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卫生学校
中等职业教育是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承担着培养未来合格劳动者和高素质人才的历史使命。它不仅为学生传授职业知识、训练职业技能,而且注重促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等[1]。
班主任全面负责一个班级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工作。中职校班主任同中小学班主任一样,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学校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骨干力量[2]。
中职校班主任工作压力大,主要是来自社会角色期望的压力。除了承担一般社会角色,如学生的辅导者和家长的代理人、学生的朋友之外,还被增加了另一些角色的期望,即人生的引路人、职业生涯的规划者、就业或创业咨询师等。多种角色期望,会让他们出现角色错位,难以聚焦工作重点,强大的职业压力致使他们身心疲惫或出现职业倦怠。
班杜拉认为,人们对自我能力的判断在自我调节系统中起主导作用,并由此提出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
自我效能感对人们实现特定领域的行为目标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它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一个人对自我效能感的判断,决定了他对活动和环境的选择。人们通常会回避那些他们认为超过自己能力所承受的任务,而会选择执行那些他们认为自己能够承担的事。在行动中,积极的自我效能感培养积极的承诺,并促进能力的发展。其次,自我效能感判断决定着人们将付出多大的努力以及在遇到障碍或不愉快的经历时能坚持多久。自我效能感越强,其努力越具有力度,越能够坚持下去。当困难缠绕时,那些对其能力怀疑的人会放松努力,或完全放弃;而具有很强自我效能感的人则会以更大的努力去迎接挑战。另外,自我效能感还影响人们的思维模式和情感反应模式。自我效能感低的人与环境作用时,会过多想到个人不足,并将潜在的困难看得比较严重。这种思想会产生心理压力,使其将更多注意力转向可能的失败和不利的后果,而不会去想如何有效地运用其能力实现目标;有充分自我效能感的人会将注意力集于情境要求上,并在遇到障碍时做出更大的努力[3]。
根据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是指教师相信自己有能力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的一种知觉和信念。它影响着教师的身心发展,反映着教师的主观体验和能动性,影响着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组织。它不仅有助于教师适应环境,调节教学行为,保持自己的身心健康,而且有利于促进教师职业发展,从而影响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的发展。班主任的自我效能感就是班主任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把班级经营好的一种整体判断或信念。如果班主任对自己经营好一个班级有信心,则自我效能感就会增加,反之亦然。因此,班主任的自我效能感影响着班主任对班级经营的成效。自我效能感低的班主任,往往扮演着班级保管的角色。他们以消极的观点看待学生的行为,强调用严格的规章制度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控制,运用外部的诱因或消极的约束迫使学生学习。在这种信念支配下的班主任,常常陷入班级管理问题的泥潭中,容易被学生的错误行为所激怒,且对后进生的转变持悲观态度。他们不相信自己具有经营好班级的能力,而过分依赖强制手段,贬低自己的管理能力,也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相比之下,具有强烈自我效能感的班主任,拥有较强的班级经营信念,能关心学生的言行举止,善用有效的班级经营策略,并在适当的教师期望下,共同构建师生合作的班级文化,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班主任自我效能感的高低不仅可以预测其对教育工作投入的兴趣和动机,也体现他经营班级的能力表现,也是影响其有效经营班级的关键因素,进而影响到班级教学互动过程效能能否最大发挥及学生的学业成就和身心健康能否全面发展,成为提高中职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深入调查中职校班主任自我效能感情况,分析影响中职校班主任自我效能感的相关因素,研究提高中职校班主任自我效能感的有关策略和培养途径,对于推动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及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了调查研究中职校班主任的自我效能感,笔者在进行专家访谈的基础上,设计了中职校班主任自我效能感调查问卷,问卷包括以下10项内容:影响决策的效能;影响资源的效能,即班主任能做多大的努力才可以得到所需要的教育资源和设备;影响学生学习活动的自我效能;维持纪律的自我效能;营造积极班风的自我效能;家庭教育中的自我效能;获取社会资源的效能;教育活动中的自我效能;学生组织中的自我效能;职业指导中的自我效能。
