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耀阳
和初中阶段的物理学科相比较,高中时期的物理具备较强的理论性和思维性,很多学生在学习期间都会存在力不从心的困扰。究其原因是高中生在思考物理问题时,采取的思维方式不够科学与高效。因此高中生应该强化自身对公式、定理等基础知识的掌握,找到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突破学习中的障碍。
1.解题思维的分类。很多同学在从初中升入高中之后感觉学习存在较大的难度,特别是在学习物理知识时,总是会出现错误,或者在解决问题时缺少解题思路。这就需要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结合自己对物理学科的体会,认真研究解题思维方法,如类比推理、假设法、整体隔离法和代换推理法等。
2.物理学科解题思维方式使用的价值。因为高中物理学科具备较强的综合性,且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生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备受关注,而解题思维方式可以帮助高中生更清晰地了解题目含义,增加自身物理知识储备量,进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解决高中物理问题时,如果仅仅围绕教材中的物理知识原理和定义加以应用,那么一定会出现毫无头绪与思路的情况,因此我们需要了解解题的思维方法,进而将问题简单化与形象化,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有效解决。求解高中物理问题常用的思维方法有以下五种:
1.整体隔离法。整体隔离法是思维方法中的基本方法,整体的本质是不过于细致地挖掘题目,仅仅需要将多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进而结合整体的思想解决物理问题;隔离思想则要求对物理题目进行细致的划分与研究,将整个系统划分成一个个独立的研究对象,将整个过程细分为一个个子过程等。很多物理题目需要在运用整体法之后再使用隔离法,把整体和外界之间的物理关系视作核心,找到题目中隐藏的条件,明确条件中存有的等量关系,在此基础上对物理题目中的各物体进行隔离分析,最后得到正确答案。
2.代换推理法。在解决高中物理问题的过程中,最终答案需要建立在标准理念和基础知识之上,由此不仅出现烦琐的解题过程,浪费时间和精力,还容易出现计算错误的问题。要想准确地将代换推理思维方法应用在物理解题中,需要准确找出题目中不变的物理量,利用等效思想建立物理模型,保证物理题目的解答环节足够便捷,并快速得出问题的答案。
3.类比法。进行类比时,需要先把题目要求分析的目标与自己熟悉的物理模型进行对比,找出二者存有的共同点,然后把一个目标的特征及规律运用在另一个目标中,由此解决相应的物理问题。比如求解与电场相关的物理题目时,我们可以将电场和重力场进行对比,分析在相同的引力势能作用下电荷的运动规律。
4.假设法。很多物理题目在发生与发展过程中具有较多的关联性与可能性,因此在解决物理问题时,可以借助假设的思维方法加以研究。首先,在求解物理问题之前,对其可能性加以思考,依据定性的思维模式找到物理题目中涉及的具体条件,将这些条件转变为可能性;其次,对可能性加以假设和分析;最后,对假设的问题进行正确性的核查。
5.发散思维法。高中物理课程的学习目标并不是得出物理问题的答案,而是在解答题目的训练中不断强化自身的物理知识和技能,锻炼思维能力。所以同学们在解决物理问题时,应善于使用发散的思维方法,将物理问题进行发散性思考,采用多种方式研究物体的运动过程,进而找到最有效的解决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