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碧英
(福建省泉州市第七中学金山校区,福建泉州 362000)
目前,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始终存在“一言堂”现象。部分教师“独霸讲台”,使“以学生为本”教育观趋于形式化。同时,部分教师不重视情境教学法的运用,无法整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面对这个问题,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意识到情境教学法的重要意义,并积极运用情境教学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情境教学中,教师既要关注“情”,又要创设“境”。“情”是一种主观的动机系统,是学生的兴趣、态度等主观心理因素;“境”是客观的环境世界。情境教学指的是创设真实的问题背景。情境是以问题或任务为中心构成的活动场域,是实现“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教学的综合载体[1]。日常学习中,面对生动且丰富的课堂教学情境,学生自然而然会产生学习动力,于情境中实现与课堂知识的“零距离”接触,饶有兴趣地探索知识。
同时,与传统“一言堂”教学模式相比,情境教学法能让课堂“活”起来,能转变学生以往相对被动的学习状态,使他们慢慢成为“主演”,有身临其境之感,能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另外,教师运用情境教学法开展教学,能促进教学改革,使教学向“立德树人”教育方向发展,进而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正确的价值观。除此之外,情境教学法还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开展情境教学。
角色扮演是以表演方式模拟情境。初中生的年龄相对较小,他们喜欢开展有趣的角色扮演活动。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先立足教材,精心设计所要模拟的环境,再科学安排相关角色来让学生扮演,使其以“代入”方式体会、思考课堂知识。基于角色扮演的情境教学,要求教师做到心中有“情”又有“境”,以准确把握教学方向。同时,教师要注意将学生分为若干个6~10 人的学习小组,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编写课本剧、台词,并提前准备展演所需的PPT、音效等,最终高效完成课堂知识的学习。角色扮演情境教学法,是一种体验性较强的教法,能使学生快速进入情境中,在情境中理解所学知识。
例如,在“师生交往”一课教学中,教师立足课程内容,精心设计了这样一个模拟情境:上学路上,小明因送一位盲人回家迟到了半个小时,老师对他进行了严厉批评。受到批评后,小明心中特别委屈。结合这个情境,教师将全班学生分为6 人学习小组,要求他们以小组为单位,编写课本剧,设计台词,分角色扮演小明、老师、盲人、盲人的家人等角色,展演如果自己是小明,会怎样与教师进行有效沟通。课本剧展演中,学生以表演的方式说明了在与教师发生分歧时,要尝试换位思考,以写小纸条等方式解释晚到的原因,以得到教师谅解,并升华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角色扮演,学生真正体验到了如何正确与教师交流,加深了对本节课价值观的理解。
部分情境导入过于生硬,面对这个问题,教师要积极创设故事情境。故事情境能让晦涩难懂的知识点变得简单易懂,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2]。同时,面对趣味十足的故事,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而然会有所提高,他们会主动探究课堂所学内容。在运用故事情境法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教师要精准定位学生的兴趣点,注意选择具有典型且真实的故事,使学生真正理解其中的道理。另外,在故事情境创设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其是否符合课堂所学知识点。
例如,在“守护生命”一课教学中,为启发学生思考生命的价值,让他们有一个正确的人生观,课上教师可先为学生播放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视频——《最美逆行者》,引导学生针对“珍爱生命”这个话题展开积极讨论。当学生对生命价值有了初步感知后,教师可以请学生思考:为什么医护人员要“逆行”?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会真正领悟到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要爱护自己的身体,同时关爱他人的生命。
基于情境教学法,为了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教师要重视创设分组讨论情境。分组过程中,教师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让他们形成“学习共同体”。同时,教师要保证各个组间力量均衡,然后依据教材内容为他们布置共同的任务,引导他们于合作交流情境中自主思考相关问题,并解决问题。分组讨论法与传统“一言堂”教法相比,更利于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激发他们的知识学习兴趣。
