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探究

2020-11-25 00:16酒泉市肃州区铧尖学区
甘肃教育 2020年23期
关键词:棋子数学知识创设

○ 酒泉市肃州区铧尖学区

创设适宜有效的教学情境,是新课标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教师应不断研究的重要课题。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相对较短。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上下足功夫、做足文章[1]。而创设适宜有效的教学情境,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有效举措,对促进学生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增强教学效果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谈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适宜有效教学情境的作用

1.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注意力的迅速集中。小学数学教学情境要么与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动画相关,要么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要么促使学生动手操作和积极思考,而这些方式和内容都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在兴趣的驱使下,学生迅速集中注意力,快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2.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抽象枯燥,概括性、逻辑性较强。要透彻理解和牢固掌握,学生必须具有较高的逻辑思维能力。然而,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在发展的最初阶段,与理解知识需要的逻辑思维能力不相匹配。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为学生与抽象的数学知识之间架起桥梁,帮助学生理解。而教学情境能将抽象枯燥的知识,以具体生动的画面、熟悉的生活场景展示在学生面前,降低了学生的理解难度,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有利于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所在。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数学教学的最终归宿。然而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过于重视知识点的传授,忽视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导致学生无法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所在。学生误认为数学与自己很遥远,甚至有些学生认为学习数学知识无用,只是为了考个好成绩。而适宜有效的生活情境,有效拉近了数学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所在,进而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的原则

1.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创设教学情境的目的和初衷是为教学服务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有利于学生能力、素质的发展,能助力“三维目标”的实现[2]。而这些目标的实现和达成,都是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逐步获得的。因此,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就要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且有利于调动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2.具有真实性。创设的教学情境一定要合乎常理,要尽量真实或者接近真实。不管是设计的问题,还是呈现的背景,都要尽量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尽量是学生经历过或者看过的。这样的教学情境能拉近学生与知识之间的距离,降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陌生感,加快学生理解并掌握知识的进程,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3.具有极强的目的性。创设的教学情境在不同阶段所起的作用会有所不同,比如在教学伊始,创设教学情境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快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课中创设教学情境,主要目的是化抽象为形象,降低理解难度,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教学结束后,在巩固应用阶段创设教学情境,主要目的是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所在,进而产生继续探究的浓厚兴趣。因此,备课时,教师一定要研究教材和学生,判断是否需要创设教学情境。如果需要,则要明确创设教学情境的目的,并在此基础上把握教学情境展示的时机,真正发挥教学情境的作用。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的策略

1.在导入环节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陶行知先生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接知如接枝。”他说:“我们要有自己的经验作根,以这经验所发生的知识作枝,然后别人的知识方才可以接得上去,别人的知识方才成为我们知识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一节有效的课堂教学,必定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或者已有的知识经验开端的。小学阶段,学生刚刚接触系统化的数学知识,他们现有的知识经验很大一部分源于生活经验,他们对新知识的理解往往也是调动现有的生活经验来助力。因此,在课堂导入环节,挖掘与教学内容密切联系的生活素材,创设生活情境,是降低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举措。

