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蕾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二十四中学 黑龙江 大庆 163000)
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各学科课堂在以往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广泛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改变传统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现状。当下信息技术不断变革,社会不断发展,因此对人才的培养要求也发生了变化,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懂得合作、创新,成为一个善于自主探究、创新包容的高素质人才。
1.1 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在当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仍需进一步提高,由于缺乏有效的教学和指导,教学效果一般。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于缺乏合作教学经验和素养,对学生的合作学习并没有形成有效的指导。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课堂中的应用并非只是简单地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学习,一个高效的小组合作学习需要合理科学的分配、有价值的问题、有效的情境导入和学生的讨论交流、反馈总结等。但是在当下的初中道德法治教学中,这种教学模式往往流于形式,学生并没有在其中提高学习效率,获得更广、更深的知识。与此同时,许多学生在这种合作学习模式下的表现也往往差强人意。许多学生在课堂中以小组讨论为契机说废话,走神,不能积极参与进小组讨论中,这样不合理的合作学习,不仅不能够提高学习效率还会浪费课堂时间。
1.2 小组合作学习的优越性。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有效应用是当下时代变革和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现代社会在各个领域都十分强调人们的合作精神与创新精神,而不仅仅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所以新课程改革要求在学科教学中要走出传统教学模式的泥潭,广泛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除此之外,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也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桥梁,能够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立足于自身实际,在枯燥的学科知识学习中感受到道德和法治学习的魅力。合作学习的模式给予了学生充足的自我探究,自我思考和自我表达的途径和平台,学生可以充分展现自身,在群体智慧和头脑风暴之下形成良好的思维碰撞。
2.1 对小组成员进行合理的分工。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小组合作的有效应用需要小组成员的合理分工。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根据联合或强弱结合的理念根据每个学生的个人特点和特长进行合理的分工。在一个分工合理的小组中需要有小组长,在小组长的带领下,组内成员根据教师设定的问题进行交流和沟通,并使每个成员都能明确自身的任务,与此同时学生在合作交流过程中结合他人的观点形成更新的思路和灵感。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小组合作中给每个学生充分展现自我的平台,此时他们能够结合自身学习和实践经验不断进行自我思考和自主探究,提高学习效率。在合作过程中,教师要注重通过合理的分工让每个成员都能积极参与进合作中,并在其中充分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大大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
2.2 探究具有研究价值的研究问题。小组合作中研究的问题是整个小组合作学习的核心,直接影响到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效果。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根据文章内容设定具有探究意义的问题。问题的设定首先需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或者符合时代发展的特征,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让他们能够在问题的探究中结合自身生活实践经验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如果小组合作仅仅流于形式,随便针对一个问题进行探究,那么这样的合作是缺乏意义的,也没有办法在合作学习中真正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学习质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
2.3 在小组合作中予以适当引导。教书育人是教师永恒不变的责任和使命,在小组合作教学中教师也要充分发挥自身引导学生学习和传递学生知识的职能,在学生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予以适当的引导,给予他们正确的思路,传授他们正确的合作方法,让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提高合作效率。在合作讨论中,教师可以走下讲台,对他们进行适当的组织引导,或者和他们进行探讨交流以及反馈互动,共同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学习更多的知识并对知识有更深的理解。
所以教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运用小组合作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不断探究新的问题,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让他们学会合作学习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小组成员进行合理的分工、探究具有研究价值的研究问题、在小组合作中予以适当引导的方法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