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琳
(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商学院 江苏泰州 225300)
就业稳定是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础。近年来,国务院常务会议屡次强调“就业优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稳就业作为“六稳之首”,凸显了做好稳就业工作的重要意义,各地区也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多措并举增加就业机会,激励创业热情,大力推进就业培训、引进高级人才、推荐用工、政策帮扶等,精准施策破解人才供求失衡。所以,未来进一步做好稳就业工作,对实现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国家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短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则成为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根本之策,而商贸流通是突破城乡二元经济格局的主要力量,只有率先实现城乡商贸流通的一体化,才能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局面。所以,研究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与居民就业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深入研究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对我国三大产业就业的影响,不仅能够丰富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与居民就业的相关研究领域,而且对于加快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发展,促进城乡融合以及提高我国居民就业水平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本文的研究主题和余文安排如下:第一部分为我国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的相关文献综述;第二部分为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对我国居民就业影响机制的分析以及相关研究假设提出;第三部分为研究设计,包括样本选择以及模型、变量定义;第四部分为实证检验结果及分析;第五部分为研究结论以及对工业化进程方向和商贸流通业发展方面的建议。
目前,不少学者对我国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进行了测度,如任保平和魏婕(2011)运用1991-2008年的数据从城乡商流一体化、城乡物流一体化和城乡信息流一体化三个维度建立指标评价体系进行测度,得出城市和农村在物流和信息流上差距较大的结论;张雪玲(2019)以2008-2016年的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法从市场规模、产业结构、经济环境以及市场潜力四个方面构建了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指标体系,并分解为东、中、西三个地区计算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水平。也有一些学者研究了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如李彦(2017)提出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我国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的制约因素,分析了我国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存在的问题,并利用实证分析研究了商贸流通业对城市、农村经济的影响,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汤向俊和任保平(2014)利用1978-2009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商贸流通业对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影响,发现商贸流通业会显著促进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并分析了城乡之间农产品、工业品流通效率对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影响机制。还有部分学者对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未来发展路径进行了探究,如张静(2019)分析河北省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区域差距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从现有文献来看,主要从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测度及发展路径以及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与城市化几个方面进行研究,而研究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对居民就业以及三大产业就业的影响的文献还较少,所以研究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对我国居民就业以及三大产业就业的影响不仅可以深化商贸流通一体化发展与居民就业的关系,还可以为城乡商贸流通、扩大就业提供理论支撑。
商贸流通是联结生产和消费的纽带,即商品通过买卖活动而发生的价值形态变化和所有权的转移。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城乡之间构成了两个割裂的均衡市场,形成我国城乡商贸流通之间的分割。而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的目的便是加大城乡商贸资源的统筹配置,实现城乡商贸的相互融合与双向流通。所以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就要通过现代商贸流通中的供应链、服务链和价值链,将分布在生产销售不同环节的城市和农村商贸经济活动,将城乡之间产供销、产加销等经济活动连为一体,构筑城乡之间商品流通的双向流通系统,形成纵横交织、双向互动、紧密联系的网络化城乡商贸流通体系。随着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的加快,城乡商品交易效率提升,居民消费支出扩大,尤其是农村消费水平随着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而提升,商贸流通产业不断加快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也开始增加,另一方面,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也会加快商贸资源优化配置,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提升农村消费水平,加快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增强劳动力的需求,所以,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进程加快,商贸流通产业发展会增加对劳动力的需求,促进居民就业,据此提出本文假设1:
H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进程加快会促进我国居民就业。
三大产业生产方式的差异决定了流通业发展水平的提升对三大产业就业的影响存在差异。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进程加快,最先受到影响的便是商贸流通业,即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以及物流仓储业等,这些行业的企业主体一般具有分布广、准入度低等特点,而且对于就业者的技能要求相对简单、工作时间和地点相对灵活,这些条件从而决定了商贸流通业自身具有较强就业吸纳能力,而且商贸流通业作为我国第三产业的主导产业,是我国第三产业就业人数的主力军,所以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加快,带动商贸流通业发展,产生大量的岗位需求,极大增加了商贸流通业就业人数,拉动第三产业居民就业人数增长,据此提出本文的假设2:
H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进程加快会促进我国第三产业居民就业,而且商贸流通业居民就业人数的增长是带动第三产业就业增长的主要因素。
