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疫情并未能阻止检测行业整合并购的步伐,只今年上半年,检测行业就有多宗整合并购案例顺利完成。目前,整合并购已成为检测机构实现成长、进入新领域、提升市场份额不可或缺的方式。不久前,在我要测网举办的“检验检测行业投融资·高峰论坛”、线上论坛上,几位重量级嘉宾带来了关于检测行业投融资的最新动向。
今年的疫情并未能阻止检测行业整合并购的步伐,仅今年上半年,检测行业就有多宗整合并购案例顺利完成。目前,整合并购已成为检测机构实现成长、进入新领域、提升市场份额不可或缺的方式。不久前,在我要测网举办的“检验检测行业投融资•高峰论坛”、线上论坛上,几位重量级嘉宾带来了关于检测行业投融资的最新动向。
对话嘉宾:
中信资本TIC运营合伙人 王斌
欧陆科技集团中国区执行董事 秦殊涵
华测检测认证集团董事长 万峰
秦殊涵:疫情之后,国际资本进入中国TIC行业的数量可能会相对减少,而国内资本无论是国有机构还是民营机构都会相对增加。这可能和疫情对全球经济影响有关。另外疫情之后,国内资本可能慢慢变成资本主流力量。
王斌:今年疫情的发生,警示了检测行业的经营风险,使机构风险意识增强了,尤其面对经济下行的情况,创业者对估值更加理性。但是中小机构对行业未来更担忧,寻求资金的机构数量大幅增加,无论国有机构还是外资大型机构,都在寻找并购机会,当然,这也是不错的信号。
秦殊涵:对绝大多数检测机构来说,“小而精”是唯一破局的发展策略。虽然这样未必能发展竞争优势,但却更具有吸引力和价值,因为机会有限,如果能够加入好平台、搭上便车,切不可犹豫,尽快为之。而对于规模较小的检测机构,如果有机会寻找到志同道合的小规模机构,就要抓住时机整合、抱团取暖、积极开拓市场,并非要一味地追求大而全,等待大型机构青睐,因为不确定性因素太多。
王斌:中国有3000多亿检测市场,需要的是大型检测机构及上市公司。但是,现在,检测领域的中小检测机构数量严重过剩,因为几千亿检测市场有几千家机构足够,现在却多出来这么多怎么办?建议中小型民营检测机构如果不能发展成大型机构,就尽快补充进大型机构里,也是不错的选择。也就是说,如果不能独立发展成为大型机构,为避免将来被大型机构打倒,可以通过整合并购的方式并入大型机构,作为大型机构板块补充或者区域补充。
王斌:一是规模达到5亿以上营收,同时领域不超过3个。也就是说,同样5亿规模的检测机构,做10个领域与做3个领域相比,做3个领域的公司价值更高。二是要有足够的净利润,同时要保持每年10%以上增长,这对发展快的机构是优质指标。但如果机构营收不高、发展速度非常快,也可以认为是优质指标。三是人均产值在35万,目前在国内算优质指标。四是在单一领域或某大区域,排名前两位,算是优质指标。五是核心团队中有行业领军人物,其中分为技术和管理,如果有行业技术专家也是优质指标。
不过,很多人说这个标准定得太高,如果按此标准,大多数检测机构都不能达标。其实,这5个标准只要能满足3个,就能称之为优质的检测机构。
王斌:资本一般分为资源型、成本型、平台型或空间型。资源型资本,就是能够带来资源,比如品牌、业务、人才或系统,这样的资本可以引进;成本型资本,就是能够帮助机构降低运营成本,提升人效和财效,这样的资本可以引进;平台型资本,就是能够为机构带来巨大发展平台,比如带来国际化发展路径,或者由省内业务拓展成全国业务,这样的资本可以引进。
在整合并购中,有种说法叫“抱团取暖”。确实,这几年也有不少抱团取暖的案例,但并购的价值并没有完全体现,因为这种整合完全是拼凑,所以并没有因为多家机构整合在一起,而产生更高的估值或更好的协同效益。因此在整合并购中,还要看是否有效地融合,才是整合并购的核心。另外,还要看能否提升经营数据,具体表现为:一是提升利润率,利润率有没有通过整合得到改善;二是人均产出有没有得到改善;三是市场占有率有没有得到改善。通常,在整合并购之前,就应该确定好经营团队和未来的经营目标,但常犯的错误却是先整合完以后,再确定经营团队和未来几年的经营目标,这是错误的。
秦殊涵:整合并购,一定要考量企业的发展战略,重中之重是要明确并购目的。比如是看中机构的团队还是其技术含量,从哪个角度需要它,都要清晰地做出判断,才不会在整合并购中发生重大失误。所以,在整合并购中需关注以下几点:一是机构后台支持性功能要并入集团统一管理;二是业务的有限整合,专注核心和高利润业务,把低利润业务分包给集团其他专业实验室;三是注入集团优势资源,如客户、检测技术与方法、集中高效采购及品牌优势。此外,被并购方也要有所保留,包括领导力特色、企业家精神、团队文化、开拓业务的方式和方法。
