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红娟
摘 要:内部控制是现代管理的重要手段,在单位资产管理、预算绩效管理、风险防控等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事业单位实行内部控制,可以提高财政资金和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有利于推进廉政建设,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本文详述了事业单位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的重要意义,指出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对策分析
从静态上,内部控制是单位为了防范和管理经济活动风险而建立的内部管理系统;从动态上,内部控制是单位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为实现控制目标而应对风险的自我约束和规范的过程。事业单位的资金大部分来源于财政拨款,管好用好财政资金是事业单位的应有之义。实行内部控制对于事业单位规范经济活动,提升国有资产管理水平、优化资源配置,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具有重要意义。事业单位应结合自身情况,深入分析内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不断加强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促进单位内部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一、事业单位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的重要意义
一是能够规范权力运行,防范经济风险。将单位的各项经济活动按照岗位权限和规范的内部控制流程,进行审批、执行、评价与监督,使内部控制机制贯穿融入经济活动全过程,嵌入经济活动各环节,发挥其相互制衡、相互监督的功能,能够规范单位的各项經济活动,促进单位的廉政建设。
二是能够提升财务管理水平。财务管理是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一项核心内容。通过内部控制能够及时发现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保证财政资金的使用合法合规,减少工作的随意性,避免出现资金流失和资产损失,提高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三是能够提高国有资产管理水平。事业单位将内部控制贯穿于国有资产的配置、使用、管理、报废等各环节,实现资产的闭环管理,将资产责任到人,层层落实责任,能够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避免出现资产配置不合理、使用效率低下、资产无故流失等问题。
四是能够提升公共服务效率和效果。事业单位实行内部控制,可以使各项工作的开展更加规范有序,提高工作人员的办事效率,进而提升事业单位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
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主要存在的问题
1.内部控制环境有待改善
内部控制环境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得以有效运行的基础。在实际工作中,内部控制环境薄弱、内控意识淡薄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一是对“内部控制是什么”“为什么要进行内部控制建设”了解不够深入,因此,对内部控制在工作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内控意识淡薄。二是对内部控制的责任主体认识不清。事业单位受人员编制的限制,一般不具备单独设置内部控制部门的条件,由财务部门牵头组织内部控制建设工作。从财政部到中央各部委下属的各级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文件及相关工作通知都是通过财务部门逐级下达并督促落实,单位其他部门一看是上级财务部门发的文件,就认定内部控制工作是财务部门的事情。三是内部控制的考核监督和奖惩机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也是内部控制环境薄弱的因素之一。
2.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与执行有待加强
内部控制制度是单位为开展内部控制工作而制定的内部管理规则。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相关的各项制度,明确各部门、各岗位在内部控制、内部监督中的职责和权限,明确规定内部控制、内部监督的程序和要求,确保内部控制、内部监督工作的有效开展。实际工作中,内部控制相关制度的问题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有的经济业务没有明确的制度约束,致使工作随意性大,出现问题责任不清。
二是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不规范,不能有效地实施内部制约与监督。
三是内部控制制度更新不及时、制度内容涵盖不全面、流程设计得不够细化,不能适应内部控制规范化要求。四是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不够严格,存在就得过且过的现象。
3.内部监督作用有待加强
内部控制制度只有得到有效落实才能发挥其作用,否则,再好的内部控制制度也是一纸空文。单位应当发挥内部审计和纪检检查部门的监督作用,以促进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和持续改进。实际工作中,部分事业单位受编制限制,在内部审计队伍配置方面稍显不足,缺乏专业审计人员,对内部控制缺乏有效的监督,不能有效指出内部控制存在的不足;纪检监察部门在职能“三转”之后,更加注重纪检监察的主责主业,从而难以发现经济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风险,因此,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监督和纪检监察的监督作用还有待加强。
4.工作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需要内部控制人员来实施。事业单位编制较紧,专门设置内部控制岗位存在困难,内部控制人员多由各部门工作人员兼任,财务人员具备财务方面的专业能力,但内部控制方面的专业知识能力不足,其他部门人员也存在同样问题。内部控制人员专业能力不足成为内部控制有效实施的短板,事业单位应当注重对工作人员的内部控制专业知识的培养,从而推进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
三、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措施
1.加强宣传培训,培养自觉内控意识
首先,事业单位应加强对内部控制的宣传和培训,将内部控制培训列入年度培训计划,请专业机构进行培训,内部控制培训要做到从管理者到一般工作人员的全覆盖,使大家真正理解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明白每个职工在单位内部控制中应当承担的责任,逐步树立积极参与内部控制建设的意识,不断提高自觉遵守内部控制制度、落实内部控制责任的主动性。
其次,事业单位要完善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机制,对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考核、监督,促进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落实,进一步强化每个职工的内部控制责任意识,营造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2.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内部控制制度是事业单位建立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基础。事业单位应当根据单位的经济运行发展情况,不断检视内部控制体系的运行状况,分析评估在经济活动中可能出现的经济风险,研究制定相应对策,从问题的根源入手,做好内部控制制度的更新和完善,不断提升单位内部控制和综合治理水平。
一是应当建立健全对单位经济活动进行风险分析评估制度,并保证风险评估机制的有效运行,也可以借助专业机构的力量进行风险评估。针对发现的经济风险点,制定科学的应对策略和措施,做好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二是应当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并结合单位的发展情况及时进行制度更新和完善。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时,单位的经济业务流程设计应当科学规范,控制措施合理有效,制度内容应具有可操作性,为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提供制度保障。
三是应当建立健全对内部控制的评价与监督制度,明确内部监督部门在单位内部控制监督中的职责和权限,明确规定内部监督的程序、要求以及监督结果的應用,为内部监督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制度保障。
3.严格财务管理,推动内部控制有效实施
各项经济活动既是财务管理的对象,又是内部控制管理的对象。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两者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通过控制单位经济活动中存在的风险,促进单位发展目标实现。预算管理、收支业务管理、政府采购业务管理、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合同管理、财务管理的有效落实,均有赖于内部控制的手段和方法,同时,严格的财务管理又能促进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完善和提高。
4.加强内部监督,推动内部控制持续改进
事业单位应当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纪检监察等内部监督部门的监督作用,注重内控监督机制建设。内部监督部门应加强对内部控制工作的监督指导,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纠正,加强对监督结果的分析利用,将考核结果与部门和个人的利益挂钩,推动内部控制环境的持续改善,促进内部控制的良性发展,进而推动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
5.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内部控制有效落实
人才是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内部控制建设的关键因素。事业单位应当切实加强内部控制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注重对内部控制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教育。通过举办内部控制业务培训班、专家讲座、内部专业研讨、经验交流、学习其他单位好的做法等多种形式,更新内部控制人员的专业知识,开拓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的内控管理理念,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使其在内部控制建设中发挥主力军作用,推动内部控制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综上所述,内部控制既是国家的政策要求,也是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重要手段,在规范经济活动、提高资产管理水平、促进发展目标实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事业单位应当将内部控制建设常抓不懈,不断提升内部综合治理水平,更好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高级会计实务.经济科学出版社,2020.
2.杨淑静.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会计师,2014(16).
3.平华.新常态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6(27).
(责任编辑:王文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