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轶博 原博 娄琳杰 王梓名 东北师大附中净月实验学校
基于我校K12+1办学体系,体育课程在小、初、高三个学段应该是一个有效结合的整体,应该呈现出科学有序、层级递进的发展态势。因此,学校全面提升的体系中,确定体育课程“一体化”模式这一维度,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针对我校小、初、高一体化的体育教学现状,探讨科学合理的有效衔接路径,对我校体育课程一体化设计思路进行探索与研究。
如今,在世界各类各项体育赛事风靡全球且我国篮球、足球等大项在国际舞台的接连失利,国人可能更多的将责任归于领导层面、教练层面和运动员层面,可是归根结底还是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出了问题,好在近几年,国家对各类各项在青少年中的兴趣培养和培训赛事加大了投入,但是纵观整个吉林省乃至全国,有像我校这样幼小初高艺一体化教学的学校并不多。因此,如何运用我校优势,为吉林省乃至全国培养出优秀的体育人才是必然选择,体育人才的培养需要科学合理的制定计划田径项目耐久跑,小学应呈现出:动作协调、呼吸均匀、姿态稳定、具备一定时间的跑速;初中应呈现出:动作科学合理、了解耐久跑对身体机能、心肺功能的作用、具备独立完成指定内容的训练任务能力;高中应呈现出:熟知耐久跑的意义、了解自身驾驭长距离跑的程度、并且能够制定适合自己的耐久跑训练计划。并且在小初和初高两个衔接点,对接的有关老师应做出有效的衔接沟通,以便于接下来的老师更了解这部分体育人才的身心特点以及优缺点,从而继续更科学合理的制定下一步培养计划。这不仅适遵循我校课程建构“衔接、支持、促进”的大原则,也能使我校体育人才在整个小初高一体化体育课程的培养体系下发挥出最大的体育水平。
学校体育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一种能够让学生和体育运动之间形成有效互动的教学行为,针对我校K12+1办学模式的优势,构建体育教学一体化发展路线。通过创新体育教学策略与方法的综合运用,将“一二一养成式体育教学模式”贯彻整体学校体育工作当中。本文对我校小学快乐的体育教育、初中基于生命的体育教育、高中个性培养,自觉的体育教育,一体化的教学现状,科学合理的有效衔接进行分析,对“K12+1办学模式下学校体育一体化教学理念”进行分析完善与探讨。
如果我校没有实施体育课程一体化,那么我校各个年级、各个专项的体育老师就像是一盘散沙,只是知道干好自己该干的事,而不会在头脑里有一个整体的概念,只是我的学生我教完了就给下一位接手的老师,这个学生能不能成才跟我无关。而事实体育课程一体化则将所有老师串联在一起,大家共同为每位学生成为体育人才的目标培养,有必要的话可以实行追责制,即如果某位学生在中考体育中某个项目的协调灵敏不够好,说明在小学体育课中没有受到明确的指导与足够的锻炼。
每个学段的学生存在着一个过渡、适应、衔接问题。学生面临着许多变化:心理生理的变化,体能适应的变化,练习方式的变化,学习过程的变化,思维理解的变化。体育课程的有效衔接设计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运动,使学校体育氛围浓厚,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信、自觉、自律等行为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不同学段的体育课程实施呈现各学段目标特点,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将各个学段体育课程进行有序安排,使各个学段体育课程目标清晰明确,课程内容更富有逻辑性、紧密性,课程实施更具有针对性。通过衔接手段,使各个学段体育课程的功能组合起来,实现体育课程功能的最佳呈现。三个学段若自由选择教学内容,最终导致各个学段之间缺少沟通,随之出现简单重复某一教学内容的现象,难以唤起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形成兴趣爱好。
根据我校“K12+1”课程建构原则、规划、理念以及策略,总结出我校体育课程一体化设计包括:课程目标的确立、教学模式的探讨、各学段学情分析、课程内容的安排、教师交流平台的搭建、评价体系的合理制定等六个大的方面。
同一运动内容的多功能性、多发展性、多目标性使得体育学科必须通过课程整体设计来规划课程目标体系。其它的学科例如数学,可能小学一年级学1+1等于几,以后无论是初中或者高中都不会再学,而体育学科的教学内容具有重复性也就是体育学科的教学内容是呈螺旋上升的,也就是说同样的内容例如篮球,小学一年级在学,高中三年级也在学,但是同样的内容,不同学段,教学方式、教学内容都不同,因此呈现的教学目标也不同,这就要求各学段课程目标应根据各学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和需求来合理制定。
影响教师教学模式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学校场地器材条件、受学校文化底蕴影响每个学校学生的身心以及性格特点也不同、授课教师的个人魅力等等都会影响体育学科每个课程内容的教学模式。所以教学模式的制定应在一个大的框架下结合实际情况来具体确定适合我校体育学科的教学模式。
教师应了解自己所教年段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以及对体育和运动的需求变化,了解学生对体育运动认知能力的差异、对体育课程安全性的认知程度。
体育教学内容的并列关系,使其难以用难易及内容的内在关联性等逻辑关系来安排教材,因此,通过学生的身心发育和体育内容的关系来进行体育课程的整体设计成为必要或必须。
各学段教师定期组织例会,做好各学段教学衔接工作并探讨下一步教学计划。
具体实施步骤:
1.制定总体课程目标、教学模式、学情分析、教学内容、评价体系;
2.制定各个教学内容板块具体课程实施教材;
3.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检验教材的实用性,查缺补漏、超出不足,完善教材。
学校体育教育是一种系统运行过程,是由策划者与实践者协同参与的过程,通过各学段教学目标的精准制定,学生参与欲望的调动、运动技能的理解运用、体能的反复刺激、反馈控制与评价等环节组成的。每个学段存在着一个过渡、适应、衔接问题。学生面临着许多变化:心理生理的变化,体能适应的变化,练习方式的变化,学习过程的变化,思维理解的变化。体育课程的有效衔接设计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运动,使学校体育氛围浓厚,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信、自觉、自律等行为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三个学段体育课程内容,前一段必须是后一段的铺垫和积累,后一段必须是前一段的延续和提升。每个学段体育课程发挥着不同时期的作用。做好体育课程有效衔接,可以高教学效果的呈现,使每个学段学生的运动能力都能在原有能力的基础上得到拓宽和提升,同时避免了教育资源的浪费,又避免由于衔接的缺失,导致学生体育兴趣的磨灭。
综合以上调查研究,我校体育课程一体化设计应该是在聚焦核心素养,实现跨界衔接的课程理念,以及尊重学情、尊重个性、尊重发展的课程建设策略基础上,依托我校K12+1办学模式的优势,构建体育课程一体化发展路线。通过创新体育教学策略与方法的综合运用,将“一二一养成式体育教学模式”贯彻整体学校体育工作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