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峰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探究思维水平以及动手操作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作为人生的启蒙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实践操作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再加之数学教育本就用于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实用性很强,因此,在小学数学中融入学生动手实践操作不仅符合数学学科教育目标和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同时也是适应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
随着小学数学的不断课改,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思考能力以及创新思维也逐渐成为数学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大多是教师灌输的模式,课堂互动性不高,学生也很少有自主探究思考的机会,导致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不高,进而使得学生数学水平低下[1]。而将动手实践操作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而且非常符合小学生学习的特点,使学生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进行主动探究思考,把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化,学生理解起来也更加轻松,同时也更加深入。所以,将动手实践操作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符合当下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培养要求,也是提升学生学习水平和探究思考能力的有效途径[2]。
(一)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给予学生实践操作的机会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曾说过:我听过了,我就忘记了;我看过了,我就记得了;我做过了,我就理解了。虽然她当时提出这句话是针对幼儿园教学,但笔者认为同样适用于小学数学教学,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学习[3]。所以,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本上抽象的知识,教师除了进行详尽的讲解外,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给予学生实践操作的机会,使课堂教学的互动性更强,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操作进行学习,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入透彻,进而全面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学习水平。
比如在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长方形与正方形》这一单元教学时,教师可以带一些不同大小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卡片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正方形和长方形各自的特点和二者之间的相似点和不同点。教师可以说:“接下来,老师要给同学们发一些正方形和长方形,前后四人为一组观察讨论这些图形各自有什么特点,不同图形间又有什么差异,还可以思考思考它们的周长怎样计算更简单。”让学生看一看,比一比,通过实际操作感知这些图形的特点。然后再让小组将实践操作得出的结论在全班进行分享,最后教师进行补充性总结。全班通过讨论总结得出“长方形的边长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个边长都相等”的结论,还可以延伸讨论得出“长方形的周长等于(长+宽)x2,正方形的周长等于边长x4。”
(二)进行适当的教学支持,让学生掌握实践操作的正确方法 虽然动手实践操作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是如果学生没有实践操作的正确方法,学生就可能不知道如何通过自主探究进行有效的学习,甚至还可能会导致课堂教学效率和水平不升反降[4]。所以,想要使动手实践操作能真正促进小学数学水平的提升,教师就必须在学生操作前教给学生正确操作的方法,操作过程中进行适时的指导,操作结束后带领学生一起总结经验,进而帮助学生更有效的实践操作,全面促进数学教学水平。
比如在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厘米与米》的教学时,教师要在学生进行测量时,教给学生测量的正确方法:“同学们,在测量的时候,一定要用尺子的0刻度线对准测量物品的端头,尺子仅靠测量物品,读取另一端头的数据,则是该物品的长度,同学们可以自己操作一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前掌握正确测量的方法,学生的测量行为会更为有效,课堂学习效率和水平也会大幅度提升。
(三)进行多维度的评价,把实践纳入教学评价范围 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的时候,除了依据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还应把学生的实践操作情况作为评价的要素之一。一方面,多维度的评价能帮助教师更全面、立体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而为教师后续教学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另一方面,把实践纳入评价范围更能激发学生实践操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比如在进行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时,教师把学生操作图形的过程以及是否得出各种不同图形运动的特点等作为评价的指标之一,进一步提升学生实践操作的积极性,全面提升学生在数学过程中的主动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水平。
综上所述,随着小学数学课程的不断改革和发展,传统的灌输方式已不再符合新时代小学教育的要求。所以,为了全面提升小学数学水平,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发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作用,给予学生更多动手实践操作的机会,教给学生正确操作的方法,同时把学生实践操作的情况纳入评价范围,让学生通过数学课堂教学获得自主探究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进而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