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嘉峪关市酒钢三中
2017版课标明确强调地理教学应培养学生必备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在自然、社会、生活等真实情境中开展丰富多彩的地理实践活动,构建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课程。2016年底,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的意见》指出,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来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地理学科文理兼备,其综合性、地域性和实践性强的特征在研学旅行课程中凸显出优越性和重要性,使其成为研学旅行的“先行者”。
地理核心素养包括区域认知能力、综合思维能力、人地协调发展观和地理实践能力。其中地理实践能力是指人们在考察、实验和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是支持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手段。它主要包括地理考察、地理调查、地理实验方面的能力,也包括在野外环境熟练使用地理工具(地图、罗盘、GPS等)、设计各种方案,运用地理知识防避自然灾害,利用数据推导、解释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能力。在社会生活环境中,关注社会现象并分析其成因的能力等。研学旅行则是在校外的真实世界学习、实践,无疑能有效提升地理实践能力。笔者以所在学校举办的研学活动为例,谈谈研学旅行中如何培养学校地理实践能力。活动内容如下,2019年寒假和2020年暑假期间,学校举行了主题为“嘉峪关现代科技研学旅行活动”,在嘉峪关气象局、西部明珠气象塔、东风航天城、核城404厂、玉门石油工业基地、丰源农业科技示范园和紫轩葡萄酒庄园等七个研学基地进行了多个研学主题的地理研学旅行活动,包括气象、工业、农业、能源、国防、科技等丰富多彩的研学内容。这些研学旅行活动让学生走出校门,到真实的世界,去认识、辨别、观测、调查、体验、领略、思考、探究、推导、总结,不仅巩固了课本知识,学习了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校外知识,更有效地提升了学生地理实践能力。
地理实践能力首先包括地理考察能力。地理野外考察是指学生对地理环境中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的专项观察和综合观察,包括地质地貌、气象物候、农业、工业、环境等。研学旅行中,学生走出教室和校园,走进社会和大自然,观察各种各样的事物和现象,亲身感受自然界的魅力,发现自然界的奥秘和神秘,认知自然的规律和真谛,探究问题的实质,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嘉峪关气象局和气象塔的研学旅行中,同学们实地观看气象设施和各种气象仪器,聆听讲解,了解它们的用途和工作原理,领会知识并做好笔记。然后亲自进行气象观测和操作,对嘉峪关当天的温度、湿度、气压、风向、风速、雨量进行观察和观测,记录和整理数据,并对整理好的数据进行总结、概括、推导。与其他同学一起讨论得出结论,用数据和结论解释实际的地理现象,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同学们解释了嘉峪关冬春季节沙尘暴多发的原因,嘉峪关太阳能销量好的原因,位于嘉峪关的钢铁企业酒钢废气排放量大但是造成的酸雨危害并不严重的原因等问题,并且更加理解了近年来嘉峪关市政府所进行的环境生态工程建设的积极意义。再如,2019年寒假在嘉峪关丰源农业科技示范园的研学旅行时,室外雪花飘飘寒风刺骨。进入温室大棚后,大家感受到的却是温暖的春天的气息,从而对大棚改变温度要素有了切身的体会和认识。大家查看记录了大棚内的温度,与之前记录的室外温度进行了数据对比,从数据上又进行了量化的认识,感受到科技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成果,看到了科技对农业发展、经济发展带来的巨大作用。通过考察和思考,说明嘉峪关大规模进行大棚种植的有利条件。在这些研学旅行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到同学们在考察、观测、感受、体验、动手、动脑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锻炼……研学过程中积极思考、解决问题,提升了地理实践能力,也获得了成功的情感体验。
地理调查就是通过参观、访问、查阅资料、展开调查等多种方式,对某一地区的地理环境以及人地关系等进行直接的、有计划的、全面系统的了解和深入分析研究的活动。地理调查能力也是地理实践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研学旅行可以提高地理调查能力。在研学旅行中,地理环境、人地关系、地理现象变化多样,鲜活的情境层出不穷,学生面对这些实际的事物、现象和问题展开参观、访问、调查获得结论和真知,必然能够极大地提高地理实践能力。例如,在紫轩葡萄酒庄园的研学活动中,其优良的品质得益于优质的原料——葡萄,那么嘉峪关地区的葡萄为什么品质优良?影响葡萄生长的因素有哪些?同学们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首先大家设计了调查方案,研究出了需要调查的问题(主要对嘉峪关的气候、土壤、水源等自然要素和技术、政策、资金等社会经济要素进行调查),确定了调查研究方法(网络查询,到有关部门如气象局查找资料,与庄园的员工和技术人员交流了解情况,请教老师等方法),分组并且布置和明确任务,不同的小组完成不同的研学问题;然后收集、整理调查的数据和资料;最后结合资料和数据大家一起讨论、推理得出初步结论。影响嘉峪关葡萄种植的有利的区位条件主要是:嘉峪关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质和糖分的积累,冬季温度低,病虫害少,环境洁净等有利的自然条件。与老师沟通交流,接受老师的指导后,每位学生撰写了自己的研学报告。同时,大家在参观紫轩酒窖时,对这个亚洲最大的单体酒窖的温度、湿度等条件进行了调查,形成了建设葡萄酒窖的必要条件的结论。学生身临其境,通过参观、走访这些实地,得出了新西兰畜牧业发达的原因,相比较在从书本上认识这个结论,领会更加深刻,学习的效果更好。以上这些研学旅行活动充分显示出,地理调查是同学们实地探究、获取真知的平台,通过这些地理调查活动极大地提升了同学们的地理实践能力。
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是地理教学改革的助推器,借助大数据、“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开放空间,促进地理学习的拓展和深入,研学旅行中深化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是提高地理实践能力的途径。在研学旅行中,为了更好地完成研学旅行任务,首先需要学生提前对研学地点进行了解。对研学地点地理环境的基本情况进行查询,做到心中有数,这就需要学生查阅大量与研学点有关的资料。这些资料大多数是课本上没有学过也查不到的,网络查询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因此,前期的信息准备工作离不开网络的查询。例如,在进行航天城的研学旅行前,同学们通过网络查询了我国四大卫星发射基地的条件,便于对比四大基地的优劣势,从而得出酒泉卫星发射基地的优势和重要性。在进行核城404厂的研学旅行前,同学们对该厂的建设历史进行了网络查询,有利于了解我国核工业的发展历程。在进行玉门石油工业基地研学旅行前,通过网络查询的资料,学生了解到玉门油田的发展历史和突出贡献。其次,现实的环境情况是多样的也是复杂的,所以学生遇到的地理问题更多,有些也更奇妙,而这样的问题在课本上是没有出现的,也得不到解释。这就必然需要大家查找资料,相互讨论。在查询时,网络信息的查询很快捷、多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地得到必要的资料。在此基础上,再经过讨论和教师的指导,最终得到符合实际的结论。这些互联网资源的查询,可以帮助学生体验开放式学习,减少过度依赖老师和教科书的学习心态,形成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习惯,促进认知素养的提升,发展了地理实践能力。
总之,目前研学旅行在提升地理实践能力方面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地理实验方面。地理实验能力是地理实践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研学旅行中地理实验的质量不高、数量不多、种类有限。这与研学旅行在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中发展较晚有关,因此在各个研学基地没有形成一定数量的地理实验项目,这一问题还有待改进和完善。“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研学旅行成为地理教育教学的新方式和新内容,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已成为提升地理实践能力,提升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