美衔接,有效提高了省内以及省外物流运输的整体效率。 2018 年,安徽省交通固定资产投资首次超过900 亿元,基础设施投资的加大为安徽省区域物流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迅速。 针对安徽省物流企业规模较小、竞争力弱的短板,安徽省近年来大力培育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推动传统的单纯以运输、仓储为主的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初步形成了一批物流服务多元化、管理现代化的物流企业。 截至2019 年,全省A 级物流企业数量增加到了136 家,数量位居中西部省份前列。
省内物流园区建设初见成效。 安徽省“一圈、四区、多点”的区域布局规划使物流城市空间布局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初步形成了一批设施较为先进、功能比较齐全的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物流园区发展较为迅速。
除此之外,安徽省还积极推进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支持物流企业依托互联网和大数据等开展模式创新及服务创新,筹建各类信息化的网络物流运输平台。 在政策支持下,安徽省信息化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虽然安徽省区域物流近些年发展迅速,取得了良好成绩,但在区域物流一体化建设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安徽省内重要的节点城市物流基础建设较发达而区域之间交通发展欠缺,导致省内综合交通体系不完善。 如此之外,安徽省内物流设施设备缺乏统一标准,托盘、货架、集装箱、卡车、轮船等设施设备标准间无法进行有效衔接,严重影响了物流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导致物流过程中运输、仓储、装卸搬运等效率低下。
安徽省内各个地区之间的物流发展水平差异较大。 南部城市经济实力较为雄厚,且有长江黄金水道、沿江铁路、高速公路等物流主干道的辅助,物流水平明显高于西北部。 西北部地区由于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物流资源较为薄弱,虽然部分地区物流发展水平较好,但是综合物流水平低下。不同地区的物流水平差异严重限制了安徽省物流区域一体化建设的发展,不利于安徽省区域物流一体化整体框架和系统的建立。
物流资源的整合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各种交通运输工具的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股合力。 然而,安徽省内虽然各种交通枢纽工程、基础设施建设等开展得如火如荼,但是这些单一化的物流配送中心和现代化仓库等大部分都处于各自为政的运营现状,并没有形成盘活的物流资源渠道,区域物流资源整合效果不甚理想。
安徽省内很多中小物流企业多采用手工操作或者简单电脑操作的方式,仍处于信息化建设的初级阶段,信息化水平较为落后,制约了物流企业自身的发展。 不少地市虽然目前建立了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但由于不同地区和企业信息系统标准不一,信息平台利用率较低。 这些导致了区域间无法进行充分的物流信息共享,物流资源得不到有效的配置,妨碍了物流一体化的发展。
安徽省在进行物流基础设计建设的过程中,要加大对物流水平较为落后地区的投入,针对一些老旧的物流货运站进行修缮维护,提升其物流接待能力。 同时应积极推广物流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对现有的仓储、装卸搬运、运输等设施设备进行标准化改造,探索物流作业标准化方法并进行推广应用,实现全省物流标准化,提高物流效率。
为缩小安徽省内区域物流发展差异,促进区域物流均衡协调发展,安徽省应加强物流布局规划。 一方面应加大对物流水平落后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另一方面要对区域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 依据安徽省十三大的会议精神,可以将合肥、芜湖、马鞍山等地的产业区向经济落后的省内城市和地区进行转移,推动落后地区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发展,利用产业经济增长带动物流运输发展,打造区域经济商业物流圈效应。 结合不同区域的整体产业优势,对省内各物流节点进行科学规划和合理功能,不同地区根据主导产业及产业集群因地制宜地发展区域特色物流,提高物流服务水平,缩小区域之间的发展差异。
针对安徽省内物流企业发展散、乱、小的现状,可以采取兼并或者战略联盟的整合方式,取缔市场上竞争能力低下的物流企业,提升大型物流企业的竞争力。 此外,对区域内各物流节点进行合理功能定位,加强区域物流系统分工协作,提供差异化服务,实现优势互补,从而形成耦合效应,避免或减少重复性建设、盲目投资和抢货源等消极因素的影响,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首先,在企业内部推广电子化、数据化的物流信息采集、处理、分析技术,加大电子订单、电子仓单、电子面单等凭证的应用,利用各种在线开放和实时交易的物流运营模式,提高物流仓储利用和商品流通的效率。 其次,加大全省物流信息化平台建设,整合现有的物流信息资源和社会资源,构建区域公共物流信息系统平台,实现各省市间物流信息共享,保证物流信息的畅通。 最后,推进“互联网+”的区域公共物流信息系统平台建议,加大区块链、物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在省内物流信息系统中的应用,提升在物流信息发布、追踪、仓管、信用评价、数据分析等方面的投入力度。
物流人才的匮乏是制约安徽省内区域物流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更好地促进省内物流一体化的建设和后续发展,安徽省应建立多层次的物流专业人才的培训渠道,加强省内区域物流人才的培养,提升物流人员的综合管理水平。 一方面,加强高校物流专业人才培养,从学校输出大量的物流管理人才到物流管理部门和企业;另一方面,丰富物流人才的培训教育方式,比如学历教育、继续教育以及岗位培训等,对物流工作岗位上的一线员工进行专业化的物流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提高物流从业人员的操作能力。
区域物流和区域经济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随着安徽省内经济建设格局的完善和发展,区域物流一体化的发展势在必行。 安徽省目前物流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区域物流一体化过程中还存在较多阻碍因素。 文章结合安徽省实际情况,为区域物流一体化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改进策略,以促进安徽省区域经济的飞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