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倩
(山西省沁县教育科技局 山西 沁县 046400)
1.1 打破传统课堂模式,营造活跃氛围。传统语文的课堂教学方式总是惯性的围绕课本内容,依赖课本仅有的知识面,这样一来难以打开学生的思维,使得学生死板单一的接受着语文知识的灌输,达不到活学活用的程度,课堂氛围低沉。而通过良好教学手段的应用,无形之中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加了学生参与度,使得老师和学生不再局限与课本内容本身,通过氛围的营造,提高了小学语文所授课程的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1.2 调动学生积极性。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新时代的种种产物有一种很好的适应特性,所以对于课堂气氛营造方式的应用中,刚好符合学生的好奇心理。高效课堂的实现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学生只有对于教学内容或者授课方式感兴趣,才能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关注和全身心的投入。
1.3 提高课堂效率。小学语文教师应用多媒体、投影仪等信息技术所依托的教学设备进行课堂气氛的营造,大大缩短了传统教学时书写板书所占用的课堂时间。更加生动直接的展示课本所涉及的内容,使得学生更容易接受,课堂氛围好,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效率。教师还可以应用良好授课方式的创建,辅助课堂气氛的转变,使得学生更加容易的接受教学方式的改变。
2.1 专题课件的应用。教师根据小学语文的教学要求设立专题课件,使得学生需要掌握的语文知识更加系统全面,达到活跃气氛的授课效果。例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中,《与诗同行》一课的学习,教师可以设立诗歌专题课件,利用PPT的形式,将这些文章中的知识点进行整合,让学生体会到课堂气氛的变化,体会到儿童诗的趣味。又例如,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学习,将《人物描写一组》中涉及到的人物进行整理,形成一个人物描写专题,运用网络,融入课外相关阅读,像《小兵张嘎》中嘎子的人物特点、《儒林外传》、《红楼梦》中的人物描写特点等,不仅充分调动了课堂氛围,还让学生可以更系统的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理清人物特点,有规律可循。为了让学生可以参与到专题设计的过程中来,达到营造课堂气氛的目的,教师还可以组织专题设计的活动,给定课文范围,学生小组自主设计专题,使得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增加了对知识的渴望和知识储备量。
2.2 开展课堂气氛阅读活动。随着教育改革以来,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量来充实自己的文学储备,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气氛营造增加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课堂内外阅读量。教师可以设定一定的阅读任务,让每一个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达到有目的性的阅读,使得课堂教学也有了一个更高的起步。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指导,例如,“联系时代背景阅读小说的方法”、“从人物形象和作品的语言方面鉴赏小说”、“从情感、语言和写法方面阅读诗词的方法”等。在掌握阅读技巧之后,也无形之中渗透了写作需要注意的知识点,教师课堂气氛的营造,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提高,使得课堂效率有所提高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为今后的语文教学打下了良好的铺垫。
2.3 情境创设营造氛围。情境创设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气氛的营造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在授课过程中应用多媒体等教学设备能够更好的展现情境创设对课堂氛围营造的作用。例如,五年级上册课本中,对《地震中的父子》一篇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应用情景对当时地震背景下父亲与儿子进行人物塑造,学生根据多媒体的引导进行情境演绎课文情节,将整篇文章的脉络梳理清晰,体会地震中人物内在发展的心情。通过情境创设的教学方式,加快了学习的节奏,也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教师也和学生进行了有效互动,达到营造良好课堂气氛的效果。再例如,三年级下册《可贵的沉默》一课的学习,教师采用情境创设的形式,让孩子们说一说自己对父母的了解,引导孩子们关心自己的父母,要求学生能够有感情的熟练朗读课文,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同时,明白“沉默”的意义。在情景中,学生们通过自我反思,教师的引导,逐渐达到课堂效果,提高了课堂的质量。
利用良好的教学手段对课堂进行气氛的营造,是近年来教育与时俱进的一次飞跃,特别是在小学语文科目的应用中,更能体现出课堂教学方式的丰富性,以及学生的可参与性。学生有着好奇心和探究心理,因此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下,有助于他们对于知识技巧的学习,而为以后的深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活跃氛围中的学习更注重的是学生自学的能力,将课堂都交给了学生,而不再是传统的教学方式,老师进行教学,学生只是单纯的听讲。教育工作者应该将小学语文学科特点和授课方式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为高效的教学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