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大花园研究
——以衢州市灰坪乡灰坪村为例

2020-11-24 10:02:14方林娜王克尘戚贾苡
淮阴工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庭院花园建设

杨 胜,方林娜,王克尘,戚贾苡

(1.衢州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浙江 衢州 324000 ;2.华中农业大学 园艺林学学院,武汉 43007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当代乡村振兴的主要任务是要提高农村的经济、政治与文化水平,依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建设策略,根据自身地方特色建设新时代的中国乡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提出:提高农村农民生活保障水平,塑造美丽乡村新风貌[1]。基于习近平总书记的乡村发展理念,浙江省衢州市提出了以乡村大花园建设为核心建设方针, 基于“两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示范区、绿色金改试验区为支撑,打造自然的花园、成长的花园、心灵的花园的“活力新衢州、美丽大花园”理念。

2018年以来,浙江大花园建设开局良好。以嵊州建设美丽乡村大花园为例,嵊州打造独具匠心的村落景区,全面推进村庄规划、村庄设计和农房设计,加强农房的管控和风貌引导,确保农村建设上层次、有档次。本文以灰坪村为例,重点剖析农村庭院改造设计与乡村生产及生活的联系,进一步研究乡村规划与乡村旅游建设,并在此过程中探索出一种新时代美丽乡村大花园改造模式。

1 研究对象

以衢州市衢江区灰坪乡灰坪村为研究对象。灰坪村是灰坪乡的核心村落,而衢江区灰坪乡坐落于衢州市的北面,距主城近66 km。全乡占地52.36 km2,东边紧邻上方镇,南临庙前、太真乡;西北与淳安县相交,如图1所示。该乡共辖8个行政村,44个自然村,1207户,4375人,而灰坪村,正是其中之一。

图1 灰坪乡灰坪村区位图

规划实践前,灰坪村民居建筑风格较普通,为砖混砌体结构,以坡屋顶建筑为主,建筑多为农户自建,参差不齐。门前统一水泥地,严重缺少植被,建筑与环境显得极不协调。房屋由农户自行设计建造,内部设计和庭院规划不够规范,安全性不高,搭建的砖瓦结构房屋多为危房,存在安全隐患。庭院的多处空地未进行规划,水泥地的浇筑亦不够规范,易出现开裂的情况。柴火和建造房屋的余料随意堆放在庭院内,部分农户家的围墙破坏后未进行修葺,外部环境不美观,如图2所示。农户们对于目前的现状虽然有对庭院环境改变的想法,但农户们更加青睐于整体居住环境的实用性,便于自身的生产生活。

图2 灰坪村原始风貌图

2 研究目标现状分析

灰坪村用地以大面积林地为主,部分为村庄建设用地、耕地、牧业用地。当地土地开发利用率较低,村民活动对土地影响不大,仍然保持着优良的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空间较大,适合开展多样性经济发展模式。该村已经具有一定的基础设施,在电力、水利、交通方面已可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但还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公共服务设施十分缺乏,整个灰坪乡现仅有小学一处,没有幼儿园,极大程度上不利于校园教育,以致于青年人口流失,更加缺少乡村建设人才。灰坪村虽设有乡村卫生院,但却没有实质性的作用,村中以老年人群为主,村中就医困难。同时村庄中未设村民活动中心,使村庄缺少集体性的娱乐活动,缺少文化建设,如图3所示。

图3 灰坪村现状

灰坪村空气质量优良,但是由于无任何污水处理设施,生活污水直接排入附近沟渠,对水体有一定的污染。尤其是牲畜粪便破坏村庄环境,固体废弃物随地倾倒,垃圾堆积现象严重。该村距离主城较远,周围基本为林地、河谷地和山林,无污染企业,空气清新,生态环境良好[2]。

综上,灰坪村的建筑庭院风格单一,主要以前院式为主,房屋的建筑结构单一,以砖为主体的结构为主,庭院的功能主要以种植和养殖的功能为主,根据问卷调查搜集反馈,灰坪村83%的家庭不具备独立的厨房以及厕所的布置,并且村民对庭院以及住房的现状满意度一般。

