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综合体:乡村振兴的新载体
——桂林市田园综合体建设的实践探索

2020-11-24 23:17谢灵忠
广西农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桂林市综合体桂林

谢灵忠

桂林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做好“三农”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尤其是强调要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7〕1号),首次提出了“田园综合体”的概念,强调“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要打造新载体新模式,推进农业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和田园综合体试点建设。2017年5月,财政部印发的《关于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财办〔2017〕29号),明确从2017年起,按照三年规划、分年实施的方式,在广西等18个省(区、市)开展田园综合体试点。广西积极行动,2017年底,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印发广西田园综合体创建方案的通知》(桂政办发〔2017〕183号),并于当年启动了5个示范点建设。

桂林建设田园综合体是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实践。按照中央和自治区的统一安排部署,近年来,桂林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实际,创造性地以田园综合体建设为抓手,推动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田园社区融合发展,形成了在全区提名叫响的桂林品牌,走出了一条具有桂林特色和比较优势的乡村振兴发展新路子,有力推动了乡村振兴。目前,全市田园综合体首批17个、第二批18个中的5个已建成,其中桂林市恭城县“瑶韵柿乡”田园综合体列入自治区第一批创建试点,全州“康养大碧头”田园综合体全国第一家荣获中国农民体协授予“亿万农民健身示范基地”称号。分析桂林市建设田园综合体推进乡村振兴的模式、特点,既是回顾该模式的发展历程和总结其经验的必要手段,又是进一步提升桂林市建设田园综合体推进乡村振兴水平、挖掘潜力、扩大空间的内在需要,同时还可以为拓宽乡村振兴发展理念、丰富乡村振兴发展内涵、创新乡村振兴发展模式、扩大乡村振兴发展空间、提升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进而促进乡村振兴更科学、更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建设田园综合体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和新载体

(一)建设田园综合体是桂林乡村振兴的现实需要

桂林是广西的农业大市,农业人口多、农村面积广,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点多、面广、任务艰巨,如何抓点带面、尽量满足群众需要。桂林市委、政府主要领导通过深入调研、亲自谋划,作出了“以全面创建市级田园综合体为抓手,大力推动乡村振兴落地见效”的重大决策,即在全市范围内成批次地推进,力争用5−8年时间,实现田园综合体覆盖全市所有乡村,大规模地推进全市乡村治理,为全国乡村振兴提供桂林元素,让广大农民朋友分享“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实实在在的改革发展成果。

(二)建设田园综合体桂林具备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近年来,桂林市坚持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打造提升了粮食、柑桔、罗汉果、畜禽等一批百亿元产业集群,认定各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园、点)1747个,总数全区第一,其中自治区级核心示范区40个、市级示范区63个、县级示范90个、乡级示范园356个、村级示范点1198个,实现了特色产业县(市、区)、乡镇全覆盖[1];建成10亿−50亿元市级农产品加工集聚区10个,干米粉加工、木衣架出口量居全国第一;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走在全区前列,阳朔等6县(市)获得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称号。坚持以开展“美丽桂林”乡村建设系列活动为龙头,统筹推动乡村风貌提升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涌现出一大批山青水秀生态美、规划科学布局美、村容村貌清洁美、乡土文化灿烂美、安居乐业生活美的美丽乡村。推进田园综合体建设,不论是在实践层面,还是在工作层面,桂林市都已经具备较好的基础和条件。

(三)桂林新型城镇化示范乡镇工程的成功经验为建设田园综合体提供有益借鉴

为发挥集镇联接城乡、服务农村的纽带作用,桂林市从2013年起因地制宜分批推进新型城镇化示范乡镇建设,以点带面、示范带动,全面提升城镇化建设水平。8年来,桂林市累计投入200多亿元,分六批建成86个新型城镇化示范乡镇,占全市乡镇总数的66%。通过综合改造提升集镇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建筑风貌、学校医院、集贸市场,强化产业支撑和服务功能,乡镇面貌发生根本性变化[2],临桂六塘、兴安华江、全州石塘、永福苏桥、恭城莲花、荔浦马岭、资源中峰、阳朔兴坪、灵川大圩等一大批工业经济强镇、特色农业大镇、商贸物流重镇、旅游休闲名镇、历史文化古镇迅速崛起,形成了漓江沿岸、公路沿线、园区内外的城镇集群发展新格局,成为带动县域乡村发展的强劲引擎,得到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桂林经验。