问卷调查显示,在这10个自我效能感中,得分比较高的依次是教育活动中自我效能、学生组织中的自我效能、维持纪律的自我效能、营造积极班风的效能。得分比较低的效能感依次是职业指导中的自我效能、影响资源的效能、家庭教育中的自我效能、影响学生学习活动的自我效能、获取社会资源的效能、影响决策的效能。列在前四位的自我效能感主要来自于在班主任工作中有着较强的自信心和控制力。而排在后面的几项中,除了影响学生学习活动的自我效能以外,主要是对家庭、对社会、对学校决策和对社会就业的影响。值得关注的是影响学生的自我效能和影响学校的决策的自我效能主要是发生在学校。影响学生学习的自我效能比较低说明班主任对于学生的学习有些无可奈何。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做好班级管理,但是对于如何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没有太好的办法。影响学校决策的自我效能低,说明班主任认为自己不能很好地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无法有效地影响到学校的管理决策。
在对中职校班主任自我效能感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后,笔者认为仍然有许多方面值得职业教育工作者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究。这些方面严重影响着中职校班主任的自我效能感,需要社会、学校和班主任本人采取措施予以改进。
1.中职学校的教育地位严重影响班主任的自我效能感。职业教育工作者在整个教育系统中一直是一个相对弱势的群体,其自我效能感的形成遭受了诸多阻碍。这种阻碍不仅仅来自收入、社会声望和个人的工作成就感,还来自中职学校管理的特殊现状。
2.对中职学校学生的负面宣传影响了班主任的自我效能感。根据访谈资料显示,社会对中职校学生的负面看法影响了班主任的自我效能感的提升。这其中有很多因素,社会上一些人对于中职校学生的偏见,比如读中职校将来没有出路等这种消极的替代性经验对班主任的自我效能感有较大影响。
班杜拉认为替代性经验是影响自我效能感的重要因素之一。他认为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不仅会受到个体直接经验的影响,也会受到间接经验的影响。当个体看到与自己水平差不多的示范者取得成功时,自我效能感会得到增强,认为自己也能完成同样的任务;而当看到与自己能力不相上下的示范者遭遇失败,个体的自我效能感也会降低,觉得自己不会有取得成功的希望。
3.较少参与学校管理降低了班主任的自我效能感。在所有的班主任自我效能感中,影响决策的自我效能感是最低的。比如“影响班级规模”“您能在多大程度影响学校政策的制订”等,在这类选项中,班主任的得分都比较低。这说明班主任普遍认为自己不能很好地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来,这必然会影响到班主任的自我效能感,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会受到影响。在无法参与管理的情况下,班主任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无法很好地体现出来,更容易表现出工作上的被动状态。另一方面,由于学校规章制度的制订往往更多地是采取一种自上而下的方式,其评价、激励等措施缺乏民主化的管理所体现出的公平、公正。最后,很多班主任抱怨自己工作很辛苦,手机都是一天24小时开机,随时都处在工作应急状态,这也影响着班主任的工作热情。
4.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存在“浅层化”的现象。所谓的“浅层化”是指班主任在班级日常管理中的自我效能感比较高,而对于了解学生、激发学生兴趣、改变学习习惯等相对深层的管理工作却不太擅长。比如在“您能在多大程度上使得学生按时完成作业”“您能在多大程度上减少学生的迟到、逃学、旷课及早退行为”等选项中的平均得分较高,而在“您能在多大程度上激发那些没有兴趣的学生”这个题目中的得分很低。
这说明班主任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还停留在表层。在访谈中笔者发现,同样是表层化的管理却有两种情况:有些班主任认为自己的工作就是管好学生就行,而他的管好学生指的是学生不打架、不旷课、上课不捣乱。还有些班主任原本想在各个方面尽力帮助学生成长,却收效甚微,转而便降低了自己的工作标准。