改造前的灰坪村庭院的人居环境十分恶劣,日常不用的物品可见随地摆放,造成村民居住的环境条件差和庭院的杂乱无章。同时牲畜的活动区域没有进行合理的规划,导致庭院的牲畜粪便垃圾混乱。大面积的水泥地使整体庭院布局单调,庭院缺少植被以及美化措施,庭院环境与建筑环境极不协调。

3 乡村大花园设计方法

3.1 乡村大花园设计概念与手法

衢州市作为浙江省大花园建设的核心景区,自然生态环境优良,乡村区域面积广大,拥有优质乡村发展资源,是践行乡村振兴战略的先行地。在市委“3752”乡村大花园振兴体系的指导下,以生态功能定位的乡村大花园建设已成为衢州构建全域大花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涉及家家户户的美丽庭院创建作为乡村大花园建设的细胞工程,提升了农村民居风貌,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构成了“大花园”的“小景致”,表达了百姓对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而美丽庭院的设计,以培育文明家风为切入点,按照“因地制宜显特色,整体布局巧分区,花果菜蔬添生机,艺术墙绘展新风,绿色循环可持续”的设计理念,打造符合大花园建设原则的美丽庭院,串“珠”成“链”,以小庭院的美化带动整个村庄人居环境的全面提升,助推美丽乡村建设,打造乡村大花园建设的衢州样本。乡村大花园设计模式是一种新时代下新的建造模式,它集中体现保护乡土庭院建造和传承本土文化的现代建造两种模式的优势,实现其差异互补[3]。

3.2 具体改造方式与实践

乡村庭院与城市居民院落之间差异性大,因此需要符合实际、因地制宜是对乡村庭院进行改造设计的基本原则[4]。坚持设计类型的多样性,元素多样性如绿植花卉、手工艺品、废物利用改造、各类石材铺装等。废弃的轮胎、玻璃瓶、旧砖、木料等诙谐的低技建造,通过建筑的可持续、环境的可持续和人文的可持续给乡村建设赋予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村民是需求方和主体,考虑村民需求是做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并且乡村地区量多面广,设计要秉持深入到乡村实际使用中,建立可持续的、有实用性的庭院设计原则。改造过程中应该尽可能体现建筑庭院空间、构造、材料、色彩等方面的多样与统一,缓解和改善形式风貌紊乱的问题[5]。

本改造方式提出乡村庭院设计的主要七大模式,如图4所示:用自然材料如竹竿制作的围栏;采用青砖或者废旧砖材,通过镂空的不同堆叠法,打造出特色性的围墙;利用废物改造,营造艺术小品;水池以规则形状,欣赏和使用功能兼并;铺地采用当地已有石材为主,以草坪的植入丰富铺地的多样性;墙绘宣传中国传统文化,提高文化自信;规则状花坛设计;保留菜园,并适当使用自然环保的材料做篱笆。

图4 灰坪村庭院改造模式

图5 灰坪村改造后风貌图

运用本改造方式实践后如图5所示,针对以上的农村庭院现状问题,首先将庭院的整体布局做了功能上的区分,将人的活动区间与牲畜活动区域区分开来,从根源上解决庭院环境污染的问题。其次,针对当地的建筑风貌,利用当地的旧物改造,为庭院提供合适的庭院景观,同时为当地人们所接受的庭院墙绘也大量的应用在改造设计之中,简单的几笔美化就为庭院增添了不少的光彩。最后为农户们的庭院增添了具有实用功能的果树以及菜园,不仅使庭院的景观得到了丰富,同时也是农户们喜闻乐见的一种庭院设计方式。

3.3 大花园建设的基层回应

3.3.1改造结果

改造前庭院杂物随地摆放,杂乱无章,改造后有条不紊摆放。庭院改造前杂草丛生,缺少植被,改造后植被种类丰富,易打理。改造前庭院铺地以大面积水泥地为主,改造后铺地样式丰富。改造前庭院装饰杂乱,新旧交替,风格不一,改造后风格统一,体现当地人文环境。改造前庭院很难打理,改造后便于村民打理。改造前庭院牲畜无明确养殖空间,改造后人畜空间隔开,庭院整洁美观。总体上,村庄中庭院进行改造后,灰坪村的整体人居环境有了提升,庭院功能清晰划分,交通流线分开,实用性植被的种植使许多村民形成了打理庭院的意识,同时未参与庭院改造的部分村民对于已经形成的村庄中的庭院风格十分满意,自发地对本模式的庭院设计风格进行模仿。以小见大,从较小的庭院改造,逐渐扩大到整个村庄,使村庄的整体环境以及基础设施水平得到了提升,为后期村庄的乡村旅游开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3.2居民满意度调查

