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山
(西藏日喀则市拉孜高级中学 西藏 日喀则 857000)
作者认为在高中时期的地理学科对于学生能够来说是一门十分实用的学科。在地理学科的教授过程中,教师最重要的是训练学生独立学习地理基本概念主动意识,通过阅读相关内容提升自己认识地图、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为了提高师生交流的有效性,需要建立与学生的通常有效且双向的交流渠道。因此,在高中地理的教师和学生之间,应用交互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十分有必要的。
师生互动教学模式是基于目前新课程改革的现代教育模式,让师生之间实现对话式交流的教学模式。
(1)对话般的交流可以有效激发对互动的主动性。
(2)通过交流和交流,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尽最大努力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可以拉近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3)通过师生之间的心灵交流,可以提高师生之间的友谊。
2.1 课前环节。
(1)交换个人信息。在课前的环节,教师与学生都需要作简单的自我介绍,包括个人的基本的信息和兴趣等。这些信息使学生能够尽快理解自己,制作主题,活跃教室的教学气氛。同样,教师不仅应该做到理解学生的基本个人信息,而且应该在让学生进行自我介绍的过程中理解学生的性格和想法。
(2)交换地理经验。地理常识的教学在地理学科的教授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部分,在高中生的情况下,他们大部分都有旅行经验,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所以教师可以和学生分享旅行经验,并很快调动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同时,提到关于有趣的事情,也能提升学生对于地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2 课堂引入环节。
(1)讨论地理知识。由于高中地理知识比较系统和专业,教师需要选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使用的地理知识,其中主要包括基本地理概念、各种地区的地理特征、地图要素的识别等信息。教师应该和学生在课堂详细讨论地理知识,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自由发言,无关对错,勇气可嘉,鼓励同学积极投入到学习进程中。
(2)探索地理作用。教师应该理解地理学是用单词、图表和地图显示世界地理要素的学科。要想学习地理学,首先,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对地理的作用和知识点有自己的见解。如若要进一步走地理学研究的道路,教师需要深入讨论地理和学生的理解。同时,结合世界上感兴趣的地方和自然风景,引导学生构建正确的地理学习价值。
2.3 课堂教育环节——“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1)引导学生熟悉图表图例。图例是图表的语言,是学生正确解释图表的最重要工具。例如,在观察中国自然灾害的地理分布图时,自然灾害在所有种类中都有自己的标志,根据灾害的危险度分为不同的等级。所谓的“磨刀误砍柴”,意味着在学生观察地图之前,教师应该先学习这些图标和传说,并引导他们传达其有用性。
(2)挖掘图表中的隐藏知识。在地理学教科书中,地理学知识不是写在纸上,而是凝结在小地图上。教师应该做的是引导学生挖掘图表中隐藏的知识。例如,在观察被塌方冲走的村庄的照片时,教师和学生为了探寻塌方的主要原因,观察并讨论村庄、植被、土壤等信息周围的地形。
2.4 课堂总结。
(1)概括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在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时必须采用过程评价并尽可能强调学生的优点。这是有意应对学生,不是恭维,而是提高对学习的自信。当然,批评和订正在总结学习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教师在批评和修改时应该注意时间和界限,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2)鼓励学生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作为课堂教学的科目之一,学生当然有权评价教师。并且只要有一个学生主动进行评价,后面的学生就可以大胆提出建议,师生交流就会变的更好。
总之,在高中教师进行地理学科的教授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按照学习的兴趣积极性和学习的期待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对话关系,渗透到知识教育、能力教育和其他教学内容中。在获得学生认同感的前提下,教师的所有指导的交互方法可以发挥本来的教学作用和价值,改善交互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