5.班主任获取企业资源的自我效能感较低。调查显示,在班主任获取社会资源的效能感方面,最高的是高校,其次是社会团体,最难的是企业,这很值得职业教育工作者进行反思。作为职业院校,应该跟企业联系合作最为密切,获得企业资源更为容易,但中职校班主任获取企业资源的效能感不高。究其原因有以下两点:其一,企业主体地位的缺失造成了中职校难以获得足够的企业资源。职业教育本应与企业有相当紧密的联系,让企业参与到班级活动中可以更好地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对于树立学生的职业观也有巨大帮助。但由于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企业参与到职业学校发展的积极性不足,许多中职校没有能力搭建一个校企合作的良好平台,导致班主任获取企业资源无从下手。其二,班主任自身主观能动性问题。在访谈中笔者发现,部分班主任会利用一些社会资源,邀请企业相关人员参与到班级活动中,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职业观,而少部分班主任却缺少这种主动性。
6.班主任缺乏对学生的职业指导。中职校的学生更需要树立职业观,但调查显示,班主任在职业指导方面的效能感没有特别突出,甚至有点偏低,部分班主任对职业指导并不了解,对职业指导方法更是知之甚少。
学生接受职业教育应该从理解职业开始,但是,目前普遍对中职校职业指导工作不重视,使其停留在毕业指导、突击讲座等阶段,学校的职业指导缺乏系统性,更无从谈起对班主任的职业指导方面的工作进行培训和管理,这些都影响了班主任在职业指导中的作用。而实际上,在中职校,帮助学生树立职业观,人生观的过程中,班主任的作用是无法替代的。
可以看出,影响中职校班主任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社会的、学校的和个人因素。按时间长短和力度大小又可分为基本因素、经常因素、偶发因素。而提升班主任的自我效能感的途径则可以从两个维度进行探析,一是学校管理层面,二是班主任的自身发展方面,两者相互关联,密不可分。
1.学校应当加强对班主任的管理和支持。班主任的工作很难衡量,如何通过有效的管理体制来对班主任的工作做出合理评价非常重要。仅仅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制订各种规章制度,难以体现评价机制的公平性,应该采取更为民主的方式,集思广益,制订一套合理的、科学的评价机制。同时要加强对班主任的工作重视,采取更为有效的激励措施。班主任的工作量大,尤其是职业学校的班主任,突发事件较多,学校在薪酬分配方面应当结合班主任的实际工作量来考虑。
新任班主任在工作经验上往往有所欠缺,而工作开始时的经验对于班主任自我效能感的形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可以考虑成立类似班主任委员会这样的组织,一方面有利于共同探讨和交流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高班主任工作能力;另一方面,通过这样的组织实现对新任班主任的培养,帮助他们解决在工作上的困惑,以便较好地提升班主任的自我效能感。
2.加强自我反思,提升班主任的自我效能感。班主任要加强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努力提高自己的个人素质和专业能力。有些班主任经常抱怨学生学习差,能力低,这种把原因归咎于外在因素的做法,会导致对自身缺陷的忽视。因此,班主任要思考为什么在同样的情况下有的班主任可以做得很出色呢?而不应该过多地将原因归咎于学生身上,应该更多地通过自我反省,总结经验教训,来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班主任工作的开展愈来愈需要充足的知识储备,调查结果显示,本科层次的班主任在各个方面的自我效能感都要高于专科学历,因此班主任也应当加强学习,努力提升个人的素养。
班主任工作不仅是单纯的管理,还有育人,这就需要班主任具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不仅仅是对学生的热爱,还包括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中职校学生大多经历了考试的失败,尽管个性鲜明,实际非常需要得到他人的认可,很多问题的产生都是因为缺乏沟通,班主任应该加强与学生的交流,跟学生亦师亦友,增强学生对班级的向心力。在中职学校中,学生对于老师的认同可能更多地来自人格的认同。因此,班主任要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牢固树立自己的形象,加强自我肯定,处理问题既不能武断,也不能优柔寡断,一定要充满信心多做换位思考。
总之,塑造良好的班风对于班级管理有着重要意义。班主任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来提高自我效能感,加强班风建设,激发学生的成员感、归属感和责任感。