在改造活动结束6个月之后,本团队回到改造地点进行了后期的调研,进行满意度调查,调查结果见表1。

表1 庭院环境改造满意度调查统计 %

其中62%的农户对庭院环境改造后视觉上的美观度表示满意,35%的农户对庭院功能的实用性、便利性表示满意,65%的农户对庭院植被的实用性表示满意。部分农户希望改造设计方案能够更加降低整体的改造成本,同时改造完成的庭院能够更加便于打理和修复,提高其功能性,且有足够的自我发挥空间。

4 乡村庭院改造模式总结与反思

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如何规范出多种适用不同环境的具体庭院模式极其重要。农村区块是我国人居总区块的主要部分,因此乡村庭院设计改造实施工作量大、复杂、涉及面广,而恰恰我国长期形成的设计资源都是在城市。现下乡村需求大而适用各地的具体先例不多,这也是本论文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乡村庭院规划设计的前提和基本原理与城市别墅庭院设计有许多不同之处,许多城镇适用的标准不能直接套用,乡村本身现况也较复杂,其区块具备原已形成的体系,并不是“在白纸上作画”,它有着更复杂的气候地形等自然因素、民众意识需求差异等不确定性,如乡村地区已存在的基本特征,土地产权、治理模式、生产生活组织方式等。本论文提出的模式基于灰坪村实际改造项目,不只是美观样式,还考虑了用户所在地的具体情况,针对不同地区给出因地制宜的庭院样式,比如考虑菜园的设计。本研究提出的大花园主题营造范式主要从四个目标与原则出发,在保护、传承、创新的原则下展开构建大花园主题庭院的营造,如下图6所示。大花园建设需要保护乡土庭院建造,需要传承本土文化,需要创新。乡村大花园必然是生态宜居、文化延续、整洁有序、富有活力的,其建造方式必定兼具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统一[6]。

大花园主题的营造方式拥有自己的目标原则,简单的来说就是在坚守传统固有的建筑营造模式的同时,通过对政策、风水、自然资源等传统元素的综合考量,因地制宜,深入挖掘当地传统的建筑原始风貌,在新时代庭院的营造模式中融入当地的传统元素,推陈出新,通过具有趣味性的空间节点打造,营造出精致具有地方特色的院落空间,在大花园建设中紧跟时代的潮流建设,同时又拥有自己的时代设计特色,打造匠心独具的村落景观[7]。本文所探讨的乡村大花园设计范式主要针对于提升乡村人居环境,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下,还需积极思考如何通过打造生态宜居的新时代乡村新风貌,进一步发展乡村优势特色产业,着力培育文明乡风并结合现代化的乡村治理,使农民真正实现生活富裕的最终目标。

图6 构建大花园主题的营造模式

5 结语

通过模式化的设计,使地方的庭院设计风格得到了统一,同时节约了整体庭院改造的造价,提升了整体工程的施工速度,且符合村民们心里的价位期待。通过后期对村民调查结果的反馈,也发现村民更加倾向于持久性和使用性强、便于打理的庭院景观,为后期的方案改进提供了宝贵的意见。乡村振兴任重道远,乡村美丽大花园的建设仍然需要探索。灰坪乡灰坪村的大花园实践从乡村庭院设计改造出发,在保护乡土建筑原始庭院风貌与空间格局的同时,传承建筑特色发扬本土文化,创造趣味性空间与节点,营造精致且具有本土特色院落空间,实现乡村大花园建设的微实践,为推动当地的乡村振兴与农村旅游业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猜你喜欢
庭院花园建设
回到庭院
时代邮刊(2021年8期)2021-07-21 07:52:40
庭院
文苑(2020年7期)2020-08-12 09:36:24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中国外汇(2019年18期)2019-11-25 01:41:56
庭院中的童年
可爱花园
夜晚的花园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电子制作(2018年14期)2018-08-21 01:38:28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人大建设(2017年10期)2018-01-23 03:10:17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民生周刊(2017年19期)2017-10-25 10:29:03
爱护小花园
童话世界(2016年26期)2016-08-22 12:1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