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翠云
摘 要:随着公立医院改革的推进,药品、耗材零加成,加之医院用人成本提升以及医保DRGS和分级诊疗的推进,公立医院运营压力越来越大。财务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一环,而财务分析作为财务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医院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公立医院改革;运营;财务分析;重要作用
一、加强医院财务分析的必要性
医院财务分析是以医院作为财务分析主体、以医院的财务报表和其他资料为依据,采用专门的方法, 系统分析和评价医院过去、现在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财务风险、现金流量等财务总体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以了解过去、评价现在、预测未来,指导医院的医疗活动,为医院决策和内部控制提供可靠依据。
财务分析工作是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方法和手段,财务分析的最基本功能是对报表里看似不相关的数据给出相关性评价,给决策提供可供参考的意见建议,如提供医院运营效率分析、收支结余分析、资金运作分析、增长能力分析、财务风险分析以及专题分析等等。财务分析的起点是财务报表。财务分析是个综合分析过程,即要把医院财务涉及的各个部分、各个科室联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来全面考虑,以把握全局。对于存在的问题,要剖析原因,找出具体是哪个部分、哪个科室出现的,并给出意见建议。
二、医院财务分析的原则和步骤
1.财务分析的原则
遵循财务分析的原则,医院财务分析也要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反对主观臆断、结论先行;要全面看问题,坚持一分为二、反对片面和形而上学;要注重事物间的联系,发展地看问题,注意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关系;要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坚持定量为主,数字说话。
2.财务分析的一般步骤
财务分析的程序因不同的人、不同的目的、不同的数据范围、不同的方法而不同,一般采用如下步骤:首先,明确分析目的;其次,收集有关信息;再次,根据分析目的,通过计算、分析,深入研究各个部分的情况及内部联系;最后,解释结果,提供对决策有帮助的信息和解决方法。
三、医院财务分析的一般方法
财务分析的方法有很多种,主要分析方法有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分组分析法、平衡分析法等。医院财务分析更多的使用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和平衡分析法等。
(1)比较分析法是对医院的经济指标实现数进行各种各样的比较,从数量金额上找出差异的方法。目的在于评价业绩,找出不足,挖掘潜力。一般来讲,比较分析可以参照医院的年度预算来考察达到预期目标程度的比较,通过对比,可以对医院整体及分院区实现和下一步努力的方向有所了解。也可以把本期实现与上期、去年同期实现进行对比,了解医院、分院区以及科室经营发展情况、工作量实现情况以及费用支出情况增减幅度等等。
(2)比率分析法是利用指标间的相互关系,通过计算它们的比率来考察、计量和评价分析医院经经营活动业绩优劣的分析方法。主要有相关比率分析、趋势比率分析和构成比率分析。如分析医院收入结构可以使用构成比率分析。医改指标中不含中草药的药占比、百元医疗收入中卫生材料占比也属于构成比率分析。而在日常的财务分析中,管理者要了解医院总体收入结构也要进行构成比率分析。医改取消药品和耗材加成后,医疗服务价格进行了调整,主要提高了手术费、护理费、诊查费等体现劳务性价值的项目。想要了解价格调整对医院整体的影响,应使用比较分析法,对照新旧医疗服务价格及工作量,了解同等工作量下,新的医疗服务价格覆盖取消加成的损失的比例。
(3)平衡分析法是对医院经营活动中各项具有平衡关系的经济指标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目的是按照指标见得平衡关系测定各项因素对分析对象的影响程度,如大型设备购置的可行性分析、大型设备的实际运行情况分析,可以体现为投入产出的效益。
这些财务分析方法中,财务比率分析是通过计算各种财务比率,并根据比率的高低对原经营管理状况和财务地位进行分析评价的一种方法,其中心目的是对医院经营状况提供直观的判断依据。一般来讲,具有系统性、可比性和程式化的特点。分析医院的现金流入结构、流出结构以及流入流出分析,可以使用流入流出项内部结构分析及流入流出比分析等等。
四、医院财务分析指标
医院财务分析指標主要有预算管理指标、反映结余和风险管理指标、资产运营指标、成本管理指标、收支结构指标及发展能力指标等。
