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国林
(福建省南平市邵武市洪墩中心小学 福建 邵武 354000)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师采用的教学模式都是单一而且固定的,根据教学大纲,制定教学目标,然后以班级形式向学生统一授课,完全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差异。然而,每个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以及数学素养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对于教师的讲解,有的学生可能觉得非常简单,有的学生则可能觉得是云里雾里,完全听不懂教师在讲什么。而且,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师和学生之间基本没有互动,教师的任务就是讲课,学生的任务就是听课,写作业。这种模式固化而且单一,导致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所以,这篇文章针对以上情况,分析了分层异步教学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的实践思路构建。
对于层次最高的学生,课本的基本知识点相对简单,为此,教师在对这个层次的学生进行学习指导时,可以进行适当拓展,从思维角度进行训练,甚至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学习课本,完成课后练习,教师进行答疑便可,无需对课本知识详细讲解。对于层次较高的学生,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堂上,只需对重难点知识进行点拨,对于基础知识,教师只需要通过对学生提问的方式来检查他们是否掌握牢固。这个层次的学生学习能力一般都很强,学习习惯方面则可能存在问题,教师要耐心地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习惯。对于层次较低的学生,教师在课堂上要重视基础知识的讲解,帮助他们打好基础。对于这个层次的学生,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多鼓励,多关爱。这个层次的学生由于成绩比较差,可能会有自卑感,缺乏自信心,甚至对数学以及数学老师产生畏惧心理,因此,教师要多鼓励他们,给予足够的耐心,帮助这个层次的学生练好基本功,在课堂不断提升自己的数学能力。这种分层异步指导会让教师对每个层次的学生的教学事半功倍,同时有效提升课堂效率。
课后练习是小学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模块。学生只有经过大量的练习,才能很好地掌握数学知识点,并锻炼数学思维能力。在传统数学课堂,教师对每位学生的课后作业安排都是一模一样的,要么就是一张统一的试卷。数学能力强的学生可能半个小时才能完成,而数学能力差的学生可能三个小时都无法完成,那么这样的课后练习显然对那些层次较低的学生没有任何用处。在分层异步教育模式下,教师要根据层级不同的学生,安排不同的练习题。对于层级较高的学生,教师可以安排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习题,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对于中间层次的学生,教师则可以安排难易结合的习题,既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又能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提升。对于层次最低的学生,教师则应当多安排基础练习,帮助学生练好基本功。例如,教师在围绕“应用题”制定练习内容时,需将应用题分为四个层级:一是兴趣层级,主要针对毫无数学学习兴趣且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需从学生生活中汲取应用题的创设灵感,以学生生活经验为桥梁,引导其通往数学知识的殿堂;二是基础层级,主要针对数学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以例题形式的应用题为主进行创设,使学生通过练习能掌握应用题的解答思路,落实数学教学目标,旨在提高学生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三是能力层级,主要针对数学基础知识扎实,学习兴趣颇高,且数学思维较为活跃的学生,应用题需有一定难度,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能获取成就感,引导其不断挑战并突破自我,达到提高其数学素养的目的;四是创新层级,该层级面向所有学生,依据其自身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情况,展开数学应用题自主创设活动,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同时检验学生关数学知识的学习实况,为教师合理分设教学层级,落实异步教学目标奠定基础。
课堂评价既能帮助学生找到不足之处,还能督促教师对教学方式进行不断完善。在分层异步教学模式下,教师既要对学生进行客观认真评价,同时也要进行分层评价。在传统数学课堂,教师每次往往给那些数学能力强的学生很高的评价,而那些数学水平较低的学生,也得到较低的评价。在分层异步模式下,教师要善于找到每个层次的学生的发光点,根据各个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进行评价。尤其是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一旦他们在数学学习方面有微小的进步,教师都要给予及时地表扬和鼓励,帮助学生获得自信心,培养数学学习兴趣。对于层次较高的学生,如果他们在基础方面有所疏忽,教师也要进行适当指正。评价要以各层级的教学目标为依据,而不能只看学生成绩,是让每个层级的学生通过评价来成长,进步。
综上所述,为了有效构建小学数学课堂,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认真落实分层异步教学法,真正帮助每位学生学好学生,使整个数学课堂的质量得到有效提升,让每位学生学有所得,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