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杰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杨洁 李明国 陈世红 肖和伟 黄晓燕 赵鑫 广东茂名幼儿师范专科学校
从2009年我国掀起校园足球运动以来至今已经开展了十年的时间。通过十年的发展,我国的校园足球运动正如火如荼的展开。在校园足球火热开展的背后,我们应该对校园足球性质要有更深入的认识,这关乎校园足球运动能否可持续发展。数十年来,我国足球运动项目发展的目标是“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然而,在一次次亚洲杯和世界杯的预选赛中,中国男足一次次铩羽而归。中国男足何时冲出亚洲,站在奥运会和世界杯的舞台上与欧美等世界足球强队一决雌雄是亿万球迷的共同心愿。从政府部门的高层领导到从事足球运动的群体再到体育媒体人和广大足球民众,都为中国足球何去何从建言献策。从查阅相关研究成果来看,当前关于校园足球运动开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小学,而对高职院校校园足球开展的相关研究比较少。与此同时,从大、中、小各级学校在开展校园足球运动的过程中会经常出现造成财力、物力、人力等浪费的情况发生,因此,探索校园足球工作开展的长效机制,引领校园足球沿着科学和有效的发展轨迹上前进显得尤为重要。
我国的学校教育对足球项目学生的培训很少,导致中国足球人口远远落后于其他足球发达国家。我国校园足球运动的发展与我国未来足球运动的发展息息相关,有很大的联系,因为青年是朝气蓬勃的一代人,他们对足球运动的态度,即是代表了大多数的国人。目前我国足球运动处于一个较为低迷的时期,校园足球运动的开展必须创新,顺应时代发展,与时俱进,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将“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理念运用在足球运动中。
开展校园足球联赛,激发校园足球活动的发展活力。我市高校校园足球联赛的发展要以丰富的赛事资源欠缺,赛制不稳定,地域特色不明显。为了更好发展我市高校校园足球事业应加快校园足球联赛模式发展。充分发挥各种竞赛模式的优势,结合高校学生足球运动开展现状,将各种足球联赛模式融入到高校足球运动发展实践中去,秉着实事求是的态度,灵活运用校园足球联赛模式的特点,结合我市高校足球发展运动的需求,加快男女足球队的建设,保证参赛队伍的数量及质量;丰富我市高校足球赛事形式,在标准场比赛的基础上,增加“五人制”“七人制”比赛;建立符合我市高校校园足球发展的赛制,在校际比赛的基础上增加县际、市际之间的选拔赛、交流赛,比赛采用主客场制,以增加比赛场次;注重校园足球联赛与职业联赛的衔接,促进我市高校校园足球联赛的发展。同时充分利用职业足球俱乐部的资源,发掘高校足球后备人才,人才是体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基础,足球运动的发展出现瓶颈,原因是因为后备人才的匮乏。如果我们的国球乒乓球、羽毛球等,经常活跃在世界舞台上,长期保持着竞技能力的领先优势。究其原因,除了有优秀的教练员之外,充足的后备人才也是我国足球发展的坚强后盾。因此,加强足球后备人才培养,进一步理顺足球后备人才选拔机制,夯实足球运动的社会基础,推动我国足球运动在普及中不断提高[5]。
学校和企业联合办高水平运动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是高水平队伍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2]。校企合作模式有利于提高高校足球运动水平,进一步推动校园足球的社会化,培养更加清晰,培养的路径更加的专业,这样的方式方法更具特色,训练的手段效果更加突出竞技特点,充分体现了社会体育与高校竞技体育的融合发展模式,培养出更多更高水平的体育专业人才,擦亮高校竞技体育的品牌效应,进一步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借助体育的品牌向社会宣传高校体育的竞争能力,通过赛事转播的方式向社会大众宣传高校的综合实力水平,让更多的人了解到高校竞技体育的发展现状。茂名市高校应积极推进高校足球走“校企合作”模式。深入探讨合作的目的、合作方式、组织机构对校企全面发展办学的积极作用,对企业的目的、学校的目的,联合办校、合作育人、合作搭建区域内技术平台、合作经营四种合作方式,以及领导机构、管理机构、执行机构、协调机构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以促进办学质量的提升,显著提高普通高校足球水平。合作宗旨可以看作是契约精神的符号化,是双方行为处事的指南,一般表现为“资源共享、合作共赢”。一般而言,合作协议包含着合作双方的名称、合作形式、合作范围、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不可抗力因素等内容,对合作双方的行为具有规范和制约作用[2]。
