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晓岚
(广西南宁市秀灵学校 广西 南宁 530000)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从教以来,我用满腔热情倾注教育教学工作,辛勤耕耘三尺讲台,的确收获满满。
每年春季学期开始,就要迎接广西壮族“三月三”传统节日,对山歌,吃五色糯米饭,祭祀是三大传统习俗。而人教版语文八(下)第四单元《云南的歌会》《端午的鸭蛋》《吆喝》《春酒》《俗世奇人》都是有关民俗文化的课文,如此应景,我自然不会放过教育实践机会。
《云南的歌会》PK壮族“三月三”歌圩节:《云南的歌会》以“山野对歌——山路漫歌——山寨传歌”组织全文,侧重写唱歌人的智力比拼,写环境自然成趣,写场面气势壮观,沈从文借写云南的歌会,传达他对自然对人生对艺术的品味与赞美。学生作文以“歌圩历史——歌圩现场——歌圩未来”谋篇布局,着力写歌圩的传统文化,写歌圩的盛大场面,思考传统习俗的传承,学生借写广西“三月三”歌圩节来表达作为壮族儿女的自豪感和对传统文化习俗的思考。《吆喝》里北京的吆喝声与广西壮语也都各有千秋。习总说:“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农历三月三,不仅仅是单纯的壮族传统踏青歌节,也是壮族祭祖、祭拜盘古、陀始祖的重要日子。现在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法定传统公众假日,自治区内全体公民放假2天。壮族儿女在“三月三”假期可以多方参加各种民俗活动,增强热爱家乡的自豪感。
《端午的鸭蛋》PK壮族“三月三”五色糯米饭:高邮咸鸭蛋是汪曾祺家乡高邮的特产,多双黄,质细,油多。读课文的时候大家都垂涎三尺。壮族“三月三”五色糯米饭用纯天然植物染料染色,黑、红、黄、白、紫,色香味俱全,既是祭祖供奉佳品又是壮乡美食,是吉祥如意、五谷丰登的象征。“三月三”假期实践作业我布置学生跟家长合作完成五色糯米饭。收假之后班上开展美食分享活动。来自壮乡武鸣的黄同学最有发言权,他用娴熟的语言介绍了五色糯米饭制作全程,连我也大开眼界:“我和妈妈把枫叶和嫩茎放在臼中捣烂,等风干后浸入一定量的水中,浸泡一天一夜后,把叶渣捞出滤净,就做成黑染料液。黑染料汁要放入锅中文水煮至五、六十度,再把糯米浸入其中,浸泡24小时。黄色染料夜可用密蒙花、黄栀子、黄姜等植物的果实、块茎提取。将密蒙花煮沸,或将栀子捣碎放入水中浸泡,即得到黄澄色的染料液。也可用黄姜捣烂后与糯米拌均用力搓,可得黄色的糯米,可现做现蒸,不用浸泡。红染料、紫染料是用同一品种而叶状不同的红蓝草水煮而成。叶片稍长,颜色稍深,煮出来的颜色较浓,是紫色染料;叶片较圆,叶背长毛,颜色较浅,是红色染料。液汁出来后,分别把不等量的糯米放入其中浸泡,等上色后放入蒸笼中蒸约一个钟头,便可蒸出黑、红、黄、紫、白(糯米本色)共五色糯米饭。蒸熟后我们就可以摆成各种形状。”黄同学还做了PPT,绘声绘色,他也带了一盘蒸熟的五色糯米饭让大家品尝,果然入口清香。汪曾祺所说的端午节习俗,广西也有,学生们还发现了壮乡有一项很有特色的端午习俗——划龙舟。每到端午假期,大家或到南湖或到邕江看划龙舟比赛。
《春酒》里,甜甜的一杯春酒,是节日的珍品,是母亲的骄傲,更是作者最美好的回忆。宁同学和她奶奶做的艾草青团何尝不是浓浓的亲情?“我和奶奶把艾草洗干净,放在臼中捣烂,再用艾草泥和糯米粉和均匀,拧成一个个胖嘟嘟的团子,压扁,放在手心上,把事先准备好的芝麻糖、香菇肉末馅放在中间,再包裹起来形成圆球状,放在垫了芭蕉叶的蒸锅里,隔水蒸20分钟,散发着淡淡艾草青香的青团就大功告成了。”叶同学把白头翁糍粑的制作过程也说明的清楚明了,惹得同学们手痒痒,都跃跃欲试呢。
《俗世奇人》里,生活于市井里巷的凡夫俗子中间也不乏奇人高手如泥人张,好嘴杨巴,他们的特技让我们啧啧赞叹。那么在我们生活学习的这个集体中,又有怎样的奇人特事呢?我顺势布置习作《我们班的“牛人”》。一石激起千层浪,班里沸腾了,学生开始对着某个有特长的学生笑,睡神、学霸、长跑超人、绘画高手、网络达人等等纷纷出台。“他双手托着下巴,眼睛似乎在盯着摆在桌面的课本,可是微微的打鼾声已经传来。他被老师罚站起来,站起来也无济于事,还是睡啊,他时而脑袋往下一沉,时而脑袋往回一缩,典型的钓鱼状,让人哭笑不得。”作文交流课堂上,学生都能对号入座。
这样,班级文化和语文课堂有机结合了。
立足教材又不拘泥教材,把语文课拓展到生活,开发了区域资源,师生互通有无,取长补短。课程基本理念(四)提到:“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要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确立适合时代需要的课程目标,开发与之相适合的课程资源,形成相对稳定而又灵活的实施机制,持续地自我调节、更新发展。”如果语文教师和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共同开发本地资源课程,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语文课堂就不再是梦想,习总提出的“文化自信”就一定能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