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台县城关初级中学
作为一种检验教学水平,巩固教学成果的手段,作业本质上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有效的课堂教学能够使学生接受新的知识,但是随着时间的推进,新的知识难免被遗忘,家庭作业无疑是对抗遗忘的有效途径。除此之外,家庭作业还应当起到扩展学生知识,激发学生兴趣,为学生培养多方面能力的作用。但是从现状来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对作业的布置仅仅停留在巩固知识的层面上,这样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能力方面的作用十分有限。所以初中语文家庭作业的布置应当以特色化、开放化的形式为主,发挥作业的精确作用。本文欲通过对初中“特色化”作业内容及形式进行分析,探索出更适合学生综合能力的作业布置方法,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目的。
初中生往往有着极强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好奇心,对于重复而枯燥的事物往往怀有抵触情绪[1]。合理的作业设计能抓住学生求知欲强烈的特点,以丰富的形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避免过于注重书本知识而轻视其他方面的发展。做了二十年的初中语文教师,笔者发现写作文是一项让大多数学生心生恐惧的作业,不论是成绩突出的优秀生,还是学习吃力的后进生,一听到写作文大都面露难色。虽然笔者也一直尝试精心备好作文课,力求能给他们指点迷津,但都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学生缺乏写作素材,单薄的生活体验使作文内容大多是老生常谈,无病呻吟。对此,笔者在布置作文时选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往往效果更佳。
从教学的角度来说,语文学科涉及到的领域广,涵盖内容多,所以需要设置丰富多样并且行之有效的作业。以往传统的语文作业从形式和内容来说,局限性都比较大,过于注重书本知识和所谓的标准答案,常常以背诵、抄写、阅读、作文等方式进行。这样的作业无疑是单一而乏味的,既不能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又容易让学生因厌烦而产生抵触情绪。对此,笔者尝试探索了具有特色的语文作业,具体而言就是设计了一些需要学生动嘴、动手的作业。例如,教师节之际,让学生为自己喜欢的老师准备节日贺卡;母亲节来临,要求学生为妈妈做件事情等。此类家庭作业立足学生的生活经验,围绕语文学习开展,兼具自主性、开放性、探究性。从实践效果来看,这一设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注重家庭作业的特色性并不意味着内容的设计要完全抛开教学内容,相反,可以将书本内容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所谓特色作业,就是比传统的作业题材更广泛,思路更开阔,使学生能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驰骋自由的思想,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1.不局限于教材。许多教师在课后作业的布置过程中一味地围绕教材内容。其实,教材为教学提供的仅仅是一个框架,框架里的内容需要任课教师自己去填充。所以,特色作业的布置应当不局限于教材,只作为对教材的延伸[2]。例如,笔者曾要求学生在看电视的时候观察广告语,并且以不同的特点对句子成分进行划分,依据划分结果进行改变,套用在其他不同种类的商品上。这个作业虽然与教材内容无关,但学生兴趣十足,在后续的课堂交流当中,学生展示了各种新鲜有趣的广告词,在改编过程中展现的创造力也是令人惊叹的。这样的作业内容培养了学生对语言的兴趣,使其更好地把握了句子成分,积累了语文素材。
2.不局限于语文学科。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一点在于它的内涵十分广阔,所以语文作业的布置不应当仅仅拘泥于所谓的语文形式[3]。例如,在学习了《背影》这一课后,笔者向学生布置了一项较为特殊的作业,让大家为自己的父母做一件他们期待已久的事情。从课文内容来说,这项作业很明显与文章内容没有多大关系。但是从作业完成后的反馈情况来看,通过为父母做一件小事,使得学生与父母之间的感情得到了有效沟通,这样的沟通使很多学生开始认识到父母的节俭与操劳,从而反思了自己日常生活中不当的地方[4]。对于狭义上的语文知识学习来说,这项作业似乎没有什么大的作用,但是这样的情感教育使学生释放了最真挚的情感,远比学到一些书本知识让人欣慰。语文教学的职责也在于情感教育,让学生体会并且学会真善美才是终极目的[5]。
3.注重文化素养的提升。除了对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外,语文学科更为重要的是对学生人文素养的熏陶,使得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价值观、人生观,从而真正感受到语文的魅力。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在于,其内容从单个的字词到斐然的篇章,无不蕴含着中华文化广博的魅力,对培育学生的文化素养大有裨益。所以在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充分运用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美感,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道德审美,使学生的精神世界更加丰盈。
具体来说,语文教师应当借助文学典籍,立足学科特点进行各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将学科内容当中包含的文化素养,切实转化为学生的文化素养。于布置作业的环节而言,在进行汉字教学相关的作业设计时,也要重点挖掘其蕴含的文化特征[1]。我国汉字既是具体知识的载体,更是中华文明传承的载体,丰富的文化精神内涵蕴含其中。所以在布置作业时,可以适当让学生探寻汉字的源头,学习不常用的甲骨文等,从而提升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此外,对学生进行文化素养教育,也需要依托文学经典。文学经典相对于一般的文本来说更具有广度和深度,其内容能够映射社会、打动人心。在作业设置时,教师应当注重对经典文化作品的运用,通过阅读、表演等形式,将作业布置给学生,使学生能够更为深入地探究文学经典当中的韵味。笔者在教学实践当中曾设计过一项作业:请你选取《红楼梦》当中的任意角色,按照自己对作品的理解演绎该角色,并且揣摩作者对这一角色的情感。这项作业在实践中获得了较好的效果,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悟经典,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
1.不局限于书面。特色语文作业在形式上可以有更加多样的方式,而不仅仅要局限于书面的形式,任何能够提升学生语文能力的形式都是有意义的[3]。例如,在完成《黄河颂》授课后,笔者为学生布置了诗朗诵形式的作业,要求学生在自习课时完成分组,进行诗朗诵比赛。在整个作业的完成过程中,学生表现出了极强的兴趣,并且每个学生都全力以赴,为小组的荣誉而战。朗诵声情并茂,不但准确把握了课文内容和情感,还附加了自己的理解和诠释。
2.开放作业时间。一般来说对于家庭作业的完成,都有一定的时间限制,每天课后布置的家庭作业通常都会要求第二天一早提交,这显然是大多数语文教师和大多数学生都默认的时间限制。但是特色性语文作业的布置,对于时间的要求应当更为宽松,应让学生以充足的时间和充足的经历去体验作业,而不是争分夺秒去完成作业。尤其在布置作文时,更应当弱化时间的限制,让学生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从而写出有灵魂的文章[4]。对于这一点,笔者常常以两个星期为限,布置一个话题或者要求学生自己寻找话题,单人或者是小组协作,完成自己的观察和研究,写出真实而有价值的内心所想。这样的作业虽然耗时很长,但往往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作业对于检查和巩固教学效果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但是,有相当一部分教育工作者只看到了作业对于课堂教学效果的巩固作用,而忽略或者淡化了作业对教学的补充作用,也忽视了作业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功能。教师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布置作业,并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更是要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人文素养,以达到将知识、能力、情感等内化吸收。
所以在设计作业的时候,要更多地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创造力,布置合理而有价值的特色作业,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使教学取得更加良好的效果,让语文学科成为真正培养“人”的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