虽然这些指标体系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对医院财务管理情况及医院运营情况给出数据分析,但仅仅停留在表面。要进行深入的财务分析,必须具体到某个项目、某个科室,结合信息报表和人员信息、物资消耗等进行分析。比如,医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疫情防控,但实际只能停留在成本投入的层面,并不能实际产生收益。疫情对医院经济运营的影响有多大,这应该作为非常时期医院财务分析的一个方面。而在疫情防控基本稳定后,医院整体工作量的恢复程度,必须结合医院门诊量、出入院人数、床位使用率等等,分析各科室受影响的程度。
另外,结合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评价指标的运营效率部分,关注医院整体收支结构,应该作为当下财务管理的一个方面。在药品和耗材零加成的情况下,药品和耗材视同成本。控制药品和耗材的合理使用,降低其在业务收入中的比,有利于医疗费用控制的实现。同时,分析医院整体医疗服务收入占业务收入的比,并深入了解各科室的情况,分析科室在医疗费用合理性和项目开展情况,能够根据实现情况和医院总体的目标导向找出差距。
五、医院财务分析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财务分析表面化
财务分析往往依据的是财务报表,做财务分析的会计人员只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罗列出表格或图表,不能深挖数据背后的原因及存在问题的环节,难以对实际工作起到推动作用。
2.财务分析不及时
财务的账务处理虽然已经实现了电算化,但基础数据和原始发票由各归口管理科室直接掌握,相互之间不能实现互联互通,存在严重的信息孤岛现象。而财务人员只能说明数据存在差异,如相关科室不积极协同配合,财务分析很难收集到全面准确的数据信息,如大型设备的维修保养费,为降低成本,医院设备维修管理部分往往将在一家公司购置的多台设备打包进行维保费的购买,财务人员很难了解是哪个科室、哪台设备、具体金额等等。这种情况下很难实现财务分析的及时、准确。财务分析的不及时,使得财务分析流于形式,仅仅停留在财务档案保管的层面,管理层对此也不太重视。
3.财务分析不能结合医院各科室的实际情况
財务分析往往以指标体系计算结果来反映,虽然能看出之间的差异,但很难深入分析出和某个业务科室之间的关系,笼统、宽泛的解释问题,不能明确其中的责任,无法给出管理意见和建议。医院财务报表反映的是收入项目,床位费、检查费、手术费等,增加与减少很难与具体科室关联。
4.财务分析人员缺乏医疗专业知识和医院管理理念
财务分析人员往往专业性较强,但却不能结合医院管理的理念,缺乏对医疗专业知识和医院全局战略目标的了解,仅仅停留在财务的角度,缺乏对医院以及业务科室运营效率和增长能力的关注,财务人员对医院具体科室的业务范围缺乏了解,对某个医技科室更多的服务于哪个科室不是很清楚,不利于财务分析工作的深入开展。
六、完善财务分析工作的建议
1.加强内部控制,规范相关制度
财务活动涉及医院所有科室,财务岗位主要涉及物资、资产、费用以及工程等归口管理科室。加强内部控制,推行预算管理,将各个科室掌握的信息系统化,实现跨部门协同配合,确保财务分析顺利开展。
2.财务管理信息化
财务工作贯穿医院运营的所有经济活动,随着信息化的推广应用和内部管理的完善,财务管理工作信息化也应提上日程。集合所有的软件系统,形成医院综合运营管理系统,能够将相互孤立的各科室掌握的信息链条化,有利于内部控制和信息传递,并能够提高数据分析的准确性,有助于将财务人员向管理会计的方向转变,提高财务分析的效率和质量,有利于医院整体管理系统的完善。
3.财务分析的结果可以与绩效考核挂钩
为促进财务管理的实现,财务分析部分结果可以与绩效考核挂钩,如预算管理中预算收入执行率、预算支出执行率实现,能够更好地推进医院预算管理。
4.业财融合,提升财务人员业务综合能力
想要把财务分析工作做得及时、透彻、准确,财务人员必须能够对全院各科室包括临床医技科室有所了解,要有管理的思维。一方面,要从财务报表做系统的比较分析;另一方面,要从各科室实现上分析变动的原因,业财融合,才能更好地体现财务分析的现实意义。同时,要了解近期医院运行环境是否有变化、物价是否有调整、医保付费方式是否有变动,等等。新医改推进的过程中,国家加强了对三级公立医院的绩效考评,财务应关注相关指标体系,并及时在分析报告中给予体现。因此,财务人员应多学习医院经营管理的新知识、新理论,以适应医院管理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陈晓丽.试论财务分析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医院管理论坛,2019(03).
2.李梦遥,蒋英.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财务分析工作问题及建议.中外企业家,2019(24).
3.刘玲嘉.浅谈公立医院财务分析体系.中国总会计师,2018(07).(责任编辑:刘海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