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玲玲,朱玉兰
糖尿病是一项全世界十分棘手的重大慢性疾病。最新全球糖尿病地图显示,目前全球范围内估计在20~79 岁人群中有4.63 亿人患有糖尿病,绝大多数为2 型糖尿病,相当于每11 个成人中就有1 名患者。我国目前拥有1.164 亿(未计入港澳台数据)糖尿病患者,位于世界首位,全球1/4 糖尿病患者来自中国[1]。尽管发病率高,危害重,但是通过提高疾病认识、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等手段,糖尿病是可防可控的。由于病程长,需终身治疗,患者对糖尿病知识掌握低,自我管理意识薄弱,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管理需要一支专业的医疗团队,以及个性化的强化健康教育模式[2],以达到增强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熟知糖尿病相关知识,控制血糖目的。
本次研究选取2019 年1 月—2019 年6 月收治的100 例2 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常规健康教育模式和个体强化健康教育模式进行对比。
选择2019 年1—6 月住院的100 例2 型糖尿病患者。纳入标准:①符合WHO 糖尿病诊断标准;②年龄≥18 周岁;③愿意参加此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④意识清晰,无交流障碍。排除标准:①有精神异常者;②病情危重,或有严重并发症者不能顺利完成此次研究;③不同意参加本次研究者。将符合标准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50 例。对照组中男32 例、女18 例;年龄29~75 岁。试验组中男32 例、女18 例,年龄31~75岁。两组人员在基本资料、各项指标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1 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患者入院时常规健康教育指导,解答关于糖尿病疑问,出院填写糖尿病知识调查问卷,嘱咐注意事项、发放自我管理手册等教育手段,并在出院后电话随访,询问血糖控制情况,告知复查时间。
1.2.2 试验组
针对个体差异,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同时,有针对性地开展强化健康教育。1.2.2.1 组建健康教育小组
由内分泌科医师、护士长及科室护士、健康教育人员等成员组成糖尿病个体健康教育强化小组,营养师、眼科医师等成员配合完成此次研究。由医师制定患者入院调查问卷,护士负责监测血糖、针对个体进行特定健康教育宣教,健康教育人员组织医师在病区开展糖尿病健康防治讲座及资料收集。1.2.2.2 宣教方式
年龄较大的患者由家属辅助其完成此次研究。①对参加此次调查的医务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包括糖尿病基本知识、护理要点、研究计划和方案、制定本次调查需要的宣传资料及问卷内容。对试验组患者在入院后记录基本资料及疾病情况。②每月组织医师开展2 次专题讲座,每次1 h 左右,主要讲解糖尿病基础知识、并发症预防、如何正确使用血糖检测仪。讲座完成后,组织患者观看关于糖尿病微记录片《合理运动身体棒》《科学监测有保障》《愉悦心情迎曙光》。通过纪录片,让患者认识到饮食、运动和心情对糖尿病的治疗的影响,促使大家做好自我管理。发放宣传折页[3],护士督促患者及家属仔细阅读相关内容,并在每日查房时进行针对性的提问,了解其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③与营养师协调患者饮食搭配,制定专门的饮食计划。并制作糖尿病患者饮食餐,出院后让患者按标准合理搭配饮食。④出院后建立微信群,针对个体接受能力差异,年轻的患者自己主动加入群进行交流,年龄大者由家属加入群聊,每天报告身体状况,指定护士每晚7 时在群内转发糖尿病保健知识、出院护理指导[4],医师于7 点半准时一对一回复解答患者疑问及指导用药。⑤入院后第二天每人发放医师制定的患者自我管理手册,健康教育人员讲解填写要求及注意事项,手册图文并茂,通俗易懂,便于糖尿病患者使用。⑥患者定时上报每日血糖监测情况,由护士负责记录,对血糖控制不好的患者查找原因,进行指导,必要时嘱咐其来复诊。⑦电话回访,出院后每周1 次电话回访,询问血糖控制及治疗过程情况(包括是否遵医用药、合理锻炼、饮食控制、是否发生低血糖)等事项。对自我管理行为较好的患者,每周在微信群内分享经验、心得,与患者进行交流,利用患者之间一种默契,直接或间接的达到指导目的。仔细询问患者在治疗上是否有心理负担,如果有则及时予以开导。以上所有个体强化健康教育指导均在患者出院3 个月时结束此项研究。
1.3.1 糖尿病知识掌握
利用糖尿病知识调查问卷,两组患者按规定填写,进行评价比较。满分100 分,85 分以上为优秀,60~85 分为合格,60 分以下为不合格。
1.3.2 治疗过程情况
根据患者记录的自我管理手册内容,比较两组患者在遵医用药、合理锻炼、饮食控制、血糖监测、低血糖发生5 个方面进行比较判断。
1.3.3 患者满意度
利用问卷星制作满意度调查问卷,从护理水平、态度、服务质量等方面对医护人员进行评价,满分100 分,非常满意>90 分,满意60~90 分,不满意<60 分。
采用SPSS17.0 软件对两组数据进行分析,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 为有统计学意义。
试验组糖尿病知识掌握合格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1,P<0.01)。见表1。
试验组在遵医用药、合理锻炼、饮食控制、血糖监测依从性方面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低血糖发生情况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糖尿病知识掌握程度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治疗过程情况比较 [n(%)]
试验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χ2=10.71,P<0.01)。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例 [n(%)]
糖尿病是一种治疗棘手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控制不良将产生严重的危害,糖尿病常见并发症包括卒中、心肌梗死、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等,可能进一步导致残疾或者早亡。糖尿病及相关代谢紊乱的广泛流行和控制不良已经成为中国公共卫生面临的巨大挑战,应引起高度警惕[5]。
糖尿病虽然可怕,但也是可防可控的。采取有效的健康教育可以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6]。常规的健康教育模式多为入院时的口头宣教,发放宣传折页和出院时强调遵从医嘱等内容,有条件的医院还会做电话回访。这种填鸭式的教育,内容枯燥、形式单一,缺乏连续性和规范性,患者不容易记忆和掌握,健康教育效果不容乐观[7]。个体强化健康教育是针对患者进行的一整套有计划、有目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科学规范的服务,通过向患者提供糖尿病知识解疑,科学规范用药指导,合理安排锻炼和饮食搭配,按时正确血糖监测等强化健康教育内容,并对疾病个体化差异在用药、饮食等方面进行特别指导。个体强化健康教育具有系统性、灵活性,通过对团队的专业性建设,从院内延伸到院外的健康教育,根据患者不同阶段的疾病特征,设置特定的健康教育内容和手段,重视患者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加强,对疾病控制意义重大[8]。
个体强化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给予持续性、针对性的指导,使糖尿病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进一步强化学习糖尿病防治知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尤其是对年龄较大、疾病认识不足的患者,通过实施健康教育指导,能够更加系统深入地了解相关信息,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地遵守糖尿病的相关禁忌事项[9]。
个体强化健康教育可以有效促进医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也会促使医护提高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了解患者的个性化特征与需求,关注患者心理状况,从内外两方面对患者进行疾病指导,提高治疗效果。
本次研究显结果显示,试验组通过个体强化健康教育模式,糖尿病知识掌握程度明显高于常规健康宣教的对照组(P<0.01),治疗过程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患者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P<0.01)。综上所述,将个体强化健康教育应用于糖尿病患者常规指导中,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糖尿病控制疗效及患者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