在新时期“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积极推行体教结合模式发展,解决了高水平运动员的出了问题,很多优秀的运动员退役之后沦为社会的底层。因此竞技体育运动被认为是吃青春饭的行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为处理高水平运动员在训练与学习之间的矛盾,提出了体教结合发展的模式。体教结合的培养模式将是未来我国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竞技体育人才的必由之路,校园足球正是在体教结合理念的引领下开展的校园体育活动。“教体结合”模式是一种思想理论,是人们对于学校中如何开展体育课程和课余体育的看法和认识,其发展历程与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趋势相一致。教体结合模式是教育与体育的完美融合,该模式面向的是高校体育专业的学生和普通学生,培养其足球运动兴趣与运动技能,实现学校体育逐步培养后备竞技人才的积极作用。“教体结合”模式最终发展目标都要落实到人的培养上,以及围绕人的全面发展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直接引进退役的优秀运动员模式、联合办队或直接招收现役的优秀运动员模式、自主招生培养模式、“一条龙”培养模式、竞技运动学校模式和“三位一体”模式等都“教体结合”模式下培养人的重要措施和手段[4]。
欲兴校园足球,政策先行。政策的颁布反映出国家对校园足球发展的重视,要想大力发展校园足球,就必须要完善政策,形成校园足球发展的政策保障。强调政府主导地位,强化社会组织的治理职能,并鼓励其他治理主体共同参与,促进政府、市场与社会组织几大主体之间相互配合,彼此之间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为此我市高校要紧密联系茂名市文广新局合作,根据我市高校足球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校园足球发展的政策及规划,如足球教师的职称晋升、学生的升学加分等方面的政策,让校园足球有更好的发展与提高。从《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中明确指出“加强校园足球激励机制建设,尤其对教练员、足球教师、指导员、裁判员持证上岗的把控,并加大对师资力量的物质和精神激励,激发校园足球参与者的工作热情,全身心投入工作中,提升工作效率,进而推动校园足球整体开展的水平。”[7]
安全生产是各行各业的生命线,在我市校园足球发展进程中始终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安全意识融入到足球运动的各个环节,构建安全有效的足球运动发展模式,即将开展足球运动的全过程中,实时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
足球运动是一项同场竞技对抗的竞技活动,其项目特点有身体接触,在运动中容易发生肢体的碰撞,出现身体伤害事故。因此,教练员在训练和比赛中要强调安全,规避意外伤害,逐步完善保险机制,增强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安全第一思想切实落实到每一个细节,确保我市校园足球活动开展无事故。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高水平的教练员对提高足球运动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正所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充分体现了教练员对校园足球运动的重要作用。校园足球运动的开展离不开专业教练的指导,教练员在足球训练中既要指导技术战术,协调各方面的事务,组织比赛,选拔优秀的运动员,进一步培养学生对足球的兴趣爱好,提高学生积极参与即锻炼的意识,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思想,为学校推进校园体育足球运动的进程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加强教练员队伍的建设,提高教练员队伍的待遇水平,提高教练员的文化水平,加强校园足球教师的综合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根据国家颁布的《全国足球场地设施建设规划(2016-2020)》的要求,对校园足球场地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做了具体的部署,并确定了明确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场地的条件是一个学校能够开展好足球这项运动的根本保障。如果场地设施不够完善,会很容易导致学生意外受伤,势必会对学生参与这项运动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改善足球场地设施条件,为我市高校足球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将足球场地设施建设纳入城市规划,增加场地设施建设投入,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逐步加大建设力度,以创造适宜我市高校足球发展的条件。