二、桂林建设田园综合体推进乡村振兴的实践

桂林市在田园综合体建设中坚持以农业为基础,文旅有效结合,农民为本、多元参与,紧扣乡村建设主题,打造“现代农业+美丽乡村+三产融合”的乡村发展新模式[3],塑造乡村之形、充盈产业之实、铸牢文明之魂。

(一)突出桂林特色乡村风貌,塑造美丽乡村之“形”

桂林坐拥美丽山水、世居诗画田园。在田园综合体建设一开始,桂林就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以地缘相邻、人居环境等基础较好的若干个自然村为片区进行集中连片规划建设,着力打造富有桂林山水田园特色的美丽乡村。一是依托山水风光抓提升。通过推进“三清三拆”、立面改造等工作,对道路、河流沿线的村庄进行风貌改造,使山、水、村和谐相融,营造“显山露水、山环水绕”的自然风貌。如阳朔县“梦幻遇龙”田园综合体依托遇龙河、月亮山、大榕树,打造了鸡窝渡等一批最美乡村,培育了墨兰山舍等一批优质民宿。2019年遇龙河度假区获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二是依托田园特色抓提升。充分融合田园与村庄、道路、河流等要素资源,兼顾农业生产、乡村旅游、公共服务等需要,因地制宜推进水电路网、停车场等项目建设,推进乡村绿化美化、美丽庭院创建和微花园、微菜园、微果园“三微”的打造,既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又推动形成各具特色的田园风光。三是依托传统村落景观抓提升。依托138个传统村落,坚持因势造景,保留原有村庄肌理,并注重融入“坡屋顶、小青瓦、白粉墙、吊脚楼、木格窗”等桂北民居特点,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更具乡愁、更有吸引力。

(二)推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充盈乡村产业之“实”

田园综合体建设既要美在其表,更要富在其实。桂林市坚持把田园综合体建设与产业发展融合起来,依托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引入农产品加工业、文化旅游、健康养生、农村商贸物流等特色产业,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发挥现代特色农业乘数效应。一是做强特色产业。以提升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引入农产品加工、冷链物流等产业,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力争每个田园综合体内有1−2个优势突出、特色明显的主打产品。如恭城县“瑶韵柿乡”田园综合体通过实施产业发展提质、富硒柿子加工等全产业链项目,进一步做大月柿产业,新发展月柿、甜柿面积6500多亩,开发出柿叶茶、柿果酒等产品,产品畅销韩国、俄罗斯等国家。二是推进农旅融合。依托景观农业、经济果林,大力开展乡村田园观光、农耕文明传承、农事活动体验等活动,开发赏花、踏青、采摘等旅游产品,实现了以农兴旅、以旅富农。如龙胜县“诗画龙脊”田园综合体依托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优势,大力发展梯田旅游、特色民宿,2019年田园综合体创建区共接待游客300多万人次、总创收5500万元,平均每户获得3万元左右的收入。三是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发展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订单”等模式,建立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成为田园综合体建设主体、受益主体,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全市田园综合体特色产业覆盖规划区域内100%的贫困村(脱贫村)、贫困户(脱贫户),辐射带动135个贫困村、2万多贫困人口脱贫摘帽。

(三)提升乡村治理水平,铸牢乡风文明之“魂”

