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任剑侠
所谓“两金”,在概念上,一般是泛指企业的应收账款和存货。 本文所说的“两金”主要是指应收账款等构成的债权和存货的余额。 “两金”是企业流动资金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其中:应收账款是伴随企业的销售行为发生而形成的一项债权, 因赊销产品所形成的应收账款、长期应收款、其他应收款、应收票据, 包括应由购买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负担的税金、代购买方垫付的包装费和各种运杂费等等; 存货原本是来自财务上的一个概念,指的是一种资产, 即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储备的资产。所以存货主要指的是企业在日常的经营活动中所拥有的以备出售的产品或者商品,以及在生产过程中或者提供劳务所需的物料和材料,因此存货主要包括:1.在正常经营过程中存储以备出售的存货。 这是指企业在正常的过程中处于待销状态的各种物品, 如工业企业单位库存商品。 2.为了最终出售正处于生产过程中的存货, 如目前处于加工中的产品。 3.为了生产商品以备消耗的存货,如在途的各类材料、半成品、自制半成品等。
“两金”管理是企业经营者在日常经营管理工作的重点工作。 “两金”管理工作是动态的,“随着企业经营活动的变化而波动。同时,“两金”管理也是“业财”融合中的难点。
对于生产型企业, 在经营过程中的原材料采购、企业生产部门组织生产产品、企业销售部门组织销售产品、财务、人事部门的成本的核算以及各项经营业绩的考核等等, 所有的管理环节都是在围绕着“两金”来发生变化。 “两金”的管理是企业最为常见的流动资产, 与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是密不可分的。 因此,企业的经营规模、业务模式和市场环境等等都会对“两金”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两金”会随着企业经营发展而发展。
面对不同时期的企业状况,应将“两金”控制在合理的区间内, 使其对企业经营产生积极的作用, 促进企业的发展。
一是“两金”占比过高。“两金”如果在企业中的占比过高,相对于企业发展来说,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很大的。首先 “两金” 在企业占比过高, 导致企业大量的资金占用成本, 存货和应收账款的存量过大, 必然使得大量的企业资金被占用, 公司陷入资金链紧张, 严重的则导致资金链断裂;同时“两金”占比过高, 企业为了解决经营生产活动中的资金短缺,不论是对外还是对内进行筹资, 都会造成企业资产负债率升高, 进而使得企业财务状况不断恶化, 企业面临着高风险运营当中, 企业经营困难, 企业发展受资金紧张的影响,缺乏发展动力,如不及时纠正, 企业不得不面临破产的结局。
二是“两金”占比过低。“两金”占比过低使得企业的经营缺少“筹码”,企业的发展缺乏动力, 也没有了发展的潜力。 面对企业发展缺乏动力的现状, 企业为了能够继续发展, 就有可能选择继续加大投入, 从而导致企业的经营成本不断上升。
三是“两金”处于合理的区间内。 合理的“两金”是可以促进企业的业务发展,比如在适当的时候, 给予高质量的客户或者是重要客户一定的赊销政策, 可以有效地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 会进一步地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 比如说原材料等存货的数量控制在安全区间内,企业就可以有效地规避临时性的缺货风险, 尤其是市场动荡期间内。
综上所述,“两金” 在企业的占比过高, 企业将会处于高风险的经营当中;“两金”在企业的占比过低,企业扩张乏力; 合理的企业 “两金” 占比是可以促进企业发展, 为企业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近年来, 企业的市场竞争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市场竞争压力与日俱增。 企业为了抢占市场, 过度倾斜用于市场的抢占, 导致部分销售合同签订流程简单,审核环节流于形式, 合同内容不够严谨, 合同上存在着诸多问题。 比如:1.回款期限、销售价格以及付款方式等不清晰,且存在一定的漏洞。 2.大量的质量保证金被占用,且占用时间长, 不仅导致企业自身的资金周转困难,还存在着较高的回收风险。 3.应收账款对账单方面, 存在着对账单管理不规范, 且缺乏有效的对账单管控措施。4.历史遗留问题,长期挂账,无有效的管控措施。
1.制度墙上挂,未在心中留,且制度内容不够全面。比如公司的业务管理制度与公司的财务管理制度出现了混淆, 导致部门职能的划分不清晰、不明确,以及存货管理制度中采用存货核算内容作为存货管理的办法, 更加加重了部门职能之间的错位, 放大了部门之间推诿扯皮的现象。 尤其涉及到采购部、销售部、生产部、各分厂等几个主要单位, 相互之间扯皮时有发生, 陷入各自为政的各部门单位, 常常事倍功半, 使得存货管理过程中陷入难以达到最佳占用的平衡状态。
2.对积压存货处置随意,操作流程不规范、不统一,管理混乱。
3.企业业务处理流程漫长,涉及的管理职能部门多,且手续繁多。 导致企业在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环境时, 如同病入膏肓的病人一样反应迟钝, 常常无法做出及时且有效的应对, 从而导致大量的机遇被流失在漫长的业务流程中。