以“在品味情感中成长”一课为例。课上,为了让学生了解情感的产生过程及负面情感体验对我们的影响,笔者先呈现这样一个情境:小明作为班级代表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辩论赛。在比赛中,他发挥失常,心里感到十分不舒服。于是,他下定决心要多阅读,多积累一些辩论技能,为班级争光。教师可以请学生结合这个情境思考:小明不舒服的感觉是一种什么心理表现?通过这个问题,可引导学生明白这是一种负面情感,是羞耻感的表现。在学生初步了解了负面情感后,教师可以创设一个分组讨论情境,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怎样看待生活中的负面情感。在分组讨论中,学生将积极分享如何看待负面情感。比如,有的学生阐述道:“在生活中,我们会面临一些负面情感。负面情感往往不是那么美好,但对我们成长有重要意义,能丰富我们的阅历。”还有的学生说道:“负面情感可转化为成长动力。”这样,学生对负面情感的影响就有了全面的认识。
“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过程。”“问题是学生的生命。”“有了问题,才能思考,有了思考,才能解决问题。”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情境教学法,不仅能激发学生自主进行学习活动,还有助于打造“活跃”课堂。在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教师要适当使用幽默语言,并采取多样化的提问方式,以改善沉闷的教学气氛。同时,当学生讨论方向出现偏差时,教师要对他们进行引导,启发他们走向正轨。日常学习中,问题是促进学生深入学习的重要阶梯。
例如,在“集体生活成就我”一课教学时,为了让学生真正掌握集体对个人成长的作用,笔者先用唐僧师徒四人取经前后的身份变化引出“集体成就个人”这个话题;接着,要求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探究与分享”部分。在学生开始阅读之前,笔者精心设计了几个问题:(1)唐僧师徒四人的个性特点对他们成长起到了什么影响?(2)你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吗?(3)你的个性特点能帮助你在集体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吗?在这样一个问题情境下,学生会主动思考、探究,在集体中发展个性,分析在集体生活和集体目标实现中展示个性、完善个性、不断丰富个性的意义。
“生活即教育。”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意贴近学生实际创设教学情境。在生活化情境具体创设过程中,教师要深入挖掘家庭资源。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环境,教师可从中提炼课堂所需情境资源,以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重视从校园环境中挖掘一些情境资源,供情境教学使用。校园环境贴合学生日常,能使他们很快进入情境中。另外,教师要精准定位社会热点、焦点,积极引入社会资源创设教学情境。
例如,在“服务社会”一课教学时,教师可先以PPT 形式为学生展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志愿者在行动的相关图片,再结合人民警察冲在疫情前线、四面八方医疗队援助武汉、广大市民全副武装送口罩和消毒液的画面进行提问,如“你参加过类似的活动吗?你认为这种活动能产生什么积极影响?”面对这种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学生展开积极思考,感悟到应该为自身生活的社会环境贡献一分力量。之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为什么要服务社会,如何服务社会”的内容学习中。
创设课堂辩论情境,是一种相对有效的情境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基于课堂辩论情境教学法,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难度适中的辩论主题,指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发表辩论。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做好整个辩论过程的有效指导,且要注意做好总结,保证学生从辩论中获得深刻体会。同时,在辩论活动中,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收集、查阅、整理具有时代性的资料,坚持理论结合实际的方式参与辩论。
例如,在“合理利用网络”一课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学会合理参与网络生活,学会辨析网络不良信息,培养良好网络媒介素养,课堂上,笔者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内容,再带领他们梳理课堂新知。当学生掌握了课堂新知,对新知有了一定见解后,笔者组织了一次辩论活动,设计了“网络有利”VS“网络有弊”这样一个辩论主题。在辩论赛中,笔者将全班学生分为两个大组,鼓励他们自由阐述自己的观点,说一说自己接触网络的感受。“网络有利”代表方这样阐述:“网络,可丰富我们的日常生活,给我们提供一些休闲和娱乐……”“网络有弊”代表方这样辩论:“网络上有许多游戏,会让我们沉迷于网络游戏中。上网是有弊的。”当学生辩论结束后,笔者进行了适当总结:“我们要合理利用网络,理性参与网络,传播网络正能量。”
综上所述,情境教学法能达到“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教学效果。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准确把握教学基本点,坚持情境创设的“真实性、典型性、普遍性、开放性、趣味性”等原则,精心选用适合的教学情境,用带有一定情绪色彩和以形象为主的角色扮演情境、故事情境、分组讨论情境、问题情境、生活化情境、课堂辩论情境,让课堂“活”起来,使其于教学情境中得以升华,进而帮助学生高效完成课堂知识的内化与吸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科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