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默
摘 要:高校财务核算工作在业财融合方面仍处于初期阶段。实现“业财融合”的财务核算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实施过程中面临机遇与挑战、优势与劣势。本文试用SWOT模型,以X高校固定资产业务为例,对“业财融合”模式下的高校固定资产核算工作进行分析探讨,以促进高校业务与财务核算工作的有机融合,提升高校财务核算工作水平。
关键词:SWOT;业财融合;高校财务;管理会计
一、引言
高校财务工作由传统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变,加强管理会计的应用、逐步推行“业财融合”成为高校财务工作未来发展的新思路、新方向。核算业务作为高校财务工作里综合性较强、涉及范围较广的一项工作,和师生员工息息相关,和学校每一个部门联系密切。目前,X高校财务核算工作中业财融合的应用尚处于初期阶段,固定资产建账业务是其中之一。
二、X高校固定资产业务概述
以前,X高校新购固定资产业务办理步骤如下:第一,经办人在资产处网站申请固定资产建账单并提交资产处审核;第二,资产处审核通过后,经办人在财务系统申请报销审批单,由经费负责人、验收人等签字后,将发票、固定资产建账单及其他附加材料一并投递至财务处;第三,财务处审核人员在财务系统里处理单据,完成报销。财务系统无法自动获取关于资产具体名称、数量、单价等详细信息。对经办人而言,在资产和财务系统里分别制作单据,不仅多了审批签字手续,还容易造成信息录入错误。对财务审核人员来说,资产信息在财务系统里不完善,为日后查账对账带来不便。
2019年起,为推动固定资产与财务核算的有效融合,X高校上线新固定资产系统,将固定资产建账凭证与财务报销单合二为一,即一张单据同时兼有固定资产建账及财务报销两种功能。发生固定资产相关业务时,经办人在新资产系统录入资产信息,包括名称、数量、型号、单价等,同时录入银行转账或冲销借款等支付信息。资产处审核通过之后,经办人打印出纸质建账凭证,不需要再进入财务系统申请报销审批单,仅需将经费负责人签好字的固定资产建账凭证与发票、合同等相关附件材料直接投递至财务处即可。财务人员通过扫描单据条形码从报账系统调出资产建账凭证,资产准确名称、单价、数量、分类号等信息自动导入财务系统。财务人员核对无误后生成记账凭证,完成该笔业务。与旧模式相比,“两单合一”新模式既不需要經办人重复录入信息、反复找经费主管人签批,又使财务报账格式更加规范、查询更为方便。
新系统的上线获得了师生员工的认可与好评,不过X高校资产业务与财务相融合过程中,仍然因内外部各种因素导致一些问题的发生。下面试用SWOT模型进行分析探讨,找出症结所在,提出解决方案。
三、SWOT模型下资产业务与财务融合问题分析
1.外部机会
财政部2016年印发的《管理会计基本指引》里明确:管理会计应嵌入单位相关领域、层次、环节,以业务流程为基础,利用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将财务和业务等有机融合。高等院校的业财融合,就是将教学、科研、行政等业务活动和财务相融合,在单位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资产与财务业务“两单合一”模式为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的新型资产管理体系建设奠定了基础,便于高校对资产从形成、使用到处置全过程进行实时管理和动态控制,全面掌握学校资产的存量、结构、效用和状态,是X高校财务核算过程中业财融合的新运用、新尝试。
《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要坚持“放管服”结合,进一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扩大高校、科研院所在科研项目资金、差旅会议、基本建设、科研仪器设备采购等方面的管理权限,为科研人员潜心研究营造良好环境。资产与财务业务“两单合一”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资产业务办理手续,优化财务核算流程,是财务和资产部门简政放权、优化服务的具体体现。
2.外部威胁
实施财务与资产“两单合一”模式前,资产与财务部门各自拥有独立的操作系统和不同的软件供应商。为实现资产业务与财务融合,资产软件供应商依据高校需求开发出新资产系统与现有财务系统对接。新系统类似于定制产品,前期一次性资金投入较大,讨价还价空间较小。另外,定制产品几乎不可能在市场上找到替代物,短期内也不会更换软件开发商,因而系统后续运行维护费用的定价权也牢牢掌握在卖方手中,买方议价能力较弱。资金压力对高校来说是重大的外部威胁。
