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0-11-24 16:46武威市凉州区金河镇九年制学校
甘肃教育 2020年5期
关键词:知识结构手段信息技术

○ 武威市凉州区金河镇九年制学校

一、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1.死板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利于信息技术课堂效率的提升。目前,大部分农村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师依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教师讲得“不亦乐乎”,学生却听得“一塌糊涂”。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型极强的课程,教师一味地给学生灌输生硬晦涩的理论知识,学生肯定难以消化和吸收,这种“大田漫灌”的教学模式得到的结果只能是:教师讲得费劲,学生听得吃力,致使课堂效率低下。

2.单一的课堂教学手段,不能有效拓展学生的知识结构。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教育装备的多样性促进了教学方法的丰富多彩,一些先进、高效的教学手段已经在教育发达地区的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在广大农村地区,仍有一部分学校,信息技术教师受到传统教学的“惯性”影响,对新的教学技术和教学手段不太“待见”,先进的“班班通”交互式一体机设备变成了专职的“PPT”放映机,教师将“PPT”课件演示一遍,就算完成了一天的教学任务,教学手段的单一,使得拓展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结构就成了一句空话。

3.非“静”即“闹”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背离教学目标。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必备条件。然而,在一些农村小学的信息技术课堂上,课堂气氛不是死气沉沉,就是杂乱无章。理论课上,教师在讲台上卖力地讲解,学生在台下安静地“聆听”,课堂的主角不是学生而是老师,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和交流;实践课上,教师和学生各自为战,学生们打游戏、看动漫,教师却疏于组织和管理,课堂环境乱不可言,导致学生所学的知识似是而非,好像什么都懂却又什么都不会。

二、解决策略

1.创新教学模式,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效率。任何一门课程,课堂教学的主体都应是学生而非老师,信息技术课程也不例外,我们要充分利用新颖的教学模式来增加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学习热情。信息技术课程,着重突出的是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此,信息技术教师要走下讲台,去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从原来的“大田漫灌”变为现在的个别指导。同时,要以课堂任务为导向,让学生的上机操作有的放矢。例如,在五年级上册的《让板报变得图文并茂》一课中,教师先要给学生布置任务,让他们完成一份板报作品,之后,我们可以给每个学生加以点评,对完成任务好的学生给予奖励,如送一张电子贺卡或点亮一颗小红星。对完成任务有困难的学生,要及时地给予指导,直至他们能够独立完成。通过任务驱动和现场指导,充分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让他们在课后都有所收获,以此来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效率。

2.以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拓展学生的知识结构。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有利于拓展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结构。例如,在四年级《综合实践——绘制美丽的童话世界》一课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前录制的微课,让学生直观地去感受自己的老师是如何制作电脑绘画的,在绘画过程中,教师要在关键节点处加以强调,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这样不仅节省了时间,还可以真正把课堂交给学生。教师除了录制微课外,还可以利用“班班通”网络资源,搜索和调取各种优秀的电脑绘画作品让学生观看,增加他们的信息量,拓展他们的知识结构,开阔他们的信息技术视野。

3.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一大“法宝”,教师的讲解要紧扣学生的思维,不能照本宣科,避免学生产生听觉和视觉疲劳,可用学生自己的作品为素材,来讲授相关的内容,多与他们交流和互动,提出问题,小组讨论,利用团队的力量制定解决方案,整堂课教师的作用就是引导。学生上机的时候,可以在机房内播放一些舒缓的背景音乐,让他们静下心来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教师要“下沉”到学生旁边,给他们建议,替他们解忧,同时给予肯定,切实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目标上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猜你喜欢
知识结构手段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把握核心概念 优化知识结构
我国正当防卫研究的网络知识结构与核心脉络
概率统计知识结构与方法拓展
创新执法手段,提升执法能力
限行不是手段 立法才是根本
基于九因子模型的新手教师TPACK知识结构分析
逻辑接续及其表达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