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无论我们走到何处,都可见到墙的身影,土墙、砖墙、石头墙、篱笆墙……有的墙玲珑美丽,像农家爬满了蔷薇或喇叭花的篱笆墙;有的墙雄伟壮观,像连绵万里的长城;有的墙矮小随意,让人感到亲近;有的墙高大森严,给人一种威严感;有的墙给我们安全感,有的墙却阻碍了我们前行……
请以“墙”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标题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在我们的生活中,“墙”无处不在,有形的,即外在建筑物,如学校的围墙;无形的,即内在的心理隔阂。有形的墙,我们每天都面对;无形的墙,我们有时难以回避。有的墙是安全的保障,是美化生活的实体,是迷人的风景,是故事的载体;有的墙是阻碍交流的屏障,是情感的隔膜,是观念的差距,是文明的枷锁;墙有时给生命以庇护,有时给心灵带来重创。有的墙需要筑,有的墙需要拆;有的人在筑墙,有的人在拆墙。
围绕着“墙”有很多生动的故事,也有许多鲜明的形象,还有许多深刻的道理,考生选择其中一种进行立意构思即可。
那道不可逾越的矮墙
◎廖培桦
村上春树言道:“如果你真的渴望见到谁时,那么你迟早肯定会见到的。”时有三年,你还是你,我还是我,但那件事却成为了我们之间无法逾越的墙。
暮色掩映,稻草人微笑着,秋风徐徐吹来,在麦田里激起层层涟漪。我们一群小朋友在落满余晖的归途上急匆匆地走了一程,又驻足在一块大石头下休息。仰面一看,大石头就像外星人似的,它高三四米,紧挨着一堵坑坑洼洼的墙,两面的凸起,看起来像是一个十足的“大胖子”,上面的青苔给这堵墙添了不少生机。
那时天真、不羁的我们,总想找些新鲜事儿做。我扯起嗓子,憨味十足的家乡话破口而出:“你们谁敢从这‘石胖子头上跳到那边屋顶上,我就请你们吃雪糕,那种香糯糯的雪糕哦!”
倏尔,大家欢呼雀跃,都争抢着跳过那带着斑驳痕迹的土墙。人群里,你有些腼腆,躲在角落,眼里尽是害怕,深青色的外套和洗得发白的黑裤子让你看起来更加瘦小。
恶意骤然升起,跨过层层叠叠的枝叶,我蹦到你面前。你好像也感觉到了,又往人群里面缩了缩。我把你又拉又拽地推到了“石胖子”的旁边,“不跳过去就不是朋友。”你摇了摇头,说害怕。你那畏畏缩缩又委屈巴巴的神情,更让我不满,撸起袖子,铆足了劲儿朝你一推……
你的母亲的声声斥责、母亲瞪着我的目光,让我的心直发颤,不停地抠手指甲来掩饰内心的慌乱。转头瞟了一眼,你深青色的外套上划出了一道道的肮脏污泥的痕迹,眼角的泪水哗哗地流。原本我以为这恶作剧能带来些乐趣,没想到却成了隔阂我们的一堵墙,从此让我们渐行渐远。
这个故事的结局是你的母亲念在邻里之情并没有索要医药费,而是带着你离开了这个充盈着浓浓乡情的地方。从此,我们再没见过。
听说你也要考我向往的那所高中了,或许很快我们就会再见面。此刻浮现在我脑海里的画面一帧帧一幅幅,疏影摇曳:
两个扎着马尾辫的女孩在田地旁边嗑着瓜子,谈笑风生,互相抱怨着父母的严厉;夕阳西下,两个女孩比银铃声还要清脆的笑声,响彻田间小路;她们一起看动画片,遐想着美好的未来……
相隔三年后的我们又要重新见面了,是喜还是忧?我所念的人,隔在远远乡,我所憾的事,结在深深肠,我该以怎样的心情去面对你呢?
