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振华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
当前,社会人才需求不断升级,高职院校人才评判的标准也从单一化的职业技能向综合素质转变。高职院校体育课作为一门公共课程,在新的人才市场环境下应主动转变体育教学理念,将体育教学与学生职业需求有机结合起来。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既要能够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发展,又应成为提高高职院校学生未来职业竞争力的有效路径,使学习具有较好的身体素质,又能够满足岗位对学生特殊需求。高职体育教学与学生职业的有机结合改变了体育教学环境,需要高职体育教学作出相应的变化,使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在促进学生体能素质发展的同时,更好地满足学生职业需求。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具体时代特质,需要根据时代发展变化深化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满足学生未来特殊岗位需求,促进高职院校内涵化发展。
随着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学科教学从聚焦课程开始向聚焦学生发展转变,一切教育教学应紧紧围绕学生发展需求。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基于这一时代背景,需要打破体育局教学孤立化发展局面,积极推动体育教学与学生职业需求对接,让体育教学更好地体现职业教育特质,区别于普通院校体育课程教学。
高职院校面向一线培养实践应用型人才,这些学生大多数直接走向不同的岗位。不同岗位工作环境不同,对学生体能素质要求不同。学生岗位特殊性需要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进行积极的转变,与学生职业需求有机结合起来,针对不同专业学生实施差异化体育教学,使学生体能素质与学生未来职业需求保持高度的一致性。
高职院校进入同质化发展阶段,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更好地获得发展,高职院校需要深化内涵发展。内涵发展应致力于提高教育综合服务力,打破学科、专业教学之间的壁垒,让不同学科形成关联的通道。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与学生职业需求对接,显然是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需要,通过对接学生职业需求,促进高职院校综合服务力提升。
职业需求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应做出系统化的转变,从转变教育理念入手,积极推动体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做出联动性变革。
职业需求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应主动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强化体育教学的职业属性,形成区别于普通院校的体育教学理念。
首先,强化终身体育理念。体育教师应打破当前狭隘的体育课程教学思想,将体育教学与学生未来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教师不仅关注当前课程教学任务的达成,还应基于学生终身体育发展,拓展高职体育教学功能,将学生体育运动习惯、心理素质等作为体育教学的重要理念,帮助学生养成体育运动的良好习惯,不断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学生才能基于职业需求不断加强体育锻炼,以健全的体质投入到生活中。
其次,强化职业教育思想。体育课程是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一部分,具有共同的目标。因此,体育课程应拓展教育功效,将提高学生职业技能作为体育教学一项重要任务。教师在实施体育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学生未来就业岗位对体能的需求,从而根据学生职业需求有目的选择体育教学内容,使学生未来走向岗位后能够更好地胜任岗位需求,给学生提供足够的体能支持。
职业需求视角下,高职院校应打破传统教学内容选择做法,优化体育教学内容。教师在利用体育教材时,应打破教材局限性,遵循教材知识体系,将体育教学内容与学生职业需求有机结合起来。
首先,加强学生职业需求调研。高职体育教学与学生职业的有机结合,需要教师加强学生职业需求调研,充分了解学生岗位特点与岗位属性,从而精准把握职业对学生素质需求,为优化体育教学内容提供有效的支持,使教学内容选择做到精准、科学。
其次,教学内容突出职业特色。教师在深入调研基础上,根据学生职业需求给学生提供具有职业特色的体育教学内容。如基于学生职业,在体育教学中增加职业病知识与预防教学内容,在进行体育理论知识教学过程中,有机穿插职业病知识,帮助学生提前了解职业病,并借助体育教学做好预防措施,以帮助学生未来更好地满足岗位需求,降低学生职业病发生的概率。
职业需求视角下,教师应改变传统体育教学方法,不断丰富体育课教学组织形式。体育教学方法选择时,既要考虑体育教学内容,又要基于学生未来职业,结合学生未来岗位形成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体育教学方法。
如情境教学法,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职业,对体育教学环境进行优化,模拟学生未来职业情境,引入车间操、椅子操等方法,让学生根据车间工作环境,因地制宜地利用车间运动条件进行体育锻炼。通过优化体育教学方法,不仅较好地强化了学生岗位意识,而且也使职业岗位对学生体能素质需求得到较好的满足。
再如案例教学法,教师可以结合当前职业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包括职业病、职业倦怠等不良现象,引导学生进行探讨,从体育视角分析这些常见病出现的原因,再引导学生结合案例探究如何借助体育学习与体育锻炼等,消除未来岗位中可能出现的这些问题,以更好地提高学生未来岗位适应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较强的竞争力,并保持积极的职业心态。
职业需求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评价也应该做出及时的转变,除对学生体能素质进行评价外,还应基于学生职业需求,进一步拓展体育教学评价维度。
首先,教师应改变“唯体能”评价思路。目前,不少教师对学生体育素质的评价比较狭隘,主要以学生体能素质发展为标准。职业需求下,教师应改变传统评价理念,将体育教学对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作为一项重要指标,促使体育教学与学生职业需求有机结合,使体育教学评价维度得到有效的扩展。
其次,教师应关注学生全面素质发展。除体能评价外,教师还应对学生体育运动爱好进行评价,以培养学生热爱体育的兴趣,对学生体育锻炼习惯进行评价,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对学生体育运动品质进行评价,以促进学生意志力发展,对学生运动心理进行评价,消除学生运动消极心理。体育评价维度的扩展将更好地满足学生职业需求。
总之,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应打破传统观念,将体育教学置于职业教育体系之中,使体育教学表现出显著的职业教育特色,区别于一般院校的体育课程教学,将体育教学目标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有机对接起来,基于学生职业需求,积极推动体育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转变,通过系统化的变革,使体育教学成为提高学生岗位竞争力的一个重要路径,也为学生终身体育理念形成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