淳朴清朗的社情民风是乡村永恒之美。桂林市把加强乡村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综合治理作为田园综合体建设的重要任务,持续营造文明乡风、淳朴民风、良好家风,让传统乡村在向现代文明转变中吐故纳新。一是传承多彩文化。通过建设博物馆、体验园等形式,将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农耕文化等物化下来、展示出来,如灌阳县“红色记忆·梨李飘香”田园综合体的红色记忆展示园、农耕文化体验园等,让文化内涵变成田园综合体的核心竞争力和生命力。二是坚持“三治并进”。完善村规民约,健全自治组织,推进共建共治共享;弘扬新乡贤文化,大力开展“道德模范”“文明家庭”等评比活动,以先进模范带动移风易俗,“爱国爱家爱桂林,讲德讲孝讲文明”蔚然成风。永福县“福寿田园”田园综合体突出福寿文化,倡导乡村文明新风,形成以“乡村治理+福寿养生”的可持续发展模式[4],2019年永福县罗锦镇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三是创新体制机制。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为动力,推进农村“三变”改革,有效激活了农民“三权”,让农民共享集体经济发展和改革发展成果,让乡村有效治理更具可持续性。临桂“义水中庸”田园综合体积极探索成立村投公司,以整村资源作价,由政府担保引入社会融资作为投资本金,村集体入股分红的模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三、桂林市建设田园综合体推动乡村振兴的实践启示

实践证明,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有效载体,有利于较好地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有效提升乡村现代治理能力,集中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目标。桂林市建设田园综合体推动乡村振兴的经验和启示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坚持政策引领,高位推动

桂林市将田园综合体建设列为两大“书记工程”之一,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谋划、亲自推动。桂林市出台了《关于桂林市田园综合体创建的指导意见》,健全激励机制和政策保障体系,对每批每个评估验收合格的市级田园综合体授牌,按规模档次不同分别授予三、四、五星级田园综合体称号,鼓励升级打造,并给予以奖代补资金、经营性建设用地指标奖励,为田园综合体建设工作提供了强力的组织领导保障。

(二)坚持统一标准,鼓励创新

明确桂林市级田园综合体“八大体系66项指标”建设标准,即构建规模适度的特色产业体系、绿色健康的生态环保体系、桂北特色的乡村风貌体系、宜居宜业的人居环境体系、人文传承的道德价值体系、管理科学的乡村治理体系、责权清晰的利益联结体系、持续发展的机制创新体系,并从规划标准、组织管理、资金投入、建设内容等方面明确了66项验收指标,为全市田园综合体创建工作搭建了基本框架。同时,支持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凸显本地文化、本地特点。全市田园综合体呈现出既有统一元素、又各具特色的风景线。

(三)坚持多元参与,农民主体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大胆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田园综合体建设,充分发挥村集体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作用,鼓励农民以资产、资源、资金、劳务入股等方式参与田园综合体建设,形成多元投入机制,健全农民参与共享田园综合体建设的利益联结机制,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确保高质量高水平打造田园综合体。

(四)坚持干部担当,创新作为

建设田园综合体,涉及土地流转、项目规划、招商引资、农村建设和管理,必须有一个坚强有力的党支部,特别是需要一支敢闯敢干的干部队伍。桂林市将田园综合体建设作为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重要舞台,纳入市级绩效考核特色工作指标,建立干部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和激发各方面创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县、乡、村书记层层推动抓落实,形成了全市田园综合体建设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看,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桂林市将全面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方针,以更大力度推动乡村振兴,进一步建立完善市级田园综合体创建的工作机制,深化丰富田园综合体建设的内涵,探索田园综合体的可持续发展途径,不断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猜你喜欢
桂林市综合体桂林
六点一百分
杧果布丁
Bořislavka社区综合体
Tikkurila教堂及住宅多功能综合体
百年辉煌擘画未来——2021桂林市主题美术作品展作品选登
西班牙AIGÜES DE VILAJUÏGA建筑综合体
Megapark商业综合体
桂林行
乐!乘动车,看桂林
桂林师范大学与桂林王城、雁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