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乃干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广西 来宾546199)
食品专业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重要专业,本身有着较强的实践性,同时,随着社会大众在餐饮方面需求的不断提升,也进一步要求食品专业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强化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做好学生能力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协调与适应[1]。但是,由于部分院校食品专业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探索不足,在具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中出现较多的问题,影响整个创新创业教学的质量以及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本文以此为背景,从创新创业教学的现状出发,探索对应优化策略。
创新创业教育的体系直接关系到整个教育的实施方位与效果,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食品专业在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的过程中,存在教育体系不健全的问题,导致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缺乏健全的体系保障。一方面,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食品专业在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的过程中出现课程独立化、教育内容分散化等问题,各个教育环节之间缺乏有效的制度支撑与保障,进一步导致创新创业教育实施过程中要素资源的分散化;另一方面,创新创业教育在食品专业的开展也需要两个独立课程体系融合的制度保障,以此发挥出专业教育对创新创业教育的专业内容支撑、创新创业教育对专业教育深化引导的互动作用,但是,部分院校食品专业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明显缺乏学科互动与融合的理念,更难说是制度的出台与保障,进一步影响到整个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的优化性[2]。
创新创业教育有着较强的实践性,这不仅体现在学科之间的融合实践上,同时也体现在依托教育内容,可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的实践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理论应用能力。但是。目前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食品专业在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的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偏理论教学的现状,实践教学的开展力度相对不足。一方面,从学科融合实践上,多数院校食品专业在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的过程中,缺乏依托食品专业教学和创新创业教学进行教学改革的实践,体现出学校政策性引导不足、教师积极性缺乏的问题;另一方面,从整个课程设置来看,部分院校食品专业在开展创新创业教学的过程中,缺乏理实一体化等的教育理念,难以结合专业教学和创新创业教学开展相应实践课程,并且部分院校食品专业在创新创业教学的开展上也体现出实践路径单一化的问题,难以将创新创业教学延伸到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中,进而影响创新创业教学中实践教学效果的发挥。
从整个创新创业的教学开展来看,学生是核心的对象,也是重要的主体,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够形成教师、教学和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在调研中发现,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食品专业在开展创新创业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明显发挥不足,甚至存在创新创业教学仪式化等问题。一方面,部分院校食品专业本身缺乏对创新创业教学的重视力度,并未对创新创业教学的重要性进行宣传与普及,导致学生对创新创业能力的意识相对较为淡薄,甚至认为创新创业教学只是一门普通的通识课程,只需要参与正常的课堂教学活动即可;另一方面,一些创新创业教师在课堂教学开展过程中缺乏与学生的积极互动,难以将学生主体融入整个课程学习的过程中,甚至在实际课程内容讲授中,对学生的特殊需求和发展需求难以兼顾,进一步影响到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存在感,导致学生学习和能力培养的积极性不足[3]。
应用型本科院校食品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需要相应的教育平台作为保障,以此拓展双创育人的空间与方位。部分院校食品专业在当前的创新创业教学中存在明显的教育平台单一的问题,这与院校对双创教学的重视力度相关。一方面,多数院校在开展双创教学的过程中,只是依托线下的课堂教学进行,缺乏多元教育平台的支撑,导致创新创业教学内容窄化、路径窄化和人才培养能力窄化;另一方面,部分院校食品专业在开展创新创业教学的过程中虽然也搭建了线上教学平台和实践教学平台,但是具体的实施性相对较差,尤其是实践教学平台,由于食品专业本身的课程相对较多,双创教育的实践教学占据的时间相对较长,与专业教学时长设置产生矛盾,进而导致双创教育的实践教学难以开展。
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要能够根据食品专业各个年级的学生特点,以及学生实际的发展需求,搭建创新创业教育分类培养体系,兼顾食品专业学生发展、专业人才培养以及行业用人需求。一方面,高校要能够形成以专业育人为基础的创新创业育人分类培养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整个育人工作中,针对大一年级学生,以培养其创新创业兴趣和认识为核心,针对大二年级学生,主要培养创新创业能力与专业能力的融合发展,针对大三年级的学生,侧重培养其创新创业实践能力,针对大四年级学生,侧重培养学生以岗位发展和职业发展为基础的创新创业能力;另一方面,要能够在分类培养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具体的需求,进行专业视域下人才的细分化培养,以创新创业教师和专业教师为核心搭建团队,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偏好进行团队选择,在团队教师的带领下进行专业创新创业实践[4]。
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学的过程中,也要对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内容进行优化调整,突出实践教学的综合带动作用和理论教学的基础作用。一方面,各个应用型本科院校食品专业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要在原有理论课程设置的基础上,依托创新创业实验室等设置实践课程,增加实践课程的学时,引导学生以团队的方式进行创新创业主题选择和具体实践;另一方面,各个院校食品专业也要从专业融合角度出发,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依托专业实践课程进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以此缓解专业课程学时设置与创新创业教育开展之间的矛盾,并为学生融合能力和转化能力的培养提供有效的环境与路径[5]。
优化学生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就需要高校通过调整教学开展方式和加强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宣传力度,培养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参与的积极性,形成教学与学生互动、共鸣的效果。一方面,高校要能够以团队教学为核心,结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进行多元教学方式的设置,降低教学本身的枯燥性与单调性,对教学过程进行丰富,积极调动学生对创新创业课堂教学参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能够通过专业宣讲、校内自媒体宣传、主题环境营造等方式,加强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典型人物与事迹宣传的力度,发挥宣传与典型人物示范的带动作用。
应用型本科院校可以校企合作为基础,结合“1+X”证书育人制度,充分调动校内外的各种资源,搭建出创新创业教育的多元平台,例如,可在原有食品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平台的基础上,通过与食品企业签订人才创新能力共育的协议,结合岗位发展对学生创新能力进行培养,并通过教师资源的协同共享,组织学生参与到各种专业创新大赛和行业创新大赛中,发挥比赛活动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作用[6]。
应用型本科院校食品专业创新创业教学的开展不仅是专业发展的需求,同时也是时代发展对专业育人的重要要求。结合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食品专业在创新创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从课程设置、主体优化、教育平台设置以及人才培养体系四个方面对创新创业教学改革内容进行探讨。创新创业教学改革不仅是一个过程,同时也需要体现出针对性,这就需要各个院校食品专业结合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长期系统的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