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2020-11-25 00:16酒泉市肃州区红山中心小学
甘肃教育 2020年23期
关键词:汉字传统语文

○ 酒泉市肃州区红山中心小学

继承与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义务与责任。语文作为小学阶段重要的一门学科,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教师在教学中要深入挖掘教材中传统文化蕴含的内涵,让学生从小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成为情操高洁、道德高尚的人,并将传统文化承载的文化、思想以及精神等根植于心中,进而内化为行动。如何才能将传统文化有效渗透到语文教学之中,并有效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呢?下面,笔者就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作用及策略等作一论述,供教师朋友们参考。

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对于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其年龄小、好奇心重、活泼天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而且也是思维及三观等初步形成的基础阶段,针对小学生对于各种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比较强的情况,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传统文化,让学生从小养成浩然之气,高洁品性,能在较大程度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并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然而,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在渗透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只注重背诵,不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的内涵和意境,使得学生不求甚解、囫囵吞枣、强记硬背,导致记忆不牢、理解不深,不能领悟其中的核心思想,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正因如此,小学生无法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熏陶,以至于他们在学习古文知识时,很难理解其中的含义,对古文的理解过于片面,也很容易出现断章取义的情况,这不仅无法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还会导致学生产生一定的厌烦感,既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质量,也难以实现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更是无法借助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无法使学生感受到古文中所蕴含的深刻意蕴。因此,教师要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要创新教学手段,以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增强审美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传统文化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1.教师要做好引路人。丰富的传统文化是我国的瑰宝,需要新一代少年以全新的视角与理念继承历史与人文遗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作为学生思想成长与知识成长的引路人,在教学中应发挥“课堂”主阵地的作用,给学生传授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情感、知识以及价值,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汲取丰富的营养,而且也有利于传统文化在学生心中扎根,使其得到经久流传。

2.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自从新课程改革之后,社会各界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要求的呼声不断,教育界开展了轰轰烈烈的课改活动,各种教学模式层出不穷,教育理念进一步得到更新,教学手段不断创新。在统编教材不断增强古诗文篇目的情况下,在大语文观环境的影响下,大多数教师已经达成一致,即要提升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素养,不断在传统文化内化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与“语感”[1],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继承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从而进一步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三、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的有效策略

1.挖掘汉字的育人功能。汉字是我国传统文化体系中的一部分,记录着我国历史变迁的过程,并且具备较高的教育性,而教师若想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则可以挖掘出汉字本身的育人功能,并将其文化有效渗透到语文教学之中,借此丰富语文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知识储备。

首先,教师在教授学生某一个汉字时,要将这一汉字本身所蕴含的文化精神准确地传递给学生,以此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促进学生文化思想水平的提高。比如,教师可以将某个汉字的由来及其演变过程讲解给学生,或者对学生讲述与该汉字有关的历史故事,促使学生对汉字文化有更多的了解。

其次,教师可以借助汉字锻炼学生的思维。教师在教学生字时,可以借助象形文字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及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比如,教师在对学生讲解“网”这一汉字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向学生展示渔网、球网以及蜘蛛网等多种图片,引导学生对“网”字的认识与理解。

2.引入经典故事文化,激发学生兴趣。教师若想提高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的有效性,并发挥出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首先就要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够顺利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基于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语文教学时,可以根据语文教学内容,选择与之相符的传统文化素材,融入语文教学内容之中,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还能够调动起学生对语文教学内容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掌握语文知识的同时,也能够主动地去学习一些传统文化知识。

比如,教师在对学生讲解《将相和》这篇课文时,可以将这篇文章的社会背景介绍给学生,这篇课文选自《史记》这一经典名著,教师在向学生讲解《史记》的作者司马迁的生平经历时,也可以简单讲述一下《史记》的大体内容,并通过趣味讲解的方式,将其中的几个小故事讲给学生听,借此激发学生对《史记》的阅读兴趣,促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学习到书中优秀人物的良好精神品质,以此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3.加大力度建设校园环境,营造浓厚学习氛围。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内容,诗词歌赋更是独具一格,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应主动与学校联手,为学生打造优良的传统文化学习环境,通过改善校园文化环境,给学生营造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以此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如,学校可营造浓厚的特色文化氛围,在校园文化墙、宣传栏、走廊、过道等地方涂画古诗文名句,引导学生课余浸润在古诗文的丰厚文化里;教师可以在教室内比较显眼的位置摆放诗歌海报、书法作品等,让学生及时欣赏,感受书香之气。当校园内充满了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学生思维起到较大的影响[2],使学生在参与学校活动中深刻体会传统文化精髓,发展学生思维,促进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使其得到长足发展。

4.结合生活实际,导入民俗文化。教师若想通过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这一方式,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就不能使传统文化教育仅停留在表层。基于此,教师可以将语文教学、传统文化与生活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在语文教学中引入民俗文化,以此增加传统文化的生活气息,促使学生能够更快地融入到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之中。教师在讲解与民俗文化相关的语文课文时,可以根据其中的具体内容,在生活中选择相应的民俗文化素材,融入到语文课堂教学中,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而且还可以在课前向学生布置搜集民俗文化资料的作业,让学生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对相关民俗文化有一个更深的了解,提高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如,教师在对学生讲解《藏戏》这篇课文时,可以事前让学生借助各种工具搜集关于藏戏的资料,并让学生在课堂上与大家分享;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播放关于藏戏的视频,讲解其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促使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知范围变得更广。

5.借助汉字教学,有效渗透传统文化。写字与阅读都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就我国古代造字方法来看,可以分为很多种,如会意、象形、假借、形声等[3]。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最大程度地发挥古代文学的文化性、趣味性以及智慧性特点,挖掘汉字背后的历史传说、文化典故等,给每个汉字赋予更为特殊的意义。因此,教师应带领学生深入了解古代汉字的演变过程,使其深刻体会汉字的魅力,从而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让其更好地记忆汉字。以学习象形字“雨”这个字为例,笔者先是借助图片给学生分析雨这个字的含义,之后引导学生分析字义。首先,这个字中的四个点就像是水滴,而外面的框架就像天空与房屋,这个字代表的是天空降水的意思。在此之后提问学生:“天上降下来的水我们称为什么?”学生们异口同声回答:“雨。”如此,学生在学习汉字时能深刻体会象形字的奥秘。可见,教师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当学生再一次看到这个字时脑海中就会浮现诸多画面,从而强化其对汉字内涵的理解,使其主动投入到汉字学习中,更好地识字。

6.借助写作教学,渗透传统文化。就语文学科教学分析,写作属于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同时也是教师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实际需求,在给学生布置写作任务时融入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在写作中从多角度呈现,给其写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4]。首先,笔者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自主搜集与优秀传统文化有关的小典故,如“悬梁刺股”“铁杵磨针”等典故,在此之后让学生共同品读故事的内涵与精髓,体会其中的人生哲理。其次,开展讨论与研究,写出读后感,给学生自我发挥的空间,不拘泥于固定的写作方式,在渗透我国悠久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逐步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丰富其文化内涵,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综合素养的目标。

总之,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因此,教师要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并且要结合小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以及生活实际,利用各种方式将传统文化渗入语文教学之中,借此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及道德素质。

猜你喜欢
汉字传统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