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兰州市城关区通渭路小学
2019年10月,教育部在浙江省海盐县召开全国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现场会,部署启动相关督导评估认定工作,这标志着我国义务教育开始步入从基本均衡走向优质均衡的新发展阶段[1]。如何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有效解决择校热、高价学区房、课外辅导热等问题,是当前教育现代化的重点任务。而拥有内部管理协调能力更强,教师发展流动水平更高,课程共建共享成效更好,评价导向改进机制更实,文化建设引领层次更优,资源流动成本更小等优势的集团化办学,对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意义重大。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首先,将学校管理体系由传统的科层式组织结构向矩阵复合式组织结构转变,建立6大业务中心与7个委员会[2]。各校区执行校长与各中层干部不仅是校部“块”上工作的负责人,还是办学体“条”上某一中心业务工作的负责人。7个委员会构成的民主管理平台中,校务委员会负责学校发展的科学决策和民主管理;支部委员会参与决定重大问题并监督实施;教代会负责表决审议学校章程、发展规划、重大事项;学代会征集学生建议,参与学校管理;家长委员会行使家长权益,参与学校管理;学术委员会负责学术咨询,研究、指导、评估、交流;督导委员会负责各校区工作的纠偏考核,是推进学校发展的智库[3]。这些机构权责明确,相互支撑,相互制衡,相互促进,最终实现校长从学校管理者到学校决策核心和总设计师的角色升级,破解“校长分身乏术,中层职权不符,教师精疲力尽”的现实困境。
其次,以实践问题为导向,通过废除与建立一套适应集团发展的制度与过程性评价体系,使之成为集团干部与教职工管理执行的标准。例如,本学期我校修订完善的《全员一日工作流程》《部门重点工作流程记载与过程评价制度》《学生素质发展评价积分制度》等办法,就较好地体现了“全面、全员、全程”的制度构建特点,其着重点是对制度的操作程序进行针对性设计,确保了学校日常工作执行的简约与顺畅。
再次,实施“我是大管家”安全与日常三维空间网格化管理,构建“全员参与、分块包干、人人负责、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纵横交错、全域覆盖”的管理体系,形成日常工作从“少数人抓”向“合力抓”转变,从“重事后处理”向“事前防范”转变,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治理”转变,从“搞运动”向“常态化”转变。“我是大管家”全员管理活动还要求每位教师发现问题时要履行责任义务,要自己主动解决。例如,见到地上有一片纸屑捡起来处理掉就可以了;遇到自己当下解决不了的,就可以拍照或以信息的方式报至学校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第一时间通知相关负责部门解决处理,在问题解决后进行反馈。学校还要对发现问题的教师与责任部门的处理情况登记备案并积分,积分作为教师年终综合考评与部门年终业绩测评的依据。当然,“我是大管家”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发现问题,更多的还在于对学校发展的建设性意见与合理化建议。俗话说: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规矩”对于学校而言,就是学校的管理制度。要办好一所学校,必须有章可依、有规可循。
最后,建设领航公务舱大数据信息统计展示平台,对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过程性数据进行整合反馈,为学校集团整体发展提供数据可视化、评测可量化、反馈动态化的决策管理依据,从而实现更高水平的标准化管理。
首先,建构三支特色教研团队:不同校区同一学科同一年段教师组建的学科团队;同一校区不同学科教师组建的特色课程团队;不同校区不同学科教师组建的教师素养团队。
其次,大力推行教师深度研修培训,各科教师可以自选,学校给予经费支持,签订研究意向书。例如,去复旦找张学新教授研究对分课堂;去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找窦桂梅老师学习语文教学等。
再次,积极创造机会,提供支持,动员鼓励有能力、有意愿的教师加入国际、全国、省市区基础教育相关学科专业学术团队,成为自带光芒、带队奔跑的教科研引领者。
最后,与全国知名师范类高校及全国省市区各级教研机构、组织合作,与知名学者同行,最终实现老师们高度的学校文化自觉和学校文化自信,使学校最终成为开明、开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科研型教师培训基地。
