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市凉州区高坝镇十三里堡九年制学校
小学语文教学要与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找到学习的乐趣。脱离了生活的语文,就如同没有滋养的花朵。生活化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与段落的主旨,还可以降低学习难度。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以学习内容为基础,探究语文知识在生活中的具体运用。因此,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要加强语文教材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扩大阅读量,挖掘生活中的文化内涵;同时,积极引导学生认知事物,体验生活,提升综合素质。本文对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相关的具体举措,旨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语文水平。
随着我国小学教学工作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学理念和方式被提出来,其中最引人关注的便是生活化教学。生活化教学是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将学生身边的生活元素,如物品、事件、活动等,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进而拉近学生与知识之间的距离,增强授课过程的趣味性,使学生能结合自身生活经验更好地理解陌生知识。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曾说:“不结合生活的教育是死的……没有生活支撑的书本也是死的。”[1]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必须与生活结合才能“活”起来。可以说,脱离生活的语文是没有灵魂的,没有灵魂的语文是没有意义的。基于此,教师要深入研究生活化教学的内涵,充分理解生活化教学的应用方式,这样才能彰显出生活化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通常会把教学重点放在增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上,忽视了小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从而严重降低了教学质量。小学生的心智发育还不成熟,很难明白学习语文知识对自己成长的意义,教师若一味地强制学生学习,很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不仅不利于学生学习语文,甚至还会让学生对语文产生厌恶之心。学生一旦丧失了学习语文的兴趣,便很难再开展高效的语文学习,因此,教师要时刻保护、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教师将生活化教学带入语文课堂中,能够给学生不一样的听课体验。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时候,面对的都是陌生的知识点,他们会从内心产生一种对新知识的畏惧感,无法引起学习兴趣。但是,教师若能将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情境、事物带入到教学中,就可以有效拉近学生与语文知识之间的距离,进而增加学生与语文之间的亲密感,引起学生对教师所教授内容的好奇心,激起学生对语文科目的学习兴趣。
2.能够提升语文科目的教学质量。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在不断变化,很多新兴的教学方法被应用到了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但随着教学工作的深入,教师却发现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并没有得到显著提升。究其原因在于,教师虽然能够将不同的教学方式应用到教学中,但开展教学活动时仍然是以自我为中心,不会顾及学生的感受和看法。如,教师在开展分层教学时,虽然已经将学生分成了不同小组,但授课时依然是“我讲你听”,这种做法无异于只是让学生换了个座位,起不到任何效果。
教师将生活化教学引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能有效改善上述状况。利用生活化教学,教师可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尊重他们在生活中的实际感受,倾听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出的声音,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参与感。学生只有在课堂中感受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才能积极地配合教师完成授课工作,教师的授课质量才会得到很大的提升。
1.生活情景再现。语文不仅是一门学习文字的学科,还是一门需要发挥学生想象力的科目。教师要打破课本中文字的限制,将文章中的语言文字转换为生活化的实际场景,满足学生学习的视觉需要。生活化教学对语文教学具有积极意义,教师应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赋予语文课堂新的教学形式,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在平时生活中,我们使用语言作为交流和沟通的媒介,教师要注重知识与生活的统一性,将学生的小课堂变成生活的大舞台,科学有效地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小学教学的趣味性。
如,在讲解统编教材中《少年闰土》一课时,在学生划分段落、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以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通过小组表演的形式将教材内容展现出来。教师要着重讲解各个段落的段意,提高学生参与表演的积极性。学生要发挥自身的能动性,扮演旁白、闰土等人物角色,将闰土捕猹的形象展现得惟妙惟肖。通过结合自身生活实际,以表演的形式再现实际生活中的场景,从学生的表演和教材的内容中可以得出,闰土是一个健康、机智、勇敢的小男孩。教师以这样的方式教学,既提升了学生的参与度,又能使学生深层次地理解教学内容。
