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海蓉
摘 要:随着高等院校教育事业的高速发展,我国高校管理的自主权也不断扩大,高校的运转风险和成本也在逐渐提高,但高校内部控制系统并未完善,存在风险认识较低、内部信息应用效率过低、内控范围不普及、内部监察力量单薄等现象,诸如此类的问题对高校的教育事业发展会产生消极影响。本文主要阐述信息化对高校内部控制的影响及意义,针对内部控制信息化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对应的策略:整合现有资源,完善校园网络、加快高校财务人员培训、建立安全的信息系统,以此来推动高等院校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校;内部控制;信息化
高校内部控制信息化体系的实行,是高校资金管理的基本,是高校产业管理的要点。内部控制信息化体系的建构对高校稳固发展、提高管控治理水平、缩减教育成本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但在高校迅速发展的同时,内部各类管理及控制制度也相对保守,致使高等院校的经济问题逐渐显现、管控效率较低、铺张浪费情况严重。因此,高校需针对自身的特点建设健康的内部控制体系,保障校园各类活动平稳运行。
一、信息化对高校内部控制的影响及意义
1.高校内控内外部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
高校内部控制环境有配置资源、内部组织构造设立以及治理构造等。当前,尽管内部控制信息化在理论方面研究颇多,但是缺少实践操作性,运用到现实生活中的更少。信息化是以大数据技术作为主要代表并且快速发展,这一特性致使在高校内部控制等多方面产生更多改变并对其形成长远影响。高校内部控制信息化的各类数据信息是由大数据提供支持,在高等院校内部控制信息化的进程中能够更深入借助“互联网+”,把高校管理活动的每个环节都与信息化技术进行相互交融,逐步降低管理层级和数目并使高校内控组织构造扁平化。由此可以看出,合理有效利用信息化技术,能够更改管理职员相关的职务和责任并应用充足的数据信息来促进内部控制各层次、各环节的信息共享。
2.提升高校内控中的风险评估准确性及控制活动的有效性
大数据信息能够提升高等院校内部控制相关联内外部环境和各类教育活动评估风险的精确性。大数据、IT理念和“互联网+”等更多的信息化技术大大提升了高等院校各类风险辨别能力以及评估程度,并改善了与之相对应的风险管理和管控效果。大数据技术可降低高校管理人员决议过程中的产生各类主观偏好,例如对重大问题、重要项目的投资、大额资金使用决策的风险警告,可在高等院校的发展等诸多方面实行客观的风险把控。高校内部控制中各类控制活动的控制方法也将按照大数据和信息化的应用而与之变换并且相关控制活动的内容也大范围增多。如今合理有效地利用大数据信息技术不但提升了控制活动的效率和灵敏性以此推动向智能化发展,也提升内部控制活动的效果和效率。
3.改善信息与沟通的有效性并为监督评价提供支撑
在大数据技术背景下,能够随时随地获取内部校园网或者外部多媒体的各类数据信息。高校的管理层、执行层、监管组织以及全校师生等各类群体或个人也许都能及时掌控了解相关业务过程情况,有利于及时交流协调并推动。由此可见,高校内部控制中的“信息与交流”将根据大数据技术的合理应用得以大幅度改善,致使信息交流的可靠性和准时性得到提升。除此之外,大数据技术可根据各类信息化程序对高等院校的内部控制实行及时、全过程的监督管控,在需要的情况下可按照技术手段扩充内部控制的范围和内容,亦可根据技术手段实行的监督管控得到的结果也尤其客观。
二、高校内部控制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1.高校内部控制范围不够全面
随着近些年我国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管理和评价在逐步加强,高等院校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快速发展,但出于行政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规定宣布较迟,加上与其行符合的理论观点并未成熟。因此,高校并未形成完善的制度系统,所以高校的内部控制应普及到学校的任何一项业务中,并使全员积极参与。当前,中国高校的内部控制重点展现在财务控制的方式上,例如预算控制、不同岗位互相分散、内部委托审查批示等,从高校负责人到普通员工都把财务部门作为对高校内部控制的责任人,导致中国高等院校的其他部门内部控制环节十分不足。许多高校在工程项目方面,只注重财务流通的环节,对此项目的可行性、合法性、预算的合理性、资金实际使用和预算是否相符等其他方面缺少一致全面的内部控制法规制度。
2.高校内部信息使用效率较低
与其他行政事业单位相比,高等院校已开始大范围应用信息化体系来实行各种校园事项的管理。但当今中国高校普遍存有的问题是学校组织并未建立统一的管理平台,内部各部门管理体系彼此独立,未能实行各体系资源共享,导致信息使用率降低。如财政部门运用的是财务体系和收费管理系统,教务部运用的是教务管理体系和学籍管理系统,资产管理部门则运用的是资产管理系统,然而,这些系统是由不同的互联网公司开发研制,彼此之间信息不能相通,导致信息资源浪费、交流不顺畅以及信息使用效率较低等问题。