推行“博雅3456”课程体系:“3”是指“基础课程、特色课程和拓展课程”三大主课程体系;“4”是将课程体系规划为“人文与社会、科学与技术、艺术与生活、体育与健康”四大学习领域;“5”是指目标导向“五大素养”,即人文情怀、科学精神、强健体魄、艺术修养和社会视野的形成;“6”是指课程全面实施的“六大途径”,也称“六课”,即“班本课”“家长特色课”“班队课”“学生微课”“学科整合课”“一师一特色课”。“博雅3456”课程实施后,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及创新意识,使得学生的学习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内心更加充实。同时,贯彻“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这一理念,在不断总结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引进学本课堂、生本课堂,以及万物启蒙项目课程,不断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校园文化突出陪伴、成长、自然、创意、互动、理念,从会说话的墙到能互动的墙,从只供行走的路面到能互动游戏的路面,从只供观赏的花园到能引发思考的花园,从只供登高的楼梯到可以攀爬的楼梯,从只供休息的长椅到白天都可以观察星星的长椅……让学校成为一所引领学生“自然生长”的学校,一所充满“爱与自由”的学校,一所充满创新与诗意的“故事校园”。
首先,学校为每个学生建立了一份素质发展电子档案,定期更新,内容包含兴趣爱好、学业成绩、个性特长以及各类特长考级证与相关照片等。学校依据这套系统将同类特长的学生进行组队,为他们创建组织文化,提供交流机会与竞赛平台;给学生特长发展制定目标,同时依赖家庭承担学生专业发展训练的责任,这样有利于学校、学生家庭形成合力,助推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丰富学校社团活动体系,使学校素质教育活动趋于多元化;有利于发挥家长资源优势,降低学校消耗,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
其次,创建学生素质发展评价积分制度。将学生特长发展成果与家长助学服务工作均转化为积分形式加以统计,积分指向学生期末综合评定与评优选先。例如,家长承担了家长课程,他的孩子在素质发展方面就会得到一个积分,这个积分指向孩子的期末综合评定和评优选先。分数影响结果,家长们就会主动争取,孩子也会加倍努力。这样,有能力的家长就会主动承担家长课程任务,给孩子挣分,没有这方面能力的家长,他们身边的资源就会被调动。没有教育资源也没有授课能力的家长,我们还有很多其他岗位,例如护学岗,以前都是老师、保安的事,现在家长就可以积极争取。比如,训练队外出,家长完全可以承担起服务和安保的任务。这个局面一旦形成,学校只需要按计划在家校工作群中发家长课程安排与学生活动信息就可以了,岗位是家长们抢着要做的。家长这一资源一旦被开发,家长就和学校站在了同一个战壕里,并且是自带武器干粮,为共同的目标梦想而奋斗。在这个过程中,当家长们感受到学校做任何一件事都不容易后,才能够切身地理解什么是教育,才会成为学校教育的协同者,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这样在面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时,他们的理念也会和学校保持一致。用一句话总结,就是家长需要什么,孩子喜欢怎样学习,学校就努力做什么,学校树立高度的服务意识,家长主动承担责任义务,这才是我们理想中的家校合作模式。
在每个班级建立“班级图书馆”,书籍来源由三部分组成:校图书馆补充一部分,学校每年购置一部分,学生每学期存入一部分。激励与评价模式:学生每读完一本书,在班级分享后获得一张“小书迷”卡片;学生获得5张后到教导处换取一枚“读书之星”;获得3枚后,期末由校长颁发亲笔签名的“少年读书校长奖”荣誉证书。
整体规划学校网络,实现校园光网全覆盖。建设一体化学校“互联网+教育”平台,建设学校未来教室、人工智能与创客空间,主要涵盖ipad教室、AR实验室、无人机编程、机器人、造物粒子、3D打印、激光雕刻、木工坊等相关内容,帮助学生们开拓视野,助推学生科学素养发展。推动集团化办学模式,促进“新优质学校”集群式发展,还应该重视顶层设计,分步推进实施,同时配套相关政策,激励集团化办学发展。要注重创新体制机制,促进共建共享共进,同时还要加强评估引导,提供有效保障。
“既然选择了远方,就只顾风雨兼程。”每一代教育者各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立足于集团化办学“统筹教育资源、优化教育供给、构建教育公平”的价值点,我们要铭记“不计久远之成功,惟是当前之戮力;不期一驾之企及,惟是十驾之不休”的教育誓言,继续探索完善学校教育办学的使命担当:尊重个体差异,管理科学高效,让充满人文关怀、洋溢人性光辉的学校治理体系,引领和鼓励每一位教师和学生在学校发展这个大舞台上,奏响“继绝学、敢创新,重个体、塑品行,能协同、求卓越,怀家国、谋复兴”的教育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