企业存货占用大, 超过存货的合理区间, 企业的资金被大量占用, 资金无法及时回笼,从而造成资金缺乏,进而引起财务危机; 企业资金链可能导致断裂, 在经营上开始陷入困境, 如果存货占用过大一直无法得到有效的解除, 企业甚至到最后只有宣告破产这一条路可走。
对企业当前“两金”占用比率高的症结进行汇总、分析、解读,群策群力来寻找解决的方法。
首先,企业成立“两金”压降工作协调小组, 打破部门之间的壁垒, 指导各部门制定具体压降工作方案,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工作流程;协调企业的各部门, 将设定好的压降额进行有效地分解, 把压降额工作任务逐一落实到具体的责任部门,再把责任明确到具体的经办人; 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责任追究办法和奖惩管理办法用以保障方案实施。 在 “两金”管理过程中,企业要分清辅责部门和主责部门, 理清各个部门之间的职责, 形成一种辅责部门和主责部门相互配合、 主次分明的一种管理机制。
最后, 建立健全企业在“两金”管理上的跟踪分析和督导检查,对“两金”进行动态化管理管控模式。
在查阅相关资料以及走访调研后发现, 历史遗留问题主要来自于企业自身内部员工离职, 交接时未能对接好, 或者是根本没有来办理离职手续, 未进行任何的业务移交; 同时还有客户出现破产以及其他的意外情况,导致大量“两金”问题遗留下来。 对于上述历史遗留下来的“两金”问题,企业要用挖毒疗伤的决心来进行集中清理历史遗留的“两金”问题。
集中清理是针对历史遗留的问题进行处置, 在集中清理的同时, 企业应该积极地完善管理流程制度, 针对历史问题造成的原因寻求解决的办法。 制定“谁经办、谁负责”的终身管理责任制,员工离职、 岗位调整等必须完成业务交接, 确保处于受控的范围内。 企业依据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的财经纪律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应收账款管理办法》等系列管理办法,明确权责,划分责任, 对未办理交接手续就擅自离开及其他原因, 造成企业损失的人员, 必须依法追究责任。
企业管理者要拓展思维, 想方设法去提高企业管理“两金”的内生动力,改变业绩考核的结构, 制定相关的考核指标,对“两金”控制好的人员,要给予奖励,且力度要大, 在物质激励的基础上, 企业也应该采用荣誉奖励, 召开表彰大会、 网站宣传、 评为优秀员工等各种方式进行荣誉激励, 激发广大员工的热情, 同时对于那些“两金” 控制不利的人员,要进行惩罚。
基于实际情况对客户的风险水平做出准确的评估,是从源头杜绝“两金”问题发生的第一抓手。 国有企业的风控部门要重点把握该项工作, 及时并严格按照评估流程,核查客户的资质、基本信息、 征信情况, 强化评估能力,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只有将风险评估工作做好做到位, 才能够进一步地开展业务,来促使业务领域壮大,以此增加资金的流通性。 以评估引领业务发展, 为企业的经营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合同是明确业务双方权利义务的合作契约, 是合同双方的法律保障。 对于合同的管控,必须是行之有效的,合同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特别重要。 企业在对外销售或提供劳务的过程中, 必须签订经济合同, 且对销售合同的内容进行严格审核,对付款时间、 销售价格以及结算方式等进行仔细推敲,并对对方企业进行调研。 所有的合同必须经过相关部门严格审核后, 方可签订赊销合同,否则不得擅自对外赊销。
对应收账款进行定期对账、汇总以及分析,同时对客户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调查, 尤其是那些信用等级不高的客户, 时刻关注客户的动态,要进行特别的监控,及时地了解客户的最新动态,做好应急预案, 并抓紧对应收账款进行催收, 防止事态的进一步恶化。 同时企业内部挖掘管理漏洞, 打通每一条管理的神经末梢, 持续深化对应收账款的细分管理。
合理划分存货管理职责,遵循“平衡结构、总量控制”的原则,生产部门、采购部门、 物资管理部门以及财务部门, 各部门之间形成相互协调且能相互制约的存货管理体系。
制定科学的存货管理制度。明确管理权限的范围,理清责任, 制定科学的存货清查、 责任追究等具体的操作细则。达到存货管理标准化、规范化。
对于积压的存货, 以公司利益为中心, 以销售价格最大化为宗旨, 以清理存货为目标。 采用各种办法进行销售。积极开展库存清理,及时处置报废、滞销的存货,最大限度地变现回收资金。
面对多变的市场环境,企业需定期对“两金”数据进行分析,要运用信息化手段,对账期较长的应收账款和存货及时自动预警, 督促相关责任人及时清理。 “两金”台账每个月进行汇总分析,重点分析账期较长, 金额占用较大项目。 且每个季度召开运营分析会议, 分析企业运营的情况及问题, 针对性地制定“两金”管控指标以及调整实施方案。
企业一旦出现“两金”占用的问题, 会对公司资金的流通、周转产生消极影响,严重的可能危及企业的正常运营和管理。近年来,银行为了防范信贷风险, 严格了企业贷款准入门槛, 使得现在企业融资难较明显, 同时政府加大了财政投入和放宽了财政资金投入领域。因此,企业不仅要依靠国家的财政政策和银行政策,拓宽、创新投融资的渠道, 还要和上级部门建立沟通取得合作, 让政府出手来活跃资金的运转,增加企业经费的保障, 来降低“两金”占用的比例,例如争取项目财政补贴、 使用应收账款保理、 融资租赁以及上游供应商信贷等方法, 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