人生漫漫,年轮斑驳,好似那道不可逾越的矮墙。
【福建安溪县城厢中学行远文学社,指导老师:白美阳】
点评
1.本文记叙了“我”推女孩跌下矮墙导致“我们”之间的友情和父母之间的乡情出现“墙”的事情。作文对事件的发生、发展细加描绘,具体生动。
2.为了切合题意、突出中心,作文在选材上与“墙”相关,并对于这道“墙”寄寓了“隔阂”的情感。
3.作文开头和结尾运用了环境描写、气氛烘托,将人物和事件置于合适的环境中,推动情节发展,寄寓思想感情。
夜风吹开了晚墙
◎谢诗琪
亲情之间最怕有一堵墙,这堵“墙”是一道阻隔亲人感情的屏障。要破除这堵墙也不是很难,只需要多些理解和包容。
秋季的雨淅淅沥沥,滴落在人们心上。放学后,校门口挤满了来接送的父母,宛如一道“家长墙”。我艰难地穿过这道“墙”,打算冒着雨冲回家。这时我看见了一个熟悉的身影,他唤我过去,并敞开摩托车上的雨衣,让我钻进去。他的眼神充满了期待,我却有些嫌弃:“雨不大,不用遮雨衣了。你下次别来接我了,我自己可以的。”爸爸欲言又止,却只是点了点头。刹那间,那挺立飒爽的头发,似乎一下子被落寞的秋风吹倒了,黯然无光。我心中有点愧疚。一路上,雨滴一点点打湿我的头发,一点点渗透进我的心脏,无比冰凉。
到家后,我和爸爸都没有说话,气氛又僵住了,我很愧疚,爸爸很失落。两个人就像受了伤的小鸟,各自蜷缩在无人处的角落,不愿诉说自己的心声。随着时间流逝,我们越来越陌生。
到了冬季,又是下雨的一天。雨滴像弹珠一样落在地上,发出啪啪的响声。雨大,风也大。我双手握住伞柄,艰难地走出了校门口,衣服和裤子已经被淋透了。我四处观望着,期盼那个熟悉的身影能出现。啊,他在!我飞快地走过去,爸爸见到我愣了一下,想要打开雨衣。他刚抓起一角,就看到我高举的雨伞,抓起雨衣的手又犹豫着放下了,显得有些尴尬。我看见了,心里一酸,扬起笑脸:“爸,雨衣好!躲雨又躲风。”爸爸听后也笑了,他用略微沙哑的声音轻轻回应:“当然了,可不能让你淋了雨。”爸爸这句短短的话语,让我鼻尖发酸,眼泪差点流下来。爸爸的一句“上车”把我从伤感中拉了出来。
我麻利地上了车,躲进爸爸宽大的雨衣里。雨衣内竟如此暖和,将冬季的严寒阻隔在外,前面爸爸的体温也温暖了我冰冷的身体。一直以来,爸爸都用宽厚的肩膀给我温暖,帮我挡风阻雨……
想着想着,爸爸那风中飘扬的发丝也变得可爱起来。爸爸,現在你做我的“遮雨棚”,将来我来当你的“避风港”。我悄悄地靠近爸爸,轻声撒娇:“爸爸……”
“嗯?”
“没事,叫叫。”“墙”没有了。
穿旧巷,过回廊,夜风吹开了晚墙。风雨中,是我和爸爸相互依偎的身影……
【福建安溪县城厢中学行远文学社,指导老师:梁晓金】
点评
本文中“我”和爸爸的形象血肉丰满,而这离不开生动的细节。细节描写的基本要求是“真”与“精”。“我”和爸爸之间“墙”的出现与消失,其实都随着“我”的言语和行为的改变而改变,这是“真”,符合生活实际,经得起推敲。“我”的拒绝导致了爸爸“那挺立飒爽的头发,似乎一下子被落寞的秋风吹倒了,黯然无光”,而“雨滴一点点打湿我的头发”。这样的描写又表现出了“我”的“愧疚”,这是“精”,能表现出人物的内心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