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燕鸣
(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瑞洪中学 江西 上饶 335118)
初中阶段学生才开始接触文言文,对他们来说,文言文是个陌生的事物。而由于文言文在语言上艰涩深奥的特点,又很容易使学生对这个陌生的事物产生惧怕的心理,从而厌学文言文。对于文言文教学,大家的共识是减少烦琐的讲解,注重朗读、背诵,注意字词的迁移运用,培养文言语感。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语文课程改革要求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的自身发展上面,坚持以生为本,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提高学生在语文课程学习方面的兴趣和爱好,真正实现从学科本位向学生本位发展,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但当前教学现状中,文言文的教学仍存在一些共性问题,需要我们教师加以反思并积极改进。
1.1 观念陈旧落后。文言文阅读教学的效果不佳从很大程度上来说,学习是功利的,学生考试成绩分数的高低仍然是评定一个学生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准,在这种思维习惯下,文言文和语文科目中的其他题型相比较来看,所占分值的比重比较小,通常只占几分,所以有的教师及学生在文言文的学习上都存在一些认识上的偏差,不同程度地忽视了文言文阅读的重要性。另外,有些老师在给学生进行文言文阅读教学的时候往往侧重于对学生“填鸭式”的教学,一张嘴和一支粉笔成为他们进行教学的唯一工具,很多情况下根本就没有指导学生去思考,学生都是死记硬背老师教授的重点知识,这种学习方法极大地扼杀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热情,对古文的理解也只能局限于理解词句应付考试的表面阶段,对于文言文中包含的人生思想则完全没有领悟。
1.2 应用条件制约。初中语文的文言文阅读教学之所以得不到学生和老师们的重视,主要的原因在于其应用范围过于狭窄,文言文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之间存在脱节的情况,除了在考试时会考到文言文阅读相关的知识以外,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交际中很难运用到文言文的知识,大家在日常的交流中都基本不会用到文言文,文言文离我们确实有些遥远,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范围是很狭窄的,这也使文言文阅读教学越来越得不到老师和学生的重视,所以学生在文言文考试中的成绩也受到了影响。
1.3 学生学习压力巨大。对于很多学生来讲,初中需要学习的语文知识体系极其庞大且相当繁琐,不仅包括古诗词背诵,也包括古文阅读和翻译等方面,刚开始接触时,由于中学生特有的对事物新鲜感的原因,他们也许是热情高涨,但随着教学的深入进行,他们日渐失去新鲜感,文言文的学习学习变成一件极其痛苦和枯燥乏味的事情,上课时他们难以提起兴趣,不能跟着老师的思维前进,下课后不能顺利完成作业,或者不会做或者是不愿意做。
2.1 展现文言文魅力。文言文就像一本史册,是语言与思想的载体,读史使人明智,《伤仲永》教会了学生正确的家庭教育观,教导学生在人生的任何时刻都需努力,天赋会被时间洗净的深刻哲理。《桃花源记》为学生刻画出了一个理想的世界,感受自然风光的无限魅力,为其添加了一份为理想而奋斗的动力。每一篇文言文都具有其丰富而独特的内涵,文言文在语言方面经典的浓缩是白话文无法企及的,如“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就把作者所酿造的情感表达的淋漓尽致。我们应给予文言文足够的舞台,充分展现其风采、释放其魅力,为我国优秀文化的源远流长做出经久不衰的巨大贡献。
2.2 理解与记忆相结合。语文老师在文言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向热爱古诗文学习的方向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在理解古诗文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切不可盲目要求学生死记硬背,那样只会抹杀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刘禹锡的《陋室铭》时,可以先教导学生准确理解这篇文章的大意,理解每一段文章的中心句,然后把握文章结构,将文章划分为分段的部分进行理解并加以记忆。
2.3 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习惯。随着中考试题的改革,文言文的阅读试题越来越侧重于考察学生的思考理解能力,题型设计上更加地偏重于主观试题的考察,因而,在平时的教学中,语文老师们要注重训练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比如:这篇文章是讲什么主题的?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可以划分为几段?每一段的中心句是什么?例如在学习柳宗元的经典之作《小石潭记》时,老师们可以首先引导学生们大致读懂课文,然后根据课文内容来分析“小石潭”名字的由来。这样,学生们便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和思考,能够有效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也有效地提高了阅读效率。
总之,文言文的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师应从以上方法出发,结合学生实际,切实提高文言文阅读教学课堂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