表1 变量定义及描述
表2 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表3 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的就业效应
由于居民人均收支数据从2013年开始才有数据,本文选取2013-2018年我国31个省市区为研究样本,剔除了数据缺失的样本,最终得到了161个研究数据。此外,对所有连续变量进行了上下1%的Winsorize缩尾处理以降低数据极端值的影响。另外,数据主要来自wind数据库和《中国统计年鉴》,并经过加工整理得到。
表4 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对三大产业居民就业的影响
表5 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对商贸流通业居民就业的影响
检验模型。为了检验本文的假设,本文建立回归模型(1)如下:
被解释变量。本文的被解释变量为居民就业效应,分别采用居民就业总人数、第一产业就业人数、第二产业就业人数、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商贸流通业就业人数来衡量,为降低数据的异方差性,取其对数。对于商贸流通业就业人数的计算,本文参考相关文献研究,选取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信业以及住宿和餐饮业这三类行业的私营企业和个体就业人数。
解释变量。本文的解释变量为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分别采用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和城乡居民消费比从收入和支出两个角度衡量。
控制变量。本文参考了很多学者的相关研究,选取了人均GDP来衡量地区经济发展程度、每十万人口高等学校平均在校生数来衡量地区教育化程度、货物周转率来衡量地区物流发展水平以及城镇人口比重来衡量地区城市化进程。本文所有相关的变量定义如表1所示。
表2提供了我国31个省份居民就业人数、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等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从我国就业现状来看,第三产业从业人数对数均值为6.69,就业人数在三大产业中最多,第一产业从业人数对数均值为6.25,就业人数最少,而且地区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从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来看,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均值为2.61,城乡消费比均值为2.20,商贸流通一体化程度较低。
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的就业效应。为了验证假设1,本文以居民就业总人数的对数作为被解释变量,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程度作为解释变量,利用面板数据模型(1)进行回归检验(根据F检验和Hausman检验选取固定效应的估计方法较为合适),所以在验证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与居民就业的关系中都采用了面板数据固定效应回归,并对省级层面的个体效应和时间效应进行控制,具体估计结果如表3所示。在回归(1)中,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RI)与居民就业总人数的对数(LnL)的回归系数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为负(P<0.01),说明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的缩小,会促进居民就业人数的增加。在回归(2)中,城乡居民消费比(CI)的回归系数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为负(P<0.01),说明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比的缩小,会促进居民就业人数的增加,假设1得到了验证。
产业差异的角度下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的就业效应。为了验证假设2,本文将居民就业总人数依次换为三大产业的居民就业人数的对数作为被解释变量,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程度作为解释变量,同样采用面板数据模型(1)进行固定效应回归检验,并控制了省级层面的个体效应和时间效应,具体估计结果如表4所示。在回归(1)和(2)中,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RI)、城乡居民消费比(CI)分别与第一产业的居民就业人数的对数(LnL1)、第二产业的居民就业人数的对数(LnL2)的回归系数均不显著,说明我国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的加快,对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就业吸纳效应较弱。在回归(3)中,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RI)、城乡居民消费比(CI)与第三产业的居民就业人数的对数(LnL3)的回归系数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为负(P<0.01),说明我国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的加快,对第三产业的就业吸纳效应较强,会促进第三产业的居民就业人数的增长。为了进一步探究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与我国商贸流通业居民就业人数的关系,用商贸流通业的居民就业人数对数作为被解释变量重新代入面板数据模型(1)进行了固定效应回归,具体估计结果如表5所示。在回归(1)和(2)中,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RI)、城乡居民消费比(CI)分别与商贸流通业居民就业人数的对数(LnTL)的回归系数均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为负(P<0.01),说明我国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的加快,会促进第三产业的居民就业人数增长,而商贸流通业居民就业人数的增长是带动第三产业就业增长的主要因素,假设2得到了验证。
本文以2013-2018年我国31个省市区为研究样本,实证研究了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与居民就业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了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对三大产业居民就业及商贸流通业就业的影响。
研究认为:第一,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的提高会促进我国居民就业。因为随着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的加快,城乡商品交易效率提升,商贸流通产业不断加快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也开始增加。第二,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对三大产业的就业影响效应不同,会促进我国第三产业居民就业,而且商贸流通业居民就业人数的增长是带动第三产业就业增长的主要因素。
为促进我国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加快城乡融合、保持就业充分稳定,本文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加强城乡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乡镇商业设施布局,规划建设乡镇微型商圈,配置品牌连锁超市、农贸市场或特色市场、星级农家乐等商业设施,着力解决农村普遍存在的商业网点不足、设施简陋等问题。第二,优化整合城乡商贸资源。发展农村超市、便民店,形成以农村市场为基础,中小城镇为骨干,城乡互动的农村日用消费品经营网络;加快推进农资供应配送化,形成农资流通网络;打造回收、分拣和加工利用一体化经营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第三,增强商贸流通业稳岗扩岗能力。以发展新流通、新商贸为突破口,推进传统产业升级和职工技能提升,不断培育新岗位。通过延伸互联网、供应链、平台经济等新领域大力发展现代商贸流通服务业,为创造大量的新职业、新工种和新岗位提高动力,释放就业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