2.开展实践活动。在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师不能将学生局限在课堂上,而应将语文知识的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语文源于生活和实践,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积极引导学生走出校园,丰富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实践活动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将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实践活动要基于生活化教学,教师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学生的课外实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小学语文的教学方式与方法。
如,在教学《爬山虎的脚》这篇文章时,教师要先设计实践活动的方案以及教学目标,将课文与实际生活中的爬山虎有机结合起来,为学生理清课文的结构与脉络。首先,教师要讲解爬山虎生长的环境,让学生对爬山虎有个简单的了解与认识。然后,提出问题:“爬山虎叶子的特征有哪些?”“爬山虎是如何攀爬到墙上的?”组织学生前往附近的公园参观,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的方式认知事物,学生一边观察,一边写观察记录,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观察任务后,在课堂上分享自己总结的特点,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对课文进行探究。教师对整篇文章分段讲解,并结合学生观察的实际情况和课文进行对比,帮助学生理解写作内容与结构。教师安排实践活动是小学语文生活化的具体体现,为学生眼中的语文增添了色彩,拓展了学生的想象思维。
3.课后作业生活化。课后作业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学生经过课上的学习与课下的巩固,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为了加强语文教学的效果,教师要将课后作业生活化。课下作业不仅要成为学生巩固知识的途径,也要成为学生扩展课外知识的手段。教师可以安排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发现身边的真、善、美,在语文课上分享,可以增长学生的见识,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养殖喜欢的植物,每天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将植物的变化情况记录在日记本上。比如,学生养一盆花,从播种到开花,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发挥想象力将花的颜色、形状等特点描述出来。因为小学语文的教学重点之一便是培养学生对生命情感的体验。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养一些小动物,如小猫、小狗。然后鼓励学生将小动物每天的生活准确地记录下来,做成一个“宠物笔记本”。学生在观察小动物的时候,能够提升他们对情感的把握能力,还能增强他们将自身情感描绘出来的写作能力;同时,学生可能还会幻想小动物和自己在一起有什么感受,这在无形中也强化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课后作业生活化将语文教学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提高了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4.挖掘生活中的语文素材。小学语文的生活化与教师教学息息相关。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教师也要不断提升核心专业素养,将教学与生活紧密结合。此外,还要深度挖掘语文在生活中的内涵,将二者统一,并达到“1+1>2”的效果[2]。如,学校可以定期召开“小学语文生活化”研讨会,集思广益,教师发表自己的意见、见解及成功的教学经验,从而得到教学启发,促进小学语文与生活的深度融合。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观看相关的电视节目,提升自己的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如,学生通过观看央视的“诗词大会”,能够从中学到很多诗词,提升自己古诗词的储备量。同时,通过节目中教授对相关词句的讲解,学生还能学到很多诗词的拓展知识,进而全面提升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另外,教师可以给学生分享生活中的对联、广告以及文明宣传标语。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将生活中的广告词、解说词摘抄下来,对于那些具有文学价值、对学生写作有帮助的句子,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背诵,增强词汇储备。
教师要引导学生练出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只有热爱生活、认真观察,才能发现生活与语文的关联。如,学生和家长在初夏时节出去游玩的时候,无意间看到公园湖里将开未开的荷花,就会联想到“小荷才露尖尖角”,看到水里嬉戏的天鹅,可能会想到“鹅鹅鹅,曲项向天歌”。再如,初秋时节,家长带学生去草原游玩,看到茫茫草原,学生可能会联想到“风吹草地见牛羊”。如果说生活是一杯咖啡,那么小学语文便是牛奶,两者结合可以让学生品尝到不一样的风味。因此,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文化知识,还要让学生爱上生活。
基于以上阐述可得,小学语文的生活化教学不仅要将课本与生活紧密结合,更要求学生发挥主动性,将课后作业与生活实际相融合。小学语文的生活化丰富了小学教学方式的内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知识,领略语言的精彩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