万峰:事实上,资本比较喜欢国有检测机构,因为它有很多优势。但国有检测机构较为明显的缺点是,所有部门设置规划并不是以客户为导向。尽管国有机构还存在很多问题,但其财务报表真实有效,因为现在假报表太多;再有,外资、台资和港资检测机构因各有特色,也是并购的重点;另外,民营检测机构也有优势,就是老板能做决策,使并购和谈判效率提高。
其实,检测机构价值的判断不应该简单地用PE估值来判断。当然为了便于理解,会有大概框架的考虑,但实际企业之间价值相差非常大,所以不能简单地只看PE估值,而是要分析这家机构在新平台会如何表现和自身发展如何,对平台有何协同效应,再来看机构整体价值。所以被收购机构有无合作价值、能否成功,要从文化模式、思维习惯、是否志同道合、实际控制人留下还是离开这些关键点来判断。如果基本符合要求,才能进入相关价格评估阶段。
此外,需要考虑以下几点:一要考虑把机构并购进来是否对双方有利,能否做更大,对利弊得失加以权衡;二要考虑价格是否达成一致;三要考虑融入过程遇到分歧怎样解决。其实,这3个问题在每个问题未解决完之前,都不应该考虑并购。
万峰:收购或合作的根本核心在于给客户带来价值。找合作伙伴要志同道合,有共同的理念和价值观,但这在并购中也极其不易。检测行业是技术服务业,需要为客户提供服务,因此需要人来做。尤其是长久深度的合作如果人的问题不解决,合作也不会成功。因此,只有合作企业实际控制人、管理层、员工这三类人都能从合作中得益,才能把价值传递到合作后的机构里去,但这也是在所有并购中最难完成的。当然,志同道合也是所有合作和并购中的难点。不过,检测行业并购案例其实并不少,但是检测行业融资与其他产业相比有所差异,这与检测行业特质有关。因为检测行业不太容易爆发性增长,最典型的是,检测行业现金流都很好,所以检测行业不是完全以资金推动的行业,因此需要的融资也不多,至少与其他行业相比较少。所以检测行业对融资相对没有其他行业那么紧迫,但是检测行业的并购比较活跃。
秦殊涵:过去10年,检验检测行业蓬勃发展,规模从几百亿到3000多亿,企业数量从1万多家到4万家,从业人员从30万到100多万。2019年检验检测统计数据报告显示:中国有检验检测机构44007家,然而年收入1000万以上的机构,仅有5795家,数量在全国机构数量中占13.17%,营收占比76.86%。“小散弱”现象依旧未改变。对于整个TIC行业来说,整合并购,将成为未来10年TIC行业主旋律。
近年来,中国TIC行业整合速度慢,市场冲击力不够,其并购驱动力主要源于两方面:一是行业内的大型机构,二是资本。两者之间并购的目的、方式有较大不同,导致其结果也有较大差异。
影响并购成功的因素主要有:一是成立专案,正式全面管理并购项目;二是并购双方领导力的深层介入;三是良好的内部沟通计划;四是期望值合理;五是快速高效地执行;六是并购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与挑战:七是资源配备不足;八是沟通不到位,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九是低估了难度与复杂度;十是忽略文化差异或处理不当;十一是入局计划缺失;十二是关键人才流失;十三是把并购标的规模小等同于难度低。
万峰:正因为有了外资机构的关注,才有华测股价的高增长,也有了大家对检测行业的关注,因此这不是一件坏事。而且检测行业未来还会有一批公司上市,大家对检测行业的关注,能促进行业发展,也包括促进行业并购、投资的加速,这对行业发展是好事。
另外,华测未来肯定会在发展最迅速的行业加大投入,比如生命科学领域,这个产业现在发展得特别好,是华测未来投资重点。再有与新产业有关的产业,也是未来发展方向,比如芯片产业或类似的产业,也是华测未来投资重点。
秦殊涵:我国检测机构数量44000多家,从市场规模和机构数量都已经远超过去国际TIC行业的平均速度,而且是大幅度超出,所以我国TIC行业确实发展特别快。但是中国检测机构太过密集,因此未来中国TIC行业要继续深挖市场、继续扩大,做精做大的同时,还要消化内部负担,否则就会形成恶性竞争。
万峰:中国TIC行业发展比国际快很多,也呈现出不同特质,比如既有较成熟的机构,也有草莽阶段的机构,而且有些地域还有很多奇葩现象,所以中国TIC行业具有混合特质,目前处在比较复杂的局面,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消化吸收,因此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