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课堂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20-11-25 04:53杨凤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河清镇小学
灌篮 2020年30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体育教师体育

杨凤 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河清镇小学

学校的体育教学能够让学生养成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但想要使得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就需要帮助学生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因此作为小学体育教师,日常的课程内容选择和教学方法运用过程中,都应当以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为切入点来进行日常的体育课程构建,只有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才能够让学生以更为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日常的体育课程学习,在不知不觉中进行必要的体育锻炼。为了能够使得学生提升体育课程学习的兴趣,教师不断的进行体育教学实践的探索和实践,希望能够让体育课程教学变得更为生动有趣,借此来提升学生的体育学习和锻炼的热情。为了能够提升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进行了各式各样的体育优质课程评比和体育课程活动,希望能够通过各科元素的融入和不同教学方式的使用,来改善体育课程的呈现形式和教学效果。有些体育课程活动方法和内容设计形式的确在短时间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得学生的体育课程学习热情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但在进行了反复的使用后,学生在体育课堂学习过程中仍然出现了较为疲软的现象。许多学生并未对花样繁多的体育课程教学形式进行深入的探究与关注,甚至逐渐对体育课程产生了厌恶情绪,不愿意再进行具有一定挑战性的体育项目训练。导致体育课程教学质量逐年走低,学生的身体素质也无法在体育课程锻炼中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培育。这就意味着,教师在近年来所做的体育课程改革并未取得较为明显的效果。

通过不断的调研和实践,笔者发现,大多数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之所以在创新和改革方面出现了困境,是由于相应的改革和创新过于注重形式,而忽略了增强学生体魄,帮助学生进行运动知识技能完善的内容革新。因此只有不断的进行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完善,才能够有效的提升体育课程改革的质量。

一、体育课堂应该被重视

体育课程改革之所以不被重视,与体育课程教师以及日常的体育课程不受重视有较为密切的关联。全国各地区的体育课程教学,在长时间以来都被当作辅助性学科来进行推进。在许多家长和教师的观念中,体育课程是为了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压力和释放,引导学生缓解紧张学习兴趣的辅助性课程。因此体育课程以及体育教师都无法得到应有的尊重,甚至原本属于体育课程的教学课时,也无法得到进一步的保障。在这种体育课程学习观念中,许多学生也逐步养成了轻视体育课程训练的错误观念,不愿意花费过多的时间与精力配合体育教师进行日常的课程学习。认为花费时间进行体育锻炼是没有意义的,应当花费更多的时间来进行其他课程的学习与课后巩固。因此想要使得体育课程改革更具时效性,除了体育教师要做出努力之外,学校领导,其他科目教师以及家长都应当由内而外的进行价值观念的改革,重视起体育课程的日常教学。

二、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体育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对某一种学科产生兴趣是需要和一定的情感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当学生对体育有了一定认识的时候,自然会心情愉快、不由自主地参加学习和锻炼;如果对自己学习的意义都弄不明白,目的也不明确,自然不会对体育产生很浓厚的兴趣。因此作为体育老师首先要让他们知道什么是体育,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体育,体育锻炼与身体健康之间的联系各方面的知识,以及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技能对自身和社会有哪些意义,从学生自身意识上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主动学习兴趣。但需要注意的是,想要引导学生了解体育课,需要以更为生动有趣的方式,让学生进行直观的了解,而不能用理论化宣教的方式让学生进行体育课程定义和内容的背诵,这很容易让学生丧失进行体育课程学习的兴趣。

三、鼓励教育、情感培育

1.教师个人魅力的散发,这就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语言提出了相对较高的要求。教学语言不仅是单纯的口头表达,肢体语言也很重要,既要生动形象,又需要富有启发性,使枯燥的知识变得有趣。语言要有生气、幽默感、富有情趣。幽默的语言可以打破枯燥沉闷的课堂气氛,增进师生感情,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笑声中掌握技能知识,感受到快乐。因此教师应当尽量以正面的语言激励学生,鼓励学生,当学生在体育课程训练中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细心教导,而不应当为了树立教师威严以太过负面的语言来评价学生,导致学生丧失进行体育课程学习的积极性。

2.任何学科都一样,对待学生应该是鼓励教育,体育学科同样不例外,对学生一定要多表扬、多鼓励、多关心,少批评,相信每一个学生的潜力。通过实践证明,当一个教师对学生每一次成功的示范、每一次满意的练习乃至一点积极的回应和向上的苗头及时给予鼓励、肯定,这样都会引起更加积极的反响,并且会越来越“来劲儿”,从而产生更好的连锁效应。

