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陪读的利弊
——以会宁县陪读现象为例

2020-11-24 17:50会宁县第四中学
甘肃教育 2020年1期
关键词:会宁县健康成长子女

会宁县第四中学

据考察,会宁的陪读现象始于上世纪90年代,2000年渐成气候,2006年以来,陪读之势蔚然成风,目前已形成规模,达到高潮。陪读家庭大量在学校集中的县城与中心乡镇学校周边,跟随子女为其读书服务,照顾起居,料理生活。会宁式陪读从广义上可分为县城陪读、乡镇陪读。从狭义上可分为生活陪读、监督陪读、攀比陪读、留守学生陪读等。陪读是当今教育体制催生的一种特殊现象和产物,牵涉家庭、人员众多,影响面积广,范围大。陪读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的正面意义,又有消极的负面影响。

一、积极意义

陪读是家长与子女沟通的有效途径。家长陪同子女,和他们一同读书、学习,一起探讨生活中的问题,容易与孩子思想相融合,从而产生共同语言,便于家长更好地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思想、见解、爱好、兴趣、志向等,使家长能更好地理解孩子。另外,陪读还可以促使家长成长。当今社会发展迅猛,知识更新日新月异,要求每个人在一生中要不断学习。家长和孩子一起读书,实际上是在和孩子一起学习、成长的过程,所以陪读不仅是对子女生活上的照料,也不是监督和督促,而是与时俱进和孩子一起学习,一同进步。

陪读是一种新型的亲子活动。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由于工作及生活的需要,家长往往和孩子的交流与沟通越来越少,共同交流的话题也越来越少,彼此间的感情因此受到冲击,甚至产生隔阂。但是陪读无疑是一种新型的亲子活动,是弥补这一缺陷很好的方法。它可以让孩子与家长有更多交流的时间,增进家长对孩子的了解,认识青春期孩子的变化和需要,从而能够了解孩子、理解孩子,有效地引导孩子,更好地消除彼此间的代沟,促进孩子成长、家长进步等。

陪读可以实现对学生的有效督促及管理。中小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特别是初中阶段,孩子正处于叛逆的青春期,生理和心理上的发育都还不成熟,所以其自控能力还不强,情感极容易波动,身心极容易受身边不良事件的影响,特别是留守学生,父母常年在外,如有家长的陪读,从一定程度上能对子女的不良行为和嗜好有效约束并加以积极引导,从某种程度上可以实现子女的健康成长及学业上的进步。

二、消极影响

陪读孩子可能发生心理依赖,过度依赖长辈会给孩子健康成长带来诸多不良心理阴影。包括造成怯懦胆小、缺乏自信、依赖性强、人际关系不佳等,甚至可能发生逆反心理、厌学弃学等极端问题。

1.陪读影响学习责任,产生心理依赖。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陪读容易让其形成错误观念。甚至有时要物质奖励才能学习进步,时刻有父母指导,作业做错有人检查;作业不会做有人会解答;从小养成粗心大意、不善思考、思维懒惰、做事畏难,自控力、独立性差,依赖性强,一旦父母离开,变得胆怯、被动、无主见,独立面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差。

2.陪读增加心理压力。家长放下手头工作全职陪读,日常开支更大了,子女的学习压力加大,会背上沉重的精神包袱,加之家长的期望又高,一旦没考好,达不到父母期望,觉得对不起父母,心里愧疚,导致焦虑、烦躁、恐慌、自卑、自责,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3.陪读加重家庭负担。陪读实际上是家长舍弃部分家庭劳动,为了陪读不仅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还需要付出一定的经济代价。陪读使得农村留守老人增多,生活困难。父母带孩子去城里打工求学,老人在家务农,生活不便,同时陪读的绝大多数是母亲,城乡观念、生活方式的差别,致使家庭出现不稳定因素。因此,陪读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村的不稳定因素。

总之,陪读有利有弊,希望陪读家长做好物质和精神上的准备,一切以家庭和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为出发点,科学管理,快乐生活,让孩子走上健康科学的成长之路。同时,政府应加快城乡教育一体化、均衡发展步伐,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以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大局势。

猜你喜欢
会宁县健康成长子女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开心农场”进校园——会宁县小学劳动教育见闻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更正启事
会宁县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助推器
因为有你,我才健康成长
她为“破烂王”子女办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