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 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强调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评比考核事项,统筹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统筹规范精简相关报表填写工作,统筹规范抽调借用中小学教师事宜,强化组织保障”。《意见》也提出了总体要求:“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聚焦教师立德树人、教书育人主责主业,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切实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宽松、宁静的教育教学环境和校园氛围,确保中小学教师潜心教书、静心育人”。这一举措契合了教育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为教师真正减负增能、提质增效提供了制度遵循。
教师承担着传授知识、传播思想、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时代重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教师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着力打造“四有”教师队伍;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改革创新,服务社会,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征程上默默耕耘,无私奉献。
然而,由于一些历史的和体制机制方面的原因,一段时间以来,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做法的影响,教师特别是中小学教师的额外工作负担过重,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受到干扰和影响:督查检查评比考核名目多、频率高,各类调研、统计、信息采集等活动交叉重复、布置随意,有的只重痕迹不重实绩,占去教师正常的教育教学时间甚至业余时间填表格、做计划、写总结、交心得、答问卷,广大教师疲于应付、忙于琐事,反映强烈;各种“活动进校园”让教师和学生花费不少精力和时间组织参与,看似必要实则成了有些部门工作留痕迹的陪衬物;有的学习培训不仅没有实际效果反而让参加者形成了在微信圈中发照片、传视频、示存在的形式主义做法,影响了教书育人良好风气的可持续发展;一些地方和部门在落实安全稳定、扫黑除恶、建设拆迁、搞庆典、抓招商等工作时,经常向学校和教师摊派任务、抽调人员等等,给教师增加了不必要的工作负担和精神压力,影响了教师的职业形象、职业尊严和良好的尊师重教社会氛围。因此,我们应坚决执行《意见》精神,切实减轻基层一线教师的负担。
坚持问题导向和效率导向,为督查检查评比考核做好制度设计。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如何解决治国理政所面临的复杂难题,在许多重要场合多次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主张今天我们共产党人要带着问题搞建设、抓改革。用制度落实问题,让督查检查评比考核出在必要时,落在必须处,彻底减少项目,降低频次,彻底杜绝只重文字痕迹不重工作实绩的做法。坚持问题导向,就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要有直面问题、查摆问题的勇气,要有深入剖析问题、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准确恰当地运用好“显微镜”和“望远镜”,真正做到问题在哪里,督查检查评比考核就在哪里;督查检查评比考核在哪里,效率就在哪里,始终坚持把排查和化解矛盾问题作为督查检查评比考核的第一要务。
紧盯提质增效、减负增能总目标,让教师轻装上阵,潜心教书,静心育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社会和广大教师要牢固树立质量效率意识,紧盯教书育人主责主业,优先保障教育教学活动,确保教师的时间和精力集中投入到研究教学方法、钻研育人策略、提高质量效率上来,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做法,从根本上减少对教育教学影响和干扰的项目及频次,始终坚持把减负增能、提质增效作为担主责务主业的首要任务。同时,也要正确处理好主责主业与其他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掌握平衡,把握重点,让有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活动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多渠道促进质量更好提升和效率更快增长。
明确主体,各负其责,深化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使减负增能工作言出行随,落到实处。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发挥领导作用,承担好主体责任,加强统筹协调、宣传引导、形成共识、督促落实;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践行和维护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的理念,找准问题根源,精准定向发力,列出减负清单,抓好具体实施;教育督导部门要加强督导,坚持刚性原则,注重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以督促减,以减增效,将督导结果作为政府对有关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奖惩任免和失职问责的重要参考。
新时代呼唤为教师减负增能。全社会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聚焦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做法,从源头抓起,厘清问题,对症施策,齐抓共管,标本兼治,严格清理规范与教育教学无关的事项,共同营造纯正的教育生态,让教师享有教育的幸福,让学生获得幸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