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实验学校 张 敏
核心素养培养是当前教学的重要目标,对学生的素质及能力发展有着重要促进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转变传统的观念,不仅应重视成绩,更应重视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分层教学作为一种重要的方式,能够以学生的差异性为基础展开教学,使学生的学习需求能够得到满足,提升了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之间普遍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个学生擅长的科目也不同。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特点进行分析,合理设计分层教学,使学生能够得到科学的分层,收到更好的分层教学效果。教师应让同等层次的学习一起进行学习,在合作互助下实现进步,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提供充足的助力。
比如,教师可将学生分组,每组同学的水平相当,在学习《小英雄雨来》的时候,引导学生在小组中讨论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包括为什么雨来被称为英雄?他身上的哪些特点值得我们学习?学生在讨论中能够表达自己的看法,之后,教师可派出小组的代表进行发言,对小组讨论结果进行汇总。接下来,教师可结合学生讨论的情况进行简单的总结,并且针对文本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使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能够更好地进行交流,为学生的高质量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帮助,能够促进学生的均衡发展。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强化学生对预习的重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使学生能够在课前进行充分预习,为课堂教学带来相应的帮助。由于学生之间普遍存在差异,教师应在预习上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学生的预习能力得到提升,并且在预习中更好地了解所学的内容。
比如,针对信息整合能力较强的学生,可让他们在预习中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大致梳理,并且对其中的字词句进行初步解读。而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让他们运用网络手段搜索文章相关资料,要求学生通过笔记将自己预习的内容记录下来,为学生的正式学习提供充足的条件。
在分层教学中,教师应考虑到学生的不同特点,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预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在预习中积累更多知识,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在作业布置过程中,教师也应考虑到学生特点进行分层作业布置,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不同层次的作业,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并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成就感,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在课后作业完成的过程中都能有所收获。比如,在学习《朱德的扁担》前,教师可给学生安排不同的任务,对基础能力薄弱的学生应让其对文章进行简单的阅读,掌握其中的词汇。而对于基础能力较强的学生,可要求其理解文章的情感思想,对所学内容有全面的认识,加强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教师应结合教学要求分层设计教学目标,包括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价值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达到不同的目标。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特点,应结合其情况进行分层教学,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进行培养。教师应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于高年级学生应培养其兴趣与掌握知识的能力,而低年级学生应主要培养兴趣。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来明确教学目标,使教学具有清晰的方向,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比如,在学习《手指》的时候,教师可让学生分组进行学习,对教学的目标进行明确,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对文章的内涵进行思考与理解。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需要对文章各段讲述的内容进行概括。通过制定不同的目标,可使学生在学习中减少学习压力,并且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提升,在课堂中有更多收获。在这样的方式下,学生自身的学习效率也能得到提高,进而更容易理解所学的内容。同时,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有效的引导。
总之,分层教学与核心素养教学理念的融合能够使教学收到更好的效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采用科学的方式组织教学。借助分层教学模式可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帮助。教师应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分析,根据学生情况分层划分小组,结合学生的能力情况分层划分预习作业内容,通过对学生特点的了解分层制定教学目标,使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能够具有较强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