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淑萍
儿童是教学的对象,更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只有把握儿童的认知特点,引导他们在儿童特有的认知思维下进行活动开展,阅读教学才能在基于儿童视角下,真正为每个孩子语文核心能力地生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是一切课堂教学行为的纲领,是阅读教学中教师之教和学生之学的方向。教师目标的制定是开展阅读教学的重要抓手。传统教学理念受到师道尊严地影响,将教师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教学目标都是教师一厢情愿地制定出来的,而没有将儿童的认知需要纳入其中,这就导致了很多目标要么过于高,让儿童望而生畏;要么过低,不需要跳就能摘到果实。因此,教师要基于儿童的认知需要精准确定教学目标,才能真正为学生的语文之学奠定基础。
就以统编版教材中《珍珠鸟》为例,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了作者冯骥才与小珍珠鸟相处的过程,提炼出“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这一主题。教学这篇课文,教师分别从人文和工具两个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入手,依循着儿童的认知需要确定教学目标:首先,从人文主题来看,学生在生命成长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基本的交往意识和相处能力,但对于亲情和友情中的“信赖”理解得并不深刻,这篇课文所展现出来的丰富人文性,为学生情感、信赖的理解提供了绝好的资源,教师可以将教学“理解信赖的内涵和本质”作为本文教学的核心目标;其次,从工具性的角度来看,这个学段的学生在写作中往往缺乏详实的过程和对细节的关注,作者冯骥才描写自己与小珍珠鸟相处的过程值得学生的品析与借鉴,教师将这一写作策略作为本篇课文教学的整体性目标。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从课文人文和工具两个不同的维度出发,站立在儿童内在认知需要的层面上,分别提炼出教学的两个核心目标。这两个核心目标契合了学生生命成长的内在需要,不断地提升了学生内在的认知体验,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对于阅读教学而言,比“怎么教”更为重要的是“教什么”。王荣生教授说过:“语文教学如果没有适切的教学内容,不管树什么大旗,玩什么花招都无济于事。”这就如同烹饪美食,如果没有了良好的食材,任凭厨师的技艺再高,也制作不出美味可口的饭菜。面对一篇课文,应该教什么,教师要基于儿童原始的认知储备,让教学内容避免了机械重复。
以统编版三上第六单元为例,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关键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这一语文要素需要从三篇不同的课文出发,每篇课文所承载的内容是完全不一样的,因此所开掘的教学内容也应该是完全不同的。以单元第二篇课文《海滨小城》为例,经过了第一篇课文的教学,学生已经懂得了什么是“关键句”,关键句与其他语段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所以,这篇课文的教学就不需要将语段认识关键句和洞察关键句与其他语段之间的内在联系作为教学内容,而需要将单元语文要素推向一个全新层次上,即利用语段中的中心句理解语段的意思,并学习、模仿作者的写作方法,进行模仿性练笔。
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研制完全基于儿童原始性的认知储备,不再将学生当作一张白纸,他们已经掌握了解的内容不再重复设置,要紧扣儿童内在的最近发展区,真正为学生核心能力地生长服务。
儿童有着属于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接受规律,这就意味着教师不能凭借自己的认知方式,草率地决定阅读教学的策略,而需要从学生现有的认知方式和接受能力出发,选择易于接受的教学策略,让学生跳一跳能够摘到果实。
以教学老舍先生《草原》这篇文章的第一自然段为例,这个语段老舍以清新、精练的文字展现了大草原美丽的景色。教学这个语段,教师基于儿童思维规律确定了这三个基本的策略:首先,激发学生的理解性思维,还原语段所描写的画面。教师可以紧扣语段中“一碧千里”“绿毯上绣上了白色的大花”“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等词句,感受草原的广袤、绿色之美;其次,出示鲜活图片、印证思维、强化语言的感知。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现草原的图片和视频资源,引领学生在深入实践的过程中进行感知,一方面印证自己对语段文字的感知与理解,另一方面拓展学生未能想象的内容,丰富学生的感知效果;最后,结合可感情境,深化学生认知体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体验想象:假如你和作者一样,也置身于这样的草原之景中,会看到怎样的画面?心中会想到些什么?这一步的教学,旨在引导学生从文本语段中的语言中深化理解,将感知成果转化成为自己的语言加以表达与运用,使得阅读教学的整体效益再上一个全新的台阶。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针对课文的语段一共采取了三个步骤的教学,都是教师紧扣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内在认知规律。三个策略,三种指向,但都指向于学生内在思维,在基于儿童思维规律的基础上为他们的感知、体验、想象和实践搭建了认知性渠道,阅读教学的设置和考量决不能脱离学生内在认知实际,需要紧扣学生内在的认知特点和原始经验,精准确定目标、研制内容、遴选策略,才能为铸造高效的语文课堂奠定坚实性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