比如,教学“元、角、分”这一内容前,笔者经过调查了解到,几乎所有学生都知道“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但在具体实践中应用不够灵活,且几乎所有学生都有和父母去小超市或者商场购物的经历。于是,教学时,笔者没有按照教材中的编排顺序,先讲解三者之间的换算关系,而是直接告诉学生,今天要带他们去逛新开的文具店。利用多媒体创设如下生活情境:大屏幕上出现了新开的阳阳文具店。随着镜头的拉近,可以看到文具盒、铅笔、橡皮、尺子等整齐地摆放在干净整洁的购物架上,对应的文具下面有个白色的小塑料牌,明确地标出文具的价格。比如,文具盒30元、铅笔1元、橡皮5角、尺子1.5元等。此时,暂停播放,并提出问题:“我们买文具的时候,要用什么买啊?”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人民币”。笔者表扬了学生,并告诉他们,今天每人可以买自己想要的三件物品。按照自己的生活经验,算一算总共需要多少钱。由于学生都有购物的经历,都知道“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他们兴趣盎然地选择自己喜欢的物品,并主动计算起来。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所学知识,还体会到了数学的价值所在,进而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在教学中创设游戏情境。爱玩游戏是小学生的天性,他们年龄小、天性活泼,对游戏的活动形式十分感兴趣。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这一特点,将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数学游戏引入课堂,让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知识,并体会到数学学习有趣好玩,进而产生继续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要注意的是,数学游戏一定要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且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比如,教学“可能性”这一内容时,笔者创设趣味游戏情境,将“可能性”这一知识点的学习融入游戏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真正实现了“学中玩”“玩中学”。教学伊始,笔者拿出课前准备好的装有棋子的纸盒,并告诉学生今天要和他们做一个摸棋子的游戏。学生一听到做游戏,就开始雀跃起来。笔者使劲摇晃盒子,将里面的棋子打乱,并邀请一位学生摸出一个棋子,让其他学生记住这个棋子的颜色。将棋子放回盒子里,继续摸,重复5次发现摸出来的都是红色棋子。此时,笔者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位学生连续摸了5次都是红色棋子?”学生积极思考、大胆猜想,有人猜想盒子里面可能是红色的棋子比较多,有人猜想盒子里可能都是红色的棋子。笔者让这位学生继续摸,重复20次后,发现摸出红色棋子的次数要远远高于摸出蓝色棋子的次数。此时,笔者继续提出问题:“如果再摸一次,大家猜想一下,是摸出红色棋子的可能性大,还是蓝色棋子的可能性大呢?”大部分学生都猜测是红色棋子。这样教学,既渗透了数学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教学效果显著。

3.在练习阶段创设竞赛情境。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好胜心,基于此,教学时,在练习阶段,教师可以引入竞争机制,创设竞赛情境,让学生在激烈的竞赛中巩固所学知识。当然,竞赛可以是学生个体之间竞赛,也可以是学习小组之间竞赛,还可以是师生之间竞赛。

比如,教学完“四则混合运算”后,笔者利用下课前的十分钟,组织学生分小组竞赛。先在黑板上出示了10道算式,三分钟内看哪个小组算对的算式数量最多。算对最多最快的小组为“擂主”,在之后的三分钟内接受其他小组的“挑战”。“挑战”的题目由其他小组的组员现场出,只要“擂主”小组内的任何一人在5秒内说出正确答案,就视为挑战失败,否则为挑战成功。挑战成功4次后,“擂主”守擂失败。一周内,连续5次守擂成功的“擂主”被授予“周冠军”称号,且组员每人获得一朵小红花作为奖励。一个月内,连续15次守擂成功的“擂主”被授予“月冠军”称号,且组员每人获得一次不写作业的奖励。在这样的竞赛活动中,学生兴趣盎然地提升了计算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增强了班级凝聚力[3]。

再如,教学完“乘法的意义”后,笔者和学生进行竞赛。让学生现场任意出几个连加的式子,和笔者比赛,看谁算得快。学生出了很多算式,从刚开始的“3+3+3+3”“5+5+5+5+5”到后面的“9+9+9+9+9+9+9”。随着学生出的数字越来越大,数字的个数也越来越多,笔者计算的速度并没有变慢。学生对笔者的这一技能好奇极了。笔者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告诉他们,这是因为自己掌握了一个规律。笔者鼓励他们晚上回家自己研究,看看能不能将这个规律编成口诀。实践证明,在这个竞赛活动中,学生不仅掌握了所学知识、提升了计算能力,还为第二天即将要学习的乘法口诀打好了基础。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以及展示时机的有效把握,可以保障数学教学的实效性。因此,教学时,教师要在研究教材、学生、生活的基础上,适时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当然,创设的教学情境形式多样,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的,灵活选择。

猜你喜欢
棋子数学知识创设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棋子多少颗
摆棋子
有趣的棋子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