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美琴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右后旗白音察干第二小学 内蒙古 乌兰察布 012400)
应用题是用精炼的语言和文字,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进行阐述,对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行概括,从而形成的一个问题情境,一般由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两部分组成。所谓应用题教学,是指教师通过讲解和引导,促使学生的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通过仔细地审阅和分析题意,借助图表和道具去推理和验算,在有效的情境中去感知和理解题目要求,从中寻找到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之间的逻辑关系和数量关系,从而逐步明确解题思路、掌握解题的步骤和方法的一个有效思维再现过程。通过应用题教学,可以让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实践中体验数学知识无处不在的神奇,感受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从而调动起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积极思考、分析、探究、反思、总结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为学生的自主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下文依据小学应用题的特点,结合自身的教学经历,对应用题的常见类型、解析思路、解题步骤等环节中容易产生的问题,进行简单地分析和阐述,积极尝试新的教学思想和策略,促进学生应用题解题能力的提升。
审题是解决应用问题的第一步,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审题意识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和训练中,通过对文字的仔细阅读和理解,从题目中获取到有价值的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提炼和处理,找到事物变量之间的关系,在反思和逐步积累中养成了一种定向的思维习惯,形成一套清晰、明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例如,在实际教学中经常遇到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做题时审题不仔细,习惯机械地去借鉴其他例题进行模仿,看到已知条件就开始套用公式,遇到题型稍有变化,便错误百出。还有一些学生当老师带着做题时一听就懂一做就对,而到自己单独做题时就不懂得如何去分析题目的数量关系,经常不知从何入手。这些现象的背后,实际上正是暴露出学生没有养成严谨审题的意识,不懂得对问题进行深入地剖析,造成解题能力越来越薄弱。
仔细读题是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的首要任务,增强学生理解能力的关键环节。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对于文字性的资料而言,第二遍阅读跟前一遍相比较,都会产生新的心得体会。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应用问题的时候,对题目内容要逐字、反复地进行诵读和揣度,挖掘字里行间所隐含的已知条件和数量关系,将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在草稿纸上用文字、图表等形式记录下来,这样大脑会逐渐形成清晰的脉络。通过长期的训练和拓展,学生的正确阅读意识和习惯就逐渐养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然而然会得到提升。
小学数学本身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尤其对于语言比较凝练、思想内涵比较丰富的应用问题而言,很多时候仅靠仔细阅读对文字进行分析,仅靠眼睛观察和大脑思考,很多时候很难对题目的含义能彻底领会和全面理解,始终无法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在应用题教学中发现,很多时候教师借助切割移补、画线段图等动手实践活动,能有效地加深对题目的理解,通过图解的方式对各部分之间数量关系进行梳理,能帮助学生形成一个清晰、完整、缜密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此类问题的来龙去脉,促使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该题型的解题方法,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意识,增强了学生综合解析能力。例如,在二年级《排列组合》应用题教学中,有这样一道例题:篮球世界杯比赛,每个小组由四个国家队组成,每个队之间举行一场比赛,共要打几场?像这样比较抽象的问题,仅靠学生观察或者大脑思考,是很难理解并找到解题方法的。那么面对这样的困局,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这四个队分别用数字1——4代替写在四个小纸条,用实物演示的方法进行配对,从而使学生很快掌握解题的技巧。
总之,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学习数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应用问题。小学应用题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教师在教学中要不遗余力地注重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审题意识和习惯,引领学生通过反复阅读题意,在推敲和琢磨中找到事物变量之间的关系,多利用表格统计、线段图等方法进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和头绪,在推理和验证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逐步增强学生解决综合应用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