除资金问题外,售后服务也是资产业务与财务融合推进过程中面临的另一外部威胁。新系统运行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种状况,财务与资产部门的系统管理员虽能解决其中部分问题,但更多深层次问题仍需要由双方软件开发公司协同解决。对于每月数量巨大的高校资产业务而言,这同样是资产业务与财务融合过程中面临的外部威胁。
3.内部劣势
长期以来,学校内各部门“单打独斗”已成为常态。部门之间普遍缺乏联动,合作不足。财务部门鲜有机会了解业务部门运营状况,业务部门也不知晓财务部门工作情况,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合作较少,融合度较低。对于师生员工来说,一笔财务业务往往涉及多个部门。部门间融合度不足是造成“师生多跑路、财务报销难”的重要原因,也是推行业财融合的最大内部劣势。
造成各部门之间联络缺乏的成因大体分为以下两个方面。第一,部门间工作软件不兼容、不匹配。例如采购办有合同管理系统,资产处有低值易耗品入库系统等。这些系统与财务系统均无对接端口,财务人员在见到报销审批单前无法得知该笔业务前期手续是否完善,因而无法在经济业务形成之初即进行主动的事前干预,导致工作效率低下、财务报销难等问题。第二,学校内部各单位工作方式不同,内容各异。各部门各司其职,但受限于各自工作形式和自身特点,在实际工作中很难做到部门间协调统一、通盘考虑。遇到涉及多部门协作问题时,很容易产生互相推诿的现象。
4.内部优势
业财融合的目标之一即是让财务部门的工作不仅局限于报销等基础性工作,而是通过财务看业务,透过数据看问题。新系统上线前,财务部门每月虽与资产部门核对信息,但由于数据没有互联互通,对账并未起到应有效果。新系统运行后,资产与财务部门信息共享,每期资产增加、减少、折旧、分类号变更等均在财务系统予以反映,财务部门可以全面了解学校固定资产变动情况,为建立科学有效的资产管理体系,强化对固定资产相关业务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管理提供内生动力。
四、高校财务核算工作推进业财融合的路径
1.建立高校业财融合大系统,加强部门之间协调互通
构建管理会计体系、推进业财融合工作事关重大,仅凭财务部门的一己之力无法取得预期效果。高校应成立由校领导牵头负责的业财融合工作推进小组,高度重视业财融合,协调各业务部门积极主动参与构建业财融合大系统,优化学校内部资源配置,提高学校工作的整体运行效率,打破原有各平台之间屏障壁垒,打通各部门内部职能边界,将业务活动与财务活动的数据集中收录到大系统中。财务人员通过对该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挖掘数据价值,透过财务数据反映业务状况,为学校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和业务支持,达到以财务数据促业务发展的目的。
2.加快学校内部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管理水平
构建业财融合的大系统、大平台是庞大且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强有力的信息技术作为支撑保障。无论是在已有财务系统增添数据端口接入其他外部系统,还是重新搭建全新的业财融合大平台,都必须建立强大的信息化平台。高校应及时培养或补充专业的信息系统人才,加大信息化建设方面的财力物力投入,为开展业财融合工作创造必要条件。
3.转变意识,加強培训,提升财务人员综合素质
高校财务人员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还应转变意识,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服务,变事后核算为事前干预、事中监督。高校也应利用人才集中的优势,定期开展业财融合相关内容的讲座培训,引导财务人员初步建立业财融合概念,尝试在日常工作中从业财融合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逐步参与业财融合实践工作。如条件允许,还可组织员工外出交流学习,了解财务创新发展理念和业界先进动态,为提升财务人员综合素质提供便利。
参考文献
1.于敏,刘婷.政府会计制度下的高校财务共享平台体系优化研究.教育财会研究,2019(5).
2.杨清源,杨天山.业财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创新思考.商业会计,2018(18).
3.赵文娟.管理会计视角下推进高校业财融合的路径思考.纳税,2019(29).
4.周艳娥.业财融合助推高校财务管理转型的路径探讨.钦州学院学报,2018(11).
5.苏奔,刘倩倩.业财融合视角下高校收费管理问题分析.会计师,2018(9).
(责任编辑:王文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