3.高校内部监督力量薄弱
行政事业单位中内部监督是内部控制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高等院校的内部监督部门包含内部设立的纪检监察部和审计处。创立高校内部监督部门的本意就是对高校内部各类事件的环节实行监察管理,以此来防止舞弊和腐败等情况的发生。然而,在高校的实际管理工作中,内部监察部门并未受到学校领导管理层的重视。其一,在管理人员分配的数量上就难以满足整个校园的监察管理和检查工作。其二,内部监督部门对其审计部门员工的职业素养、职业判别和职业能力水平等方面要求较低。其三,内部监督组织对高校内部实行审查核定后,结果只汇报少量领导,未做到信息公开化,这就致使内部监督所产生的效果大大降低。
三、高校内部控制信息化体系建立的策略
1.整合现有资源,完善校园网络
目前,高等院校都创立了属于本学校的内部网络体系。为了更好实行高校内部控制,整合现存有的网络体系资源。对现存资源进行整合,将固有的网络体系和校内网络管理体系实行相互关联,并完善高校教学控制系统、内部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以及各类学科的报表、财务申请等,根据财务管理的集中管控,对高等院校的财务信息和管理信息实行集中整合,方便高校负责人对校园内运轉资金管控、方向实行掌握。在实行系统整合的进程中,需将校内网络体系和内部控制体系的要求进行解析和认证,在固有的网络体系基础上,经过解析后对系统实行第二次创建,以此来提升高校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2.加快高校财务人员培训
高校内部控制信息化体系的创建需要校内财务工作者拥有传统财务管控治理的能力,亦需要拥有信息归纳加工能力、财务网络管控能力。因此,在高校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加快财务工作者队伍建设是高校内部控制信息化的关键所在。在实行高校内部控制信息化创建的进程中,需按照财务部门在整个系统中的能力和负责的工作,从而有针对性开展财务工作者的二次培训,用信息化管控专业技艺来填充财务工作者的知识储备。并根据网络管理者的装备、内部控制管理能人的配置等,把以往的财务管理部门创建成当代高校管控体系的管理核心,以财务管理为根本,把内部管控工作进行合理高效的实行。
3.建设安全的信息系统
鉴于高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网络化,不但管控高校平日的管理信息,还关联学校的财务信息。因而,就需增强高校内部管控信息体系的安全性,以加密數据库作为基础,防范非法入侵,并根据数据自身主动备份这一特性,来保留内部控制系统的全部信息,与此同时也要根据组织和人员的管控来保护信息体系的安全。要确定操作内部控制信息体系的人员,按照级别分类把每个专业学科的工作地点、财务管控部门、学校领导、财务责任人等基础信息录入、解析总结、提取等不同区域实行区分。相同级别的工作人员要按照职能权力的密码对相同权限的信息实行查看和操作,运用这一手段保护高校内部控制体系的安全。关于学校的财务领导、内部操控领导的指令密码需要进行严密的保护,谨防暴露。此外,关于高校内部控制体系的主要运行室,必须定制十分严格的管理机制,创造出一个优良的运转环境,禁绝非有关工作人员入内,以此来保障高校内部控制信息体系数据和运转程序的安全。
四、结语
通过高等院校教学体系变革的不断加深,高校各类事业项目都在高速发展,但因校内内部控制体制的不完善,致使高校违规情况时常发生。因此,为了提升高校兴办学校的教学质量,保障高校资金的安全完整,学校需要创建高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彰显其重要的作用。本篇文章对关于高校内部控制信息化体系建构的几点思考进行探讨研究,针对当前中国高等院校大多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应该整体梳理学校的业务过程,建立一个清廉风险防御机制,保障学校各种信息快速流通,增强内部监督,推动高等院校教育事业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俚伽.高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探讨――以X高校为例.财经界(学术版),2020(05).
2.宋菊屏.高校内部控制完善对策.财会通讯,2018(35).
3.杨文静,郭慧峰.高校内部控制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北京教育(高教),2019(Z1).
4.徐颖.针对高校内部控制问题的思考与对策.会计师,2016(11).
(责任编辑:兰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