校园足球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往往容易被忽视,足球文化潜移默化的作用对促进校园足球运动的发展意义显著,在高校中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园足球文化与运动,进一步扩大了校园足球运动的普及程度,提高了校园足球在校园体育活动中的影响力,让更多的大学生无时无刻受到足球运动魅力的影响,长期以往大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校园足球无限魅力,无形当中构建了竞技表象向文化内涵转化的良好平台,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对校园足球文化内涵感悟。
训练和比赛是提高足球竞技运动的基本途径,高校校园足球运动的开展,结合学生足球运动选项课程及课外时间合理的进行训练和比赛,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掌握足球的基本技术,提高学生的战术应用能力,充分认识到技术与战术的关系,及时搭建比赛平台实现以赛促练以练促赛的良性循环,培养学生的足球运动意识,进一步提高足球的运动竞技水平。
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足球比赛如三人足球、五人制足球、七人制足球赛,充分根据学生的训练水平和特点灵活的安排竞赛形式,提高足球竞赛的趣味性、足球竞赛的实践效性,充分利用竞赛对提高运动训练水平的重要作用,实现赛练结合的最佳组合。
政府还在扮演“全能型政府”角色,既是高校足球的资源配置者,也是各项足球的安排者。校园足球治理需要打破政府一元治理思路,形成政府主导的多元主体合作的治理思路。政府是公共利益的代表,既有特殊的社会利益也有共同的公共需求,而市场是社会经济效益的代表,两者间存在共同的利益追求。政府的独特优势和社会组织、市场的特殊优势有机结合,不仅能提高校园足球整体的效应,还可以弥补彼此的不足。
高校体育社团的建设对于促进校园足球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去社团作为高等学校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校园体育竞赛的重要形式之一。积极创建高校体育足球社团,发挥高校体育社团的辐射作用,吸纳兴趣相同的大学生参与到足球项目当中来,通过社团的形式来提高高校校园足球的训练水平、竞赛水平,推动校园足球社团的进一步发展,通过训练竞赛的形式吸引更多的同学参与到高校足球运动的队伍当中来。因此,如何借助高校足球社团的价值,是高校足球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基础,是夯实高校校园足球发展的基石。
普通高校校园足球的可持续发展,要坚持采用“走得出去、引得进来”的路线,要避免一叶障目的做法。通过学习世界足球强队先进的训练理念和方法,对于提升普通高校校园足球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在英国的社区就成立相应的体育服务站,指导足球运动开展,同时,英国俱乐部组建的足球学院也非常完善,肩负着各年龄阶段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重任。德国不仅有专门的精英足球学校,而且又遍布德国的草根足球学校,可见,德国有着广泛的足球群众基础。更为重要的是,德国足球把“学训结合”做得非常好,主要通过学校、地方足协和职业足球俱乐部三者相互合作。
中国足球的发展与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统筹规划建立长期有效机制,夯实基层足球发展,将金字塔的塔底扩宽,切实提高参与足球运动的群众基础,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足球的复兴之路。当前高校足球的发展需重视校园足球文化建设的作用;在校园足球发展过程当中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以人为本;在校园足球发展中重视师资力量的提高;保障开展校园足球的场地器材要素;合理组织足球训练与竞赛,比赛代练,以练促赛;发挥政府的主导地位构建多元治理主体促进足球和谐发展;进一步加强高校体育社团的建设积极搭建足球俱乐部平台;善于汲取世界足球强队的先进经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茂名市高校校园足球活动的开展,充分体现了政府主导市场参与的优化结构,积极发展校企合作模式、体教结合模式、积极推进高校校园足球联赛模式和人才选拔机制。管理上分工合作、教育部门与体育部门结合发展助推校园体育足球进一步繁荣;强布点学校场地器材、经费保障、教练员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从思想上调动布点学校的积极性为校园足球的发展营造良好的运动氛围,助力我市高校校园足球发展的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