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书贤
(黑龙江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哈尔滨150080)
在企业财务管理实践中,一直存在着一个不容忽视的关键因素——资产结构,资产结构的科学合理优化,是提升企业经营绩效和企业资产使用效率,保障企业持续、稳定运营的重要举措,也能为企业未来的良好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上市公司不断增多,企业的资金需求也不断增长。除此之外,绝大部分企业面临着固定资产弃置率高、存货积压严重、无形资产未能在企业中发挥出最佳作用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到资产的流动性,更对资源使用率的提升起到了阻碍作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复杂的外部环境以及多种多样的融资渠道,各行各业要实现企业的产出增长、生产效率提升、保持稳定的发展态势,就需要研究如何配置合理的资产结构,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来创造良好的企业绩效,进而增强自身抵抗风险的能力,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会计定义中,资产是指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和控制的,预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从所有者角度进行划分,又分为所有者权益和负债。根据资产的不同形态与功能,可以以不同标准对资产进行划分,如根据形态的具体表现分为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根据流动性的强弱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等。在财务报表中,左侧列示的项目即为资产的结构划分,资产结构是指不同类型的资产在企业总资产中所占的比重。分析企业具体资产配置情况和生产经营特点以及资产运营状况的关键即是对资产结构及其变化的细致考察。配置合理的资产结构可以提高资产的利用效率,减少资产的过度闲置,加速资金周转,满足企业经营的要求,最大化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资产结构的衡量指标主要包括资金占比、应收账款占比、存货占比、固定资产占比和无形资产占比等。
企业绩效是指一段时期内企业所创造的营业效益和经营者的管理业绩,一般用来衡量企业的产出和营运结果。企业的盈利水平、营运水平、偿债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水平是企业经营绩效的重要表现,而经营者的管理绩效则是由经营者对企业的贡献结果来进行判断和衡量的,本文中所指的企业绩效单指企业的经营绩效。目前我国的绩效评价方法主要分为两种:单一指标的绩效衡量和多重指标的绩效衡量。单一指标的绩效衡量主要包括净利润、投资回报率、EVA、销售净利率等,多重指标绩效衡量如平衡计分卡和层次分析法等。
资产结构是判断企业运营状况和偿债能力等绩效分析指标的重要因素,资产结构中不同因子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效果不同,同样,资产结构对企业绩效中不同因素的影响也具有细微差异,因此需要从资产结构和企业绩效两方面入手来分析资产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
1.货币资金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指出,企业持有货币资金的动机主要有三个: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具有强流动性是货币资金最主要的特征,适量流动资金的持有可以满足企业支付和偿还能力的需要,也可以帮助企业把握随时出现的机会获取更多收益。除此之外,当企业遇到特殊情况或紧急意外事件发生时,手中的现金可以帮助企业经营周转度过难关,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以保持企业的长期可持续运营。但货币资金的高流动性同时也对应了它的低收益性,过多的闲置资金会造成企业资源的巨大浪费,降低企业收益,同时也反映了企业的低机遇,发展前景不容乐观。张月武和刘斌基于制造业上市公司视角,运用理论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得出货币资金的增加对企业绩效是正向的这一结论。[1]
2.应收账款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因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应向购买单位收取的款项,是提供给购货单位的一种资金信贷。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赊销已经成为一种扩大销售规模的通用交易方式,这种销售方式不仅可以增加竞争优势,吸引消费者的购买,提高企业绩效,同时也能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合理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并对应收账款进行有效控制是企业发展的有效手段。虽然赊销会扩大企业的销售规模,增加企业的销售量,提高企业的利润,但赊销并未增加企业的现金流入,且交易完成企业还要向税务机关缴纳一部分税金,更加剧了现金的流出,若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未及时有效地收回应收账款,企业就有可能陷入沉重的财务危机。因此,企业应保持一个合理的应收账款水平,将该水平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韩磊以30 家上市煤炭企业为例,运用spss 软件对资产结构指标与经营绩效之间关系作回归分析,得出应收账款与煤炭企业经营绩效呈正相关关系。[2]
