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人有好姣服者①,有不足于其心,则忸怩而不置②,必易而后慊③。一日,有所之④,袂涅而弗知也⑤,扬扬而趋,乐甚。其友半途而指之涅,则惋而嗟,摄而搔之⑥。涅去而迹在,其心妯妯然⑦,五步而六视,不成行而复。
——摘自刘基《郁离子》
注释:①姣服:漂亮的衣服。②忸怩:不好意思的样子。不置:不止,不停。③慊(qiè):满意。④之:往,去。⑤涅:黑泥。⑥搔:用指甲轻轻刮掉。⑦妯妯然:心烦意乱的样子。
因为衣服有泥点的痕迹,就心烦意乱,不再前往要去的地方而是返回家里。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过于计较细枝末节,就不能轻装前进,也就无法实现目标。
顾盛红
芬森是丹麦著名的医学家,他晚年时想培养一个接班人。在众多候选人中,哈里出类拔萃。但医学研究是门很枯燥的事业,芬森担心哈里无法抵御这份枯燥。
芬森的助理乔治向芬森献计:可以让朋友出面,以高薪聘请哈里,测试一下他。但芬森一口拒绝了乔治的建议,他说:“永远不要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俯瞰别人,去考验人性。人非圣人,人性是最脆弱的,经不起考验……我们这样的考验是残酷的,我们一方面用轻松高薪的工作去诱惑他,却同时又希望他能拒绝,这是自相矛盾的。”
芬森经过反复考察,最终还是选择哈里作为他的弟子,将他毕生所学精心传授于哈里。哈里在芬森的指导下潜心学习,几年后,成为丹麦著名的医学家。当他听说当年的事时,感慨万分地说道:“如果当年恩师真的采纳了乔治的建议,假意用高薪测试我,我肯定会上当。因为那时,我的母亲患重病在床,弟弟妹妹们没钱上学,家里穷困潦倒,负债累累。一份高薪的工作对于我来说,是个巨大的诱惑,我没有能力去抵御它。如果事情真如这样,我便没有现在的成就。”
(摘自《思维与智慧》2019 年第7 期,有删改)
点悟
很多时候,人的选择是由其所处的环境所决定的,常常身不由己。当对别人有怀疑时,站在道德制高点去考验人性是残忍的,也是对他人不够尊重的表现。与其这样,不如转而相信他,鼓励他,让其沿着自己希望的方向走。
陈旦旦
亚里士多德有次演讲时,有个年轻人总是喋喋不休。无奈,亚里士多德只好暂停演讲,客气地问年轻人演讲哪里有问题,说任何人都可以质疑他的演讲,只是不要太打扰大家就好。年轻人不说话。
可演讲一开始,年轻人就一如既往地喋喋不休。亚里士多德再次对年轻人说:“你想说什么就直接说出来吧。”
年轻人不客气地问:“你说凡事努力了就会有结果,那么你能回答我一个问题吗?如果把你放进一个只能装50 公斤水的木桶里,你怎样才能在不打破木桶的情况下把自己救出来?”
此话一出,全场鸦雀无声。面对年轻人无礼的提问,亚里士多德并没有生气,反而客气地说:“你是怎么把我放进去的,我就怎样出来。既然凭嘴一说我就到了木桶里,那么我就能用语言这个工具把自己救出来。”
“既然语言是工具,那我是不是该把这个工具发挥到极致?”年轻人追问道。
“也不尽然。学会最基础的表达只需要两三年的时间,可是学会适当地闭嘴却需要一生的时间。所以,掌握了语言这门工具后就该去学习如何恰当地闭嘴,而不是口无遮拦。”
听完亚里士多德的话,年轻人无地自容。
(摘自《做人与处世》2019 年第24 期,有删改)
点悟
年轻人口无遮拦,步步紧逼,亚里士多德见招拆招,化解了一次冲突。面对挑衅,厉声喝止固然会有效果,但往往会让场面难堪,不如摆事实讲道理,让对方心悦诚服,这是智慧的体现,也展现了风度。
李振远
教授拿着一杯黄色的水和一杯白色的水让学生选择其中一杯品尝。共有200 多个同学参与,但只有1/3 的同学选择了白色那杯。
之后,教授问同学们,黄色那杯是什么水?2/3 的同学回答:“是黄连水。”“那你们为什么尝试这一杯呢?”那些同学又回答:“因为看起来像果汁。”教授接着又问尝过白色那杯的同学,这些同学大声答道:“是蜂蜜水。”教授问:“那你们为什么选择白色这杯呢?”“因为掺了色素的水虽然好看,但不能解渴呀!”
听完了同学们的回答,教授说:“在我看来,人生的过程也就是选择两杯不同颜色的水。大多数人都会选择有颜色的耀眼的那杯,只有极少数人才会选择不太起眼的那杯。前者追寻光鲜,往往反而尝到苦味,而后者看重现实,所以能尝到甜头。”
(摘自《意林 ·少年版》2020 年第2 期,稍有改动)
点悟
外在的光鲜能取悦人的眼睛,往往会因表里不一让人吃尽苦头;内在丰蕴才是硬核,即使外表平凡,也能予人以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