四、教师个人能力

在多数学生心里,老师就是偶像,是一切学习的榜样。教师是一种专门传播和传递人类社会文明的专职从业人员,也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实施者。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创新意识,只有这样,教学才能因材施教,不断的创新,改变教法、学法、课堂结构组织。一方面做到既符合学生的生理特性和心理需要,另一方面又“每堂课有区别”,让学生对每次课都保持好奇感和强烈的学习自驱力,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位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每堂课都热身跑容易使学生感到无味枯燥,重复的增强体能的活动让学生感到乏味单调,体育教师可以利用,“蛇形跑、曲线跑、领跑”等形式的变换来发展学生耐力;在体能练习中,如果有计数、计时的一些小组竞赛和多方式的练习,应该都会不同程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教师个人能力的提升,教师应当定期参与体育课程教学创新与改革讲座,与同行教师进行频繁的交流互动,定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只有如此,方能不断的创新个人能力,完善个人思想,以更为良好的状态,进行日常的体育课程教学。

五、巧妙设计、合理运用体育游戏

体育教师基本都知道,几乎每一种体育游戏都带有集体性,尤其是分组游戏体现更为突出。假如在我们的体育课堂教学中能够科学地选择合理体育游戏,就拿50米往返接力跑来说,让每位同学在游戏中为了集体荣誉而努力拼搏,他们就会非常积极地参与,互相合作,互相帮助,团结一致。小学阶段,是学生自控能力较差,精力不易集中,情绪也不稳定的阶段。但也是对任何新鲜事物都会产生好奇心和广泛的兴趣的时期,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创造、设计形式多样且丰富多彩的活动,把所学内容以游戏的形式出现在课堂,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跟着教师上课节奏走,不知不觉在游戏中完成所学内容。为了让体育游戏更符合学生的学习期待,教师在进行体育游戏设计和运用的过程中,需要不断与学生进行必要的交流和沟通,争取根据学生的兴趣取向和审美取向来进行相应的体育游戏设计,这样一来,学生便会以更为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到日常的体育游戏活动当中来。

六、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体育学科与其它学科不同的地方是体育课上学生要承受一定量的运动负荷。从当前大环境来看,小学学生普遍存在一种现象“非常喜欢体育课,但不喜欢上体育课”,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很害怕运动负荷大的体育课,例如每周体育课教师安排耐力跑、俯卧撑、深蹲、蛙跳,这样的负荷有些同学能承受,有些同学可能就承受不了,个体有差异性,运动水平也存在一定差异,这就要求体育老师要具备了解每一位学生的能力,区别对待学生,合理地安排运动负荷,尽可能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完成各自的负荷量,树立自信心,从而提升他们的运动兴趣。倘若有些学生由于自身的体育锻炼天赋和能力所限,无法完成教师统一布置的体育锻炼任务,教师也不应当以过于负面的语言来批判学生,而应当时刻了解学生的真实身体状况,以不超出学生身体负荷量的方式督促学生锻炼,因此大部分体育教师要学会进行动态分层教学法的使用。

七、利用好学生的成就感培养体育兴趣

学生如果能够在体育课程学习中产生较为明显的成就感,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就能得到进一步的激发。这对提升学生参与体育课程学习的兴趣,能够起到较为良好的效果。学生能够感知到体育课程的学习乐趣,在体育课程的学习中获得自我价值认同感,这样一来,学生便能以更为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日常的体育课程学习,甚至会主动与他人进行健身知识的分享和健身感悟的分享。但想要让学生在体育课程学习中产生成就,就意味着教师需要有效的把握日常课堂教学的难度,按照学生现阶段的个人体质,发展状态和水平来进行教学任务的布局。让学生能够在进行了有效体育锻炼后,就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只有如此,学生的成就感才能获得进一步的提升。学生才能够意识到,进行体育课程学习是有价值的,是有意义的。否则学生就很难以更为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日常的体育课程活动,因此教师不应当设立难度过高的体育课程,锻炼任务,而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进行体育锻炼任务的布置好,让学生在完成任务后取得成就感,由此来进行体育锻炼兴趣的提升。

八、倾听与分享

在其他各科目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为了学习更多的知识,通常难以进行随意的交流和沟通。但体育课程教学则不同,在体育课程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肢体交流和动作交流进行相互的沟通,这能有效的提升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课堂参与感,还能够让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与完善。学生能够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学会倾听和分享。因此作为教师,应当学会在教学中进行体育课程这一特质的更全面呈现,帮助学生进行必要的沟通交流。在体育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非语言的动作引导和动作交流方式,来与学生进行相互的交流与沟通,因此体育课程也是一种倾听学生心声的绝佳途径和绝佳方式,教师可以通过非语言方法来与学生进行心灵上的互动。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真正热爱体育的学生是能感受不管是失败或成功真的都是可以令人流泪的,并不是想哭,而是一种情感。作为体育教师,我们有责任去不断激发和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引导他们从无趣到有趣;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最后达到“快乐体育”“终身体育”的最终目的!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体育教师体育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健康中国2030导向下体育教师健康素养提升研究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