3.存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存货主要包含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等,存货是制造业企业的产出结果,是企业经济利润的主要来源。企业销售存货,将存货变现为现金,能够得到充足的现金流,为下一次交易做准备。足量的存货能够使企业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缩短供货周期,保持企业的良好运营。而由于外在不确定性以及诸多影响因素的存在,并不能说存货越多越好,过多的存货会增加仓储成本,增加自然损耗的费用,使企业占有大量资金,降低资金利用率。[3]不仅如此,当市场物价波动较大时,过多的库存可能会导致企业蒙受巨大的损失,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制定合理的存货水平是研究资产结构的关键目的之一。
4.固定资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时间超过12 个月的,价值达到一定标准的非货币性资产。固定资产越来越成为占据企业价值主要地位的生产力要素,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企业的盈利经营和竞争力的提升与固定资产的结构、状况、管理水平等息息相关。同时,固定资产也是评价企业生产力水平的重要指标,固定资产占比低,企业的生产规模就会受到限制,无法生产更多的产品,也就损失了一大部分客户。若固定资产占比高,但其利用率低,会造成固定资产的闲置浪费,折旧成本的固定流出而没有资金的流入会造成财务数据的不利反映。高亚琳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从11 项绩效指标中提取了综合绩效指标来对资产结构和经营绩效进行回归分析,以研究不同年份的资产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结果显示,固定资产与经营绩效呈负相关关系。[4]
5.无形资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商标、专利权、特许权等企业无形资产是企业价值创造的主要因素,对企业的良好发展起着多方面的促进作用,如强大的科技研发团队和高效的人力资源环境可以降低企业的销售成本和管理费用,增强企业的产品和品牌优势,进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无形资产已成为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强核心竞争力所代表的是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同时也就意味着企业经营绩效的迅速提升。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互联网行业,无形资产在企业价值评估中所占比例可能更大,有形资产有固定的有限价值,而无形资产可能由于规模效应的形成其价值也随之提高。钭志斌根据28 家上市汽车生产企业2003~2005 年的资产结构状况建立模型并进行了回归分析,得出无形资产同固定资产一样与企业绩效呈负相关关系。[5]
1.资产结构对盈利能力的影响
在影响企业经营绩效的四个方面中,最为明显的即是资产结构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资产结构是企业运营的客观体现,是对企业运营情况和盈利水平的具体反映。现阶段的研究结果和资料表明,学者对资产结构和企业盈利能力的相关性具有一定了解和认知,但未发掘出令企业盈利能力最大化的资产结构比例。相较之流动资产来说,固定资产在企业盈利水平的影响力方面更为显著。然而过去对非流动资产模式进行的应用,除了无法实现企业盈利水平提升之外,还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资金的流动性,造成了企业债务风险的提升。[6]对于无形资产占比较大的新兴企业,应对非流动资产加以关注。
2.资产结构对运营能力的影响
运营能力也是企业绩效的表现形式之一,它所代表的是企业生产销售变现的能力。运营能力一般与效益水平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反向关系,且与资产利用率呈正向关系。运营能力通常是通过运行情况以及资产周转速度等指标来衡量的,拥有好的运营能力的企业通常具备高流动性的资产和积极的管理理念。
3.资产结构对偿债能力的影响
流动比率与速动比率等偿债能力评价指标都可以对企业的偿债能力进行评定分析。就企业偿债能力需求的指标来看,最理想状态即是速动资产可以完全弥补负债,若比率过高,一是表明企业所具有的应收账款较多,坏账的风险也会提高;二是表明企业的资金利用率不高,造成资金的闲置浪费。在实际中,也应结合行业特点进行分析,不可一概而论。
4.资产结构对发展能力的影响
信息化时代带动了一大批高新技术产业和新能源企业的快速发展,它们也具备了未来发展的主要关键要素。从新能源上市公司来看,最能够体现发展能力的就是两项要素:收入增长率、资产增长率,而后者也不能对企业的发展水平做出完整全面的解释。现新兴企业多为技术密集型企业,无形资产在资产结构中占比重较大,提升无形资产的投入能够让企业短时间可视成本上升,盈利水平下降,但长期来说,势必能够对企业的可持续快速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
总之,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给我国企业带来许多机遇的同时,也暴露了企业所存在的各种问题,而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对企业资产结构的合理配置和优化,资产结构的合理性关系到企业能否长久稳定地经营下去。而目前我国对资产结构的研究缺乏较为完整有序的理论体系,各界关于企业资产结构对企业绩效影响研究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加强此方面的理论研究仍是企业财务管理研究中的重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