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阔/东北师大附中净月实验学校教师
日本学习院大学文学部教授、教育学博士佐藤学先生走访多个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扎根课堂,同一线教师一起直面学校改革的挑战,并著有数本教育专著。其中,《静悄悄的革命——课堂改变,学校就会改变》以大量鲜活的课堂教学案例,表达了作者关于教育教学、课堂改革、教师发展等学校变革中诸多因素的思考。他的另一本书《教师花传书——专家型教师的成长》阐述了当代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命题——教师的“工匠性”与“专业性”兼备的特性。
我国和日本的文化及教育传统有很多相似之处,如今都正经历着一场教和学的“静悄悄的革命”。我们可以在佐藤学老师的教育教学专著中挖掘其教育思想和课堂教学理念,反思目前我国基础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拓展未来教师专业成长路径,以期在学校内建立优质、高效、民主的教育教学和教师发展环境。
第三十七届东北师大附中教学“百花奖”净月校区分会场 体育学科授课现场
通用技术学科教师李卓霖参加全国教学技能大赛现场
【专著金句援引】“教师工作的本质不只在教学,更是学习。”——《静悄悄的革命》;“优秀的教师一定是自下而上,基于草根改革而成长的。”——《教师花传书》
目前,让各学校的教研部门头疼的是教师在专业发展中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经常是推一下动一下,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应付了事。佐藤学老师为此指明了出路:学习,自下而上地成长。教师从内心深处有了学习的强烈愿望,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检验和提升,尝到甜头,再发现新的问题,就会又产生新的学习动力。这种良性循环的学习是提升教师专业发展自觉性的不竭源泉。
作为学校教研部门,可从以下几方面激发教师的自觉成长。
1.激发教师发展动力。除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外,还有一种情绪劳动。通过奖励机制和职称评定机制等,让教师通过努力,得到肯定,以此调动教师的积极情绪。
2.降低教师职业倦怠。老师们每天重复同样的工作,时间久了,就会失去激情与热情,看不到未来发展的方向,缺乏继续奋斗的动力。为老师争取适合提升学习的外出培训机会,让老师们走出去,开阔视野,从而产生更高、更远、更广的职业追求。
3.提供教师发展平台。在各种教研活动、各级各类教学大赛中,教师们经过努力取得好成绩,展示自己的实力,这本身就是对教师成长注入的一针强心剂。当骨干教师发展遇到瓶颈时,学校将他们推出去,派他们去讲座、送课、帮扶和交流,不断提升理论水平,促进教育教学实践。
【专著金句援引】 教师必须是“工匠性”与“专业性”兼备的专家。“匠人”是通过模仿与修炼来学习的,“专家”则是通过反思和研究来学习的。教师工作的本质不只在教学,更是学习。——《教师花传书》
东北师大附中首任校长陈元晖先生说:“附中教师不做教书匠,要做教育家。”教师不能局限于常规课堂教学,更要研究教学、研究课堂,做教育家型教师。这和佐藤学先生提出的“工匠性”与“专业性”兼备并不矛盾。教师的成长一般有三个阶段:开始是基于课堂教学的技术熟练成长阶段,这就应该是“匠人”的阶段,然后发展到基于教学研究的教学学术成长阶段,最后到基于学科研究的专业学术成长阶段,也就是“专家”的阶段。
在“匠人”培养的阶段,学校可以组织教师教学基本功的培训。我校以传统的“五个一”工程,即“一堂好课、一套好题、一张铁嘴、一手好字、一篇好文”,对教师课堂教学、教学评价、人文素养提升等方面进行培训。在此基础上,引导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参与课题研究,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进行讲座和培训,请省市教研部门的专家进行中高考备考策略指导。
除了从外部聘请专家外,还要挖掘内部资源,比如利用网络平台,组织本校名师录制《名师讲坛》,分享教育教学经验;充分发挥专家委员会的作用,在学校各类学术活动中点评、指导。
第三十七届东北师大附中教学百花奖 净月校区分会场——英语学科授课现场
【专著金句援引】 润泽的教室让每个人的呼吸和节律是那么的柔和,大家安心地、简单自如地构筑人与人之间的关联。学校中“学习”的本质是在教师的介入下,学生自立地、合作地进行的活动。——《静悄悄的革命》
传统的课堂,教师讲为主,牢牢掌控着课堂,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在教改大潮推动下,小组合作学习成了必须的学生学习方式,课堂上学生踊跃发言,课堂氛围热热闹闹,但是课堂上,学习是否真正发生?佐藤学老师的著作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和谐的课堂教学画面:学生在相互的帮助下,在老师的关注下,让学习静悄悄地、真实地发生。
在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中,我们采取的是“一堂好课为引领,常规课堂为主战场”两条腿走路的办法。每周“一堂好课”,践行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堂教学改进模式,请专家委员会成员做现场点评,全体青年教师及学科组教师参与听课及评课。
在一堂好课的引领下,老师们在常规课堂上不断实践、反思和提升。
【专著金句援引】第一年:建立教师间公开授课的校内教研体制;第二年:以授课的方式和教研活动进行研讨;第三年:把新的授课方式和课程设置正式固定下来。——《静悄悄的革命》
各个学科是否应该建立固定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虽说教无定法,但是相对固定的教学模式让老师们在教学中有一个可遵循的大体思路,不至于各行其是。所谓的“固定”,不是绝对的不变,针对不同的课型、教学内容和学段,教学模式有所不同。
佐藤学老师认为学校是一个“顽固”组织,不是一两年就能改变的。教学模式的固定需要至少三年时间,前提是互相听课,然后进行研讨,最后才能把教学模式固定下来。
我校组织各个学科教研室研讨学科教学模式,比如高中地理学科教学模式是“1+5+2”自主合作教学模式(见图1)。课前,有自主学习的环节,学生进行地理图文预习;课上,自主合作有五个步骤:预习检查、情境创设、问题导学、自主合作、情景再现;课后,有两个环节,即反思总结和知识迁移。这几个步骤和环节基本能适合各学段地理课的课型和教学内容。
教学模式初步确定以后,学校组织教师相互听课研讨,检验该模式在常规课堂中的运用效果,并深入探讨该模式是否适合所有课型和教师,是否符合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当老师们讨论后基本达成一致后,在“一堂好课”中进行展示,请专家把关,再进行新一轮的常规课堂实践。循环往复,不断改进和提升。
【专著金句援引】教师在养成匠人气质的过程中能够遵循以下三种规范:1.注重对每位儿童的尊重;2.关注教材的可能性与发展性;3.注重自身的教育哲学。——《教师花传书》
图1:高中地理学科“1+5+2”自主合作教学模式
图2:教师学习型组织框架
佐藤学老师倡导教师要先养成“匠人”的气质,那么,这个气质如何才能形成呢?他认为三方面的规范是必要的,那就是关注儿童、关注教材、关注自身的教育哲学。这也为我们学校的教育教学研究指引了方向,那就是关注教育的对象:学生;关注教育教学的内容:课程;另外,还要研究教育教学的规律。
学校的教育教学靠课题研究去引领和拉动。以往老师们认为课题研究是评职晋级的必需,不得不做,学校对于课题也没有特别的方向引领,老师报上来什么就是什么。学校应该根据国家教育发展方向及学校发展需求对教师申报的课题给予方向性引领和管理。我校对课题实行三级管理,首先由教师个人向学校研究室申报,由研究室初步审核后进行全校宏观调控。有些部门和学科申报的课题相关性强,研究室就将几个课题整合成一个,并提升课题的级别;
有些学校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却没有老师和部门申请相关课题并进行研究,学校应进行动员并指引其申报。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请省市教研部门的专家从立项、开题到中期汇报再到最后的结题进行全程指导。
【专著金句援引】打开教室的门,做“合作性同事”。——《静悄悄的革命》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为适应办学目标和定位对教师队伍的锻造与培养。而教师的发展不是一个人单打独斗,佐藤学老师提出“合作性同事”,旨在建立人人参与的教师教科研,并且将其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来抓。
“合作性同事”需要在共同的平台上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因此教师学习型组织(见图2)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常规的集体备课、组会、听评课等都是学习型组织的正式活动;教师自发组织的沙龙、社团等,甚至几个任课教师在一起讨论关于班级个别学生的问题,都可以算作学习型组织的活动。学习型组织建立后,学校需定期举行活动,进行必要的监督、管理、评比和总结。我校组织的教师教学叙事大赛,学科组会观摩等对于教师合作式教研搭建了平台,提供了支持。
【专著金句援引】教师的实践研究并不是要加入“新”的东西,而是不断砥砺真正必要的东西,下决心剔除不必要的东西。——《教师花传书》
教师培训如火如荼进行的今天,很多学校都想搞些创新,加点儿新鲜的内容,但是否被老师接受?是否真正对教师发展有利,对学校发展有利?沉下心来思考其实效性,这是佐藤学老师严谨的教研精神的体现。他提出的“真正必要的东西”和“不必要的东西”究竟该怎么区分?该如何砥砺或剔除?
2019年教育部出台制度性文件,实行目录清单,清理与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无关的活动,创设清静的教书育人环境。我校研究室提出提高教师培训实效性的“三不”,即不从众,不求异,不功利。不从众——不能别人怎么做,我也怎么做,而是根据学校和教师的实际情况,量身定做。不求异——不能以为只有创新才能出彩,坚持做好常规工作,坚持到底,才能抓成效。不功利——从教师培训的目的上看,不为教师评职评优和短期利益,也不为了学校业绩数据的充实,而是从长计议,为教师终身发展服务。
佐藤学教授的两本代表性的教育著作,以鲜明的案例展示了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构建同僚性、参与课堂变革的专业场景,剖析了教师的学习与自我修养现状,关注了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呼吁教师回到课堂原点,不断反思和砥砺前行。他基于多年教学实践和研究凝结的教育思想,对于一线教师的专业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对于学校教研部门组织教师培训、拓